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什么呢? 在革命前,英法仍是农业国家,封建生产关系集中地体现在土地的封建所有制上。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妨碍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以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代替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夺取国家政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使整个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这就是英法革命时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在。 也许有人会说:农民是劳苦大众,只有他们才能代表人民,而资产阶级是个剥削阶级,不能代表人民,在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时,只应该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包括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凡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例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包括资产阶级、新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雇佣工人等。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固然与其他被剥削阶级有着对抗性的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特定时期的资产阶级看作人民的一员,不妨碍我们承认在反封建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反映了人民的要求。“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煞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把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确定的成分联为一体。”[19]长期以来,我们在看待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正是过分强调了阶级的对抗性,结果以农民的阶级感情来代替理性的分析,从而对英国革命的保守性和法国革命的彻底性作出了一些错误的说明,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它使农民的破产不是经过长期的过程,而是相反(仅仅是由于这一点),因而一会指责它与封建势力妥协,一会指责它具有反农民性。从进步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立场来看,这些指责显然出自一种义愤。史实却让我们看到:“妥协”给英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反农民性”应作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综上所述,法国大革命后,土地分给了农民,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是进步的表现,法国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法国资产阶级只有把土地分给农民,才能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当然,法国农民得到土地所带来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仅只出现于一个不长的时期。法国革命建立小土地所有制,并不是要使它永远存在,相反,资本主义在农村发展的趋势将使它灭亡,并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农场。这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在法国,这一过程与英国相比,显得过于漫长罢了。同样,英国革命后,不是农民而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得到土地,这也是一个进步。这样说,不是忽视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而是由于这个行动客观上符合了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使社会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因此,用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来作为衡量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尺度,是得不出科学结论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和彻底性,既然不是表现在农民是否得到土地的问题上,那么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 在社会的发展中,上层建筑方面的东西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就是说,当旧经济基础消失后,其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并不会随之一同消失,它还将继续留存一段时间。对于一个阶级来说,当它的经济状况改变后,旧的思想意识也还会在一段时间内起着作用。英国的新贵族是直接从旧贵族转化而来,其思想意识中的封建残余自然要比资产阶级保留得更多,所以英国革命具有的保守性,是随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政治联盟,随着联盟中新贵族占据主导地位,也随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妥协而带来的。1689年的妥协,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农业资产阶级与工商业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权力的分配和经济利益的互相照顾。它把“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20]由此可见,妥协带来的保守性主要是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如保留了世袭君主制度、世袭贵族爵位及称号、贵族院(上议院),旧选区制度和英国国教等。 马克思在使用“保守”一语时,所指的也是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评基佐“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英国革命史讨论”》一文中,马克思说:“法国革命最初也象英国革命那样保守,甚至比英国革命保守得多。专制制度,特别是像最后在法国出现的那种专制制度,在那里也还是一种新东西,而议会曾经为了保护旧的法律,保护旧等级君主制的as et coutames(风俗和习惯),起来反对过这种新东西。”[21]这里所指的“专制制度”,“旧的法律”,“旧等级君主制的风俗和习惯”等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恩格斯则作了更为明确的说明:“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表现在诉讼程序被继续应用和封建法律形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这方面。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22]--“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诉讼程序”、“封建法律形式”等等,这些上层建筑方面封建残余的保留,即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使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的表现。法国革命正好扫清了英国所保留的这一切,建立了从形式到内容都彻底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上层建筑诸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改革,这就是法国资产阶级与人民联盟使法国革命较为彻底的表现。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把法国当作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来看待。这表明,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划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注释: ①前苏联社会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5卷上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75年,第1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第940-941页。 ③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601页。 ④列宁:《列宁全集》(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第239页。 ⑤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第175页。 ⑥考茨基:《土地问题》,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5,第161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551页。 ⑧程玉海:《论巴黎公社失败的社会原因》,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2(3)。 ⑨勒费佛尔:《法国革命研究》,转引自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载《史学集刊》,1988(4)。 ⑩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52页。 [11]耐特等:《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转引自王健:《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法国范式与普鲁士范式》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2)。 [12]勒费佛尔:《法国革命研究》转引自阿·索布尔:《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载《世界历史译丛》,1979(2)。 [13]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第98页。 [14]王健:《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法国范式与普鲁士范式》,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2) [1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695页。 [16]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上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第306-307页。 [1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21页。 [18]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710页。 [19]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621页。 [20]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第336页。 [2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249页。 [22]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第33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