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融合的产物,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正如郭沫若所言:古代服饰研究“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 自八十年代初,著名学者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一书问世以来,服饰研究被列入专题研究对象,并且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研究队伍日益加强,成果不断涌现。自《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后相继出版的服饰及相关学术专著主要有:李仁溥《中国古代纺织史稿》(岳麓书社,1983年)、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学林出版社,1984年)、《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三联书店〈香港〉、学林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常沙娜《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万里书店有限公司、轻工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年)、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年)等。使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 随着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各种“文化热”,服饰文化研究更加趋于活跃,各种包含有古代服饰研究专册在内的文化丛书相继出版,并创办了诸如《中国服装》一类的专门刊物。近年来,仅服饰方面的专著就出版了十几种,发表论文百余篇,这当中还不包括有章节介绍、涉及到某些服饰内容的著作和论文在内。 与此同时,服饰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其中既有对服饰的起源、发展、变化、沿革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考证研究的;又有以服饰为基点,努力从文化理论、史学理论、美学理论、科学技术、文字学、民族学和人类文化学等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对服饰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和论证。大致包括的内容有:服饰与礼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军事、服饰与民族、服饰与妇女、服饰与宗教、服饰与科技、服饰与审美、服饰与心态、服饰与地理环境等。体现出了服饰文化跨学科性的特点。 1995、1996两年可谓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收获之年。仅笔者所见,就有专著9部、论文20余篇,下面简略介绍如下: 一、专著 军戎服饰在古代服饰的研究中,一般按习惯分为戎服和甲胄两部分。七、八十年代以来,对各朝代甲胄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系统,成就显著,学术价值也比较高。相比之下,戎服的研究则略显薄弱,成果也相对较少。由刘永华编著的《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一书,针对这一问题,广泛搜集考古方面资料,进行深入考证。作者先后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筛选、比较,与文献对照后,分门别类,将它们编入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论述之中,完成了一部极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专著。全书共选用各种服饰图象资料400余幅。此书的特点在于,将考古发掘的原始材料经过整理鉴定之后,进行彩色复原,再对照文献进行研究阐述。该书图文并茂,可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军戎服饰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形象而立体的了解,是一部较具学术价值的专著。 服装史是历史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向世人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特征。中国服装史同样是后人了解中国悠久灿烂文明的一个窗口。迄今为止,关于中国服装史方面的著作已经出现了若干种,其内容繁简不一。由黄能馥、陈娟娟合著的《中国服饰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一书,以中华服饰的起源作为开篇,依次对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服装发展过程,作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内容包括服装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装纹样、首饰配饰等,全书共用各种插图千余幅,分类详细,图文并茂,是一部较好的高级教科书。同样作为教科书、由孔德明撰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一书,是作者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对古代文化的独好,通过多年的积累、研究、探索,终于完成了这部集知识性、学术性为一体的专著,值得一读。 文化人类学是现代兴起的、对人类活动进行综合研究的新学科。由华梅编撰的《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书,从人类文化学的大领域入手,以服饰的历史年代为纵线,广泛联系服饰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作用,将古今、中外人类的服饰从起源、发展、沿革逐一进行分析论述,为拓宽服饰研究领域做了尝试。 妇女服饰研究,是古代服饰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现实生活的需求,古代妇女服饰研究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孟晖《中原女子服饰史稿》(作家出版社,1995年)一书,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中原汉族妇女服饰为研究对象,将该地区汉族妇女服饰的演变特点,以“锦绣中原”、“胡风入华”、“两宋风流”、“金缕曲”四方面内容做为概括。其中锦绣中原部分介绍了衣裳、深衣、裈、袴等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自商代至南朝期间的发展和应用概况;胡风入华部分则着重揭示十六国时期至唐代兴起、流行的窄衣小袖、花钿革靴、幂帷帽和罗裙露胸等,以及带有浓郁西北少数民族韵味的服饰对中原地区妇女服饰的影响;两宋风流以抹胸、裙、背子等内容为主,叙述了五代至两宋时期妇女服饰的风格;金缕曲则以左衽袄裙、纽扣立领等服饰特色,阐述了辽金元、明清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妇女服饰的影响,以及妇女服饰逐渐同化的趋势。 对中国古代服饰历史的综合研究,始终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出版的绝大部分专著都是围绕这一重大主题而撰著的。周汛、高春明合著的《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出版社,1995年)一书,便是此类专著之一。全书共计26万余字,共选用彩色和黑白插图260多幅。全文分为十二编,依次为:首服、发式、化妆、首饰、耳饰、项饰、衣服、裤裳、腰佩、鞋袜、工艺等。作者在书中广泛引用正史、笔记、游记、稗钞、传世佳画、考古发掘资料,内容丰富,并具有史料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历史文化普及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章节的编排上也打破了传统的以时代分章节的模式,将所介绍的对象按其类属,单独立目,从头至尾,一物一议,给读者以脉络鲜明,内容连贯的感觉。《衣冠灿烂-中国古代服饰巡礼》(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是赵超、熊存瑞的合著。该书作为王仁湘主编的《华夏文明探秘丛书》之一,对古老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做了概括性的描述。由赵联赏撰著的《霓裳·锦衣·礼道--中国古代服饰智道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一书,是一部古代服饰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详细阐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专著,全书21万多字。作者同样采用文物映证文献的研究方法,对宏富而又千资百态的各类服饰制度进行了剖析,书中认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以“礼”为核心,以实用性与欣赏性为文化心态,集霓裳、锦衣、礼道于一体,反映着人们的身份地位、等级差别、心理习尚,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正是在这种政治色彩的熏染下,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各朝各代帝后衣冠考究、威严仪重,文武官员之服典雅华贵,庶民百姓布衣黔首的历史格局。 辞典为人们了解知识、研究问题进供了巨大的帮助。周汛、高春明在多年研究服饰文化、出版了多种服饰专著的基础上,再次合力撰著《中国衣冠服饰大辞书》(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一书。该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历代衣冠服饰文化的专科辞书,分总类、冠巾、上衣、下裳、鞋袜、发式、化妆、饰物、腰佩、衣料、染采、纹样、工艺、其它及文献等15个门类;所收词类上起先秦,下迄民国,内容包括历代服饰名称、款式、质料、色彩、纹饰、产生年代、沿革变迁、礼议制度、穿着方式、使用场合及相关习俗。书前刊有《中国衣冠服饰史述略》一文;书中收有《中国服饰史年表》、《衣冠服饰等秩表》、《历代服饰禁例》、《历代时世妆》、《古今尺度对照表》及《中国服饰沿革简明图表》等附录。全书共180余万字,另有彩色照片200余幅,黑白插图千余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彩色和黑白照片大多都是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可供读者鉴赏与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