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末中日“间岛”交涉述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绥化师专学报》 严亚明 参加讨论

宋教仁则是以另一种方式介入“间岛”交涉的。1906年5月, 宋教仁在日本一份《商业界杂志》上看到题为《鸭绿江源流的独立国》的文章,介绍所谓“间岛”地区的地势、物产及马侠韩登录的情况,由此萌生到东北开展革命活动的设想。1907年4月, 宋教仁在东北各地进行革命活动,由此获悉日本参谋本部组织的特务组织“长白山会”阴谋捏造伪证,为日本吞并“间岛”地区营造条件。宋教仁为此忧心忡忡,“我国人应付此问题,不幸而失当,则大之将起瓜分之渐,小之亦招失地之羞,危急存亡,间不容发”(注: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59页。)。于是经日本友人介绍打入“长白山会”,收集到该会有关“间岛”地区的伪证,又转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等地查阅日韩资料,撰写了《间岛问题》。该书从历史、地理、国际法、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风俗学诸多方面,切实地阐述了“间岛”地区的历史渊源,以无可争辩的大量史实论证“间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宋教仁的《间岛问题》在中日交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日方在交涉中用诡辩手法提出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宋教仁在书中全面,系统、详尽地驳斥了日方的理由,外务部驳复日本的《逐节申辩节略》在不少方面的论证与《间岛问题》如出一辙,可见,该书曾为吴禄贞起草节略时所参考。当时日人曾高价索买此书,被宋教仁严辞拒绝,尽管宋教仁此时被清政府通缉在案,但为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将书稿转给驻日公使杨枢,以一个革命流亡者的身份帮助自己的政敌挫败日本侵吞延吉了阴谋。(注:参见赵越智:《宋教仁与〈间岛问题〉》,《求是学刊》1988年第3期;关俊鹏:《略论“间岛问题”》,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3期。)
    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吴禄贞是以清政府地方官员的身份参与其事的。正是由于吴禄贞所处的特殊地位,才使他的爱国思想和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然而必须说明的是,“间岛”交涉毕竟是清政府官方的外交活动,吴禄贞的许多举措都是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指导下进行的,应该视为清政府“间岛”交涉活动的组成部分。有的论者认为,“间岛”交涉“如此重大胜利之取得,绝非当时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者所为,而实为我广大延边军民团结奋战的光辉成果”(注:吴忠亚:《吴禄贞与所谓“间岛”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在这种论点基础上,过分夸大吴禄贞个人在些交涉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了这场交涉的积极成果。
    宋教仁则是以《间岛问题》一书间接地参与了这场交涉,在书中,他追溯了“间岛”问题的由来,概括了日韩关于“间岛”问题的各种谬论,分别加以批驳。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角度,论证豆满、图们乃名异实同的一条江;并运用国际法理论正面正论“间岛”属于中国。他还深刻分析了日本攫夺“间岛”的原因,指出日本企图占据“间岛”、夺取了北满的意图,揭示了日本妄图侵占整个东北的野心,阐述了“间岛”地位的重要性,驳斥了让“间岛”中立或共治的两种主张,提出以外交斗争迫使日方承认“间岛”属于中国的建议。
    当时,少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纲领时,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受激进的排满复仇心理影响,撰文论述满人不应视为中国人,甚至视满人为禽兽。吴、宋二人在“间岛”交涉中的表现,说明他们对民族、国家、领土主权的认识高出于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革命党人,在从事“排满建国”的实际革命斗争活动时,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主权为重,积极地参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外交斗争,充分展示了他们成熟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
    结语
    考察“间岛”交涉的得失,不能孤立地分析《图们江中朝界务条款》,而应该把它与同时签订的《东三省涉五案条款》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这两个条款是日本对清政府实行外交总体战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难免以偏概全。
    东三省六案交涉总的来看清政府得失相当,一方面迫使日本承认了中国对“间岛”的主权,粉碎了日本吞并延吉地区的阴谋;另一方面,所签订的两个条款中都有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款。然而,分析这两个条款所带来的外交结局,却不能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前面述及,日本协调与英俄法三强的关系,使清政府在外交上陷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然后通过一系列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以配合谈判桌上的讹诈。而在日本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压力下,在韩人越界殖民、日本非法入侵的既成事实面前,清政府能在外交场上与日周旋,最终挫败日本侵占延吉地区的阴谋,实现了维护领土主权的目的,应该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局部斗争的胜利。
    然而,“间岛”交涉的成功又是东三省五案交涉妥协相联系的,夸大“间岛”交涉的成果是不恰当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贫弱衰落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在对外交涉中想全面粉碎侵略者的勒索是不可能的,纵使奋起抗争,也只能在某些问题上取得局部的、有限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徐世昌编:《东三省政略》。
    [2]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9年。
    [4]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三联书店1980年。
    [5]章开沅主编,皮明庥、虞和平、吴厚智编:《吴禄贞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6]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
    [7]陈本善主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9]吴忠亚:《吴禄贞与所谓“间岛”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10]徐凤晨:《吴禄贞与延吉边务交涉》,《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
    [11]赵越智:《宋教仁与〈间岛问题〉》,《求是学刊》1988年第3期。
    [12]崇实:《历史上以图们江为东段边界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6期。
    [13]关俊鹏:《略论“间岛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