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末民初山西婚俗变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郭亚萍 参加讨论

大量史料可以说明,民初山西早婚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订婚的年龄很早,甚至许多地方有指腹割襟,襁褓为婚者,如荣河县“定亲过早,富者尤甚”。(注:民国《荣河县志》卷8,礼俗。 )早婚在方志中的记载比比皆是,如乡宁“女子二十而嫁,古之常也,今则十五六岁,竟有十三龄即笄者”;(注:民国《乡宁县志》卷7,风土记。 )《浮山县志》载:“两姓议婚,近多不待男女长成,且嫁娶更决之太早”。(注:民国《浮山县志》卷32,风俗。)《虞乡县志》载:“今俗迫不及待,尽有十三、四岁即行嫁娶者”;(注:民国《虞乡县志》卷3, 礼俗。)天镇“富室早娶,往往有妇年及笄而婿才扶床”。(注:石蓉璋:《合河政纪》。)可以这样估计,民初山西男女结婚年龄多在十四五岁。山西早婚现象如此严重,其危害如何呢?《乡宁县志》载:“男子之婚动二十、三十,亦有终身鳏居不能室者”。(注:民国《乡宁县志》卷7, 风土记。)由此可见,早婚破坏了婚姻结构,导致社会生活不合谐。早婚的另一危害在《虞乡县志》中也有记载:“于卫生、强种大有妨碍,虽经官绅禁止、开导,此风尚未革除”。(注:民国《虞乡县志》卷3, 礼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封建等级思想在作祟。《浮山县志》云:“门第不合,不许轻婚”;(注:民国《浮山县志》卷32,风俗。)《襄陵县志》说:“士大夫只重门第”。(注:民国《襄陵县志》卷24,礼俗。)另一方面是传统婚姻观念中的宗法家长制思想,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不可更改。如指腹为婚,襁褓为婚等,认为可以亲上加亲,世世和好,这同时也是特权等级维护其特权地位的手段。
    买卖婚姻也是当时山西盛行的一种社会恶习,民国《曲沃县志》曾形象地记述了这一沿袭过程:“清初,聘礼极微,言及财物,人咸耻之;光绪季年,风气不(丕)变,聘金有二、三百金,或竟四、五百金者;民国则变本加厉。议及婚事,先讲元额,番饼二百枚,亦几成为口头禅。中人之家,不敢轻言婚事,嫁娶失时,此亦人丁缺乏之一原因”。(注:民国《曲沃县志》卷7,礼俗、风俗。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乡宁“光绪间,平家行聘,无过五十千者,至光绪末,增至二百千;今则三、四百千不足,异矣”;(注:民国《乡宁县志》卷7, 风土记。)解县当时“仍粗有旧日规模,然利欲心迷,廉耻道丧,往往议金钱,争币帛。媒妁往来,行同市侩,一言不合,詈如雠仇”;(注:民国《解县志》卷14,礼俗。)新绛县“近年以来,习俗浇漓,女子适人,其父母惟视钱财多寡为断,聘金有大洋五、六百元者,贫家甚至破家倾产不足供娶一妻之用”;(注:民国《新绛县志》卷3,礼俗略。 )临县“近年婚姻论财,不遵古制。婚礼每逾百圆,且有多至三、四百圆者,聘金外尚有后节礼,名曰费金,贫者无力,办至衍期”。(注:民国《临县志》卷13,风土略。)
    买卖婚姻的后果是相当恶劣的,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人们已不把婚姻当作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利用它来勒索钱财,牟取厚利。它还直接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使人们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此种陋俗,于结婚当事人讲更无幸福美满可言。
    此外,民国初年在山西某些地区还有“童养媳”、“冥婚”、“空房”、“招女婿”等不良婚俗的存在。
    婚姻习俗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变迁是社会政治及经济变革的结果,也就是说,婚俗的变迁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之相适应的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新的变动。民初山西社会传统婚姻程序的删繁就简及文明婚礼的出现,就是这种社会变革的体现。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以一个没有完善的社会制度环境为依托的变革,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彻底、全面的。中国的社会现实使婚姻变革同当时所有变革一样,迈出了步子,但只能是迟疑的一小步,是一场缺乏深度与广度的礼俗变革。
    婚姻习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含有合理成份的习俗往往在其发展中得到广泛承认从而被世代继承;同时,恶习陋俗也会因保守势力的存在而传之后世,希望它一朝一夕就自动消失是不可能的。民初的山西婚俗,包括它的程序及操办方式,仍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今天的婚俗生活。纵观这段变迁历程,我们应当充分理解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变革,我们为自己付出的努力而自豪。在今天这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努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发展更加健康、更有利于民族未来的礼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