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因号与美利坚帝国 提起战舰缅因号,对美国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同这艘军舰联系在一起的那段非比寻常的历史。1898年2月16日晚上9点40分,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口外突然爆炸沉没,两百六十名水手葬身海底。事件发生后,美国的黄色新闻媒介(各个民族使用颜色的象征意义不同,美国的黄色新闻,是那种危言耸听,只求引起轰动多赚钱的新闻报道,不一定是色情新闻)大肆报道这一事件。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引发了美国人对素来看不顺眼的西班牙的举国仇恨。这种冲动的情绪化做一个口号:“牢记缅因!” 在这样近乎一边倒的头脑发热的气氛中,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缅因号爆炸是西班牙搞的恐怖行动。在煽动起来的民意支持下,美国政府在1898年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战。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六个月之后,美国不仅报了缅因号一箭之仇,而且借这个世纪末的重要战争,打败了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老牌帝国,一跃而变成一个势力范围囊括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新兴世界强国。 尽管当时有不少美国人陶醉在帝国梦想之中,美化战争,仍然有头脑冷静的历史学家,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缅因号爆炸原因不明。” 最近有线电视历史频道播出一个节目:“未解的历史之谜--缅因号爆炸的原因。”这个节目记录了美国在七十年代后期重新开始调查研究缅因号爆炸原因的过程。这是一个结合实地调查,科学推理和认真验证来探索历史真相的努力。 对历史真相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世界如此复杂,就是发生在目前的事情,要搞清楚事实真相,都常常是众说纷纭,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要说发生在百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学习历史还是具有意义的。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我们生活其中的如此复杂的世界,就是历史上各种原因形成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现实,然后变成历史。这个历史不仅继续影响现实,也影响未来。 学习历史,难免会使人感怀,常常去思考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问题。有时候自然就会在脑中按照自己的想象将历史进行重组。如果我们假想上帝之手将缅因号有关的历史重做一些安排,就会得出一些有趣的推论(当然,历史研究是不能这样做的)。 当年如果缅因号是在美国最繁忙的纽约港,而不是在风景迷人的哈瓦那港爆炸,这个事件就不会成为1898年美西战争的导火索,美国人肯定会将它当作是一起意外事故来看待。那么那场战争也可能就打不起来(即使打起来的过程和后果也可能很不一样)。后面发生的好多世界历史可能都要重写。 缅因号在异国港口爆炸,而且是那同美国积怨已久的西班牙殖民地,说它是西班牙人搞的恐怖活动,就成了一厢情愿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假设历史是以另外一条线发展(该船在纽约港爆炸沉没)那么,我们似乎就可以有根据地推论:美国人西奥尔多·罗斯福就可能得不到那个极其难得的当上民族英雄的机会,带领他的志愿者队伍去攻打古巴,表演他那强悍的美国牛仔的风格,为后来当选美国总统奠定了基础(美国人崇拜英雄,军事英雄当上总统是美国历史传统的一部分)。顺着往下推理,那么他就不一定有机会成为世纪之交国际舞台上带领美国取得真正世界大国的地位。后来也就不可能调停(实际上是裁决)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争端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奖的授奖因素也够复杂的)。再往下推,罗斯福家族就可能因此不会登上美国的政治舞台。缺少了家族榜样的影响,后来的弗兰克林·罗斯福也可能会跟着美国富有人家子弟的传统路子去当律师和医生,就不一定踏入政治,最后当上总统。那他就失去了机会后来当上三十年代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医生,领导世界打败法西斯同盟的主帅。那么,世界现代史可能要完全重新改写。 再回到1898年4月,带着舰队在香港水域游弋的杜威舰队司令官从无线电里听到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的消息时,立刻决定进攻马尼拉湾的西班牙舰队,得手后顺便拿下了马尼拉,然后顺水推舟攻占整个菲律宾。在这期间兵不血刃仅凭威慑就夺取了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地关岛。如果没有缅因号事件,也许菲律宾就不会遭到美军占领以及美国后来对菲律宾的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也可能不会有美国同菲律宾游击队之间的残酷战争。交战双方打到后来将对方尸体的生殖器都割下来。可见双方的血液燃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再往下推,那么,也就没有今天有那么多的菲律宾护士在美国医院里工作。菲律宾人英文就不大可能有那么好(菲律宾被西班牙人统治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文化语言受到了殖民者很深的影响,菲律宾人的名字多半出自西班牙语)。 波多黎各也许不会成为美国在中美洲的殖民地,今天波多黎各人就不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美国护照,进美国本土就像到外州旅行。关岛也不会成为美国的重要海空军基地。古巴也难说不会成为美国人近半个世纪来的眼中刺。要知道美西战争之后,爱吃甜食的美国人大举投资古巴甘蔗园和制糖厂。后来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将美国投资人的财产全部收归国有。除了地缘政治的利害关系之外(古巴离佛罗里达海岸只有90英里),巨额财产的丢失是美国人对古巴念念不忘的历史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