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20世纪世界历史整体概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李植枬 参加讨论

面对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严重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它们敢于对抗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和暴力颠覆,并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就是例证。它们也不怕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渗透和制裁,一再打破西方的孤立和遏制。到6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主义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3,陆地面积的1/4,工业产值的2/5,国民收入的1/3。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前相比,苏联、中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的精神面貌、整个社会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由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孤立与遏制政策,紧紧地锁上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交往的大门,由于斯大林在战后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使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历史潮流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能及时加以改革,并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脱离本国国情照搬苏联模式。这些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很长时间实行了脱离世界关门建设的方针,严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战后,从美国开始,并扩及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个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的开发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与战前不同,不仅商品和货币流通过程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国际化程度也显著加强,这明显表现为现代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的大量出现。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加强了资本渗透,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这些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已发展到更高的程度。这场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迫切地要求对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调节,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的干预,对现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高度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传统的国际分工即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原料食品生产国的分工,开始逐步被以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世界工业的国际分工所代替。国际分工的地域范围大为扩充,国际分工的部门和分支更加专门化和多样化,使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空前加强。这些变化使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国际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大为加强,世界各种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也随之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美国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利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大肆对外侵略扩张,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推行世界霸权政策。可是,50年代中期以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超过美国,1951-1973年,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3%、6.4%、5.1%和5.4%,而美国同期只有3.6%,在全球经济中占的比重下降为20-25%,西欧、日本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步步缩小。与此同时,加拿大和北欧、大洋洲的一些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迅速崛起。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力量的相对削弱,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强,伴随而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体系的瓦解,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由美国一个中心演变为美国、西欧和日本三个中心。从60年代起,美苏经济实力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他们对世界霸权的争夺逐渐加剧,尤其是核军备竞赛达到了顶峰,给人类带来核战争的严重威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的角逐和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的全面对抗,不仅使两大阵营都四分五裂,而且促使各种力量进行新的组合。
    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除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支对立的力量外,还有一支由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第三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二战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大大削弱了英、法、荷兰等老殖民主义,推动了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斗争,迫使英、法、荷等老殖民主义者从亚、非、拉撤退。美国以同情殖民地解放的面目乘虚而入。在美国新殖民主义面目逐渐暴露后,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的苏联打着“天然同盟者”的旗号,与美国争夺对第三世界的控制。老殖民主义采取征服和吞并不发达国家的野蛮统治方法,美、苏改为采用扶植忠于自己的傀儡政府的手法来控制发展中国家,使后者保持名义上的独立。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老殖民主义的统治后,又被迫对新殖民主义进行斗争。
    发展中国家利用联合国这个讲坛,反映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要求,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6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开展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组成77国集团,到70年代,它们开展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中成为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
    在世界整体中,发展中国家是它的一部分,既受世界整体的制约,又会影响世界的整体发展。世界整体发展推动生产国际化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走在前面,这就是7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工业化已开始从少数发达国家向世界扩展,加快了一些国家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又处在重大变化之中。一场新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它是一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它的突出特点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和部门,改变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技术成果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状况,从而使它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次新科技革命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并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开始成为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日益显示它的重要作用,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较量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中心。新科技革命导致了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各国经济都被卷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使各国经济得以加快发展。
    在新科技革命的促进下,美、日和西欧几个中心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上处于相对均势,一些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些都在改变着世界力量的对比。在军事上,高技术的常规武器迅速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在全世界扩展,使弱国能得到高技术武器装备,缩小了强国与弱国之间武器装备水平的悬殊差距,引起世界性的国家实力相对均衡化。新技术革命通过提供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卫星技术等技术手段,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促进了国际交流和联系,进一步缩短了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平与发展日益明显地成为世界的主题。
    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面前,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难以为继,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和美国独霸世界的经济格局已无法照旧维持下去,美苏各自的国力与它们各自承担的全球性“义务”和追求的全球战略失去平衡。各国原有的经济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由封闭型、简单的国际分工型向开放型、复杂的国际分工型转变。上述各种矛盾推动各国陆续进行社会经济不同程度的改革调整,到8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世界性改革调整浪潮。
    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的相对衰落和西欧、日本的崛起,使战后形成的美国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逐步让位于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格局。但是,美、日、西欧之间的相互矛盾并未减缓,而是愈演愈烈。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推动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美、日和西欧三者的关系中,经济矛盾往往同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美国与西欧、日本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越来越有利于西欧和日本,平等的协商合作的伙伴关系得以确立。为了在经济上同美、日抗衡,西欧决心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共体想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复兴欧洲,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争取成为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角色。
    7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模式没有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和对苏联社会主义历史的否定以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混乱,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疯狂进行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引发了苏联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产生深刻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企图进行改革,实行开放政策,来缓和国内矛盾,但他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开放政策变成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妥协投降,促使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与苏联相比,80年代以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和危机更为尖锐复杂。这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调整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其核心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终于取得效果。正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历史的深刻教训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要在世界的整体发展进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果。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封闭中日趋落后,停滞不前;二是在开放中放弃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也可能先是封闭,矛盾尖锐后,被迫开放,但在开放中屈服于内外压力,改变社会主义方向,最后走向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资产阶级欣喜若狂,认为共产主义失败,社会主义破灭。西方的政治家们对世界事务指手划脚,美国领导人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叫做“领导世界”,自称是“世界领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今后的潮流是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美国必须履行世界领导的各种责任”,“美国担负起领导责任,我们就能使21世纪成为和平与自由的世纪。对美国来说,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这项事业更伟大的了。”[⑦]克林顿刚上台就声称“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世界。”这些表明,苏联解体后,美国要把整个世界纳入以它为领袖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当然,这只不过是美国领导人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痴心妄想。
    苏联解体,使美苏争霸的冷战结束。但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更加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生、确立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内剥削本国工人阶级对外剥削被压迫民族(今天就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对内对外的现代奴隶制,造就和养育着资本主义文明。离开了对内对外现代奴隶制这两个支柱的支撑,资本主义就将倒塌,不复存在。事实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尤其是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世界国家也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旨意,任其干预和宰割。一些小国几乎在无援的情况下同美国公开对峙。若干邻近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纷纷出现,形成对西方经济中心的离心力量。出于摆脱西方国家控制和追求本国发展的共同愿望,正使第三世界在社会主义苏联不复存在的新国际环境中重新走到一起,维护它们的共同利益和加强它们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在新的形势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同第三世界的矛盾斗争突出起来了。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矛盾即西西矛盾也在上升。美、日、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地处新科技革命的中心地带,其竞争突出表现在,大力投资于高技术的开发,发展新兴的高技术部门,国内产业结构开始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三者的国际竞争出现了参与并推进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欧共体加速走向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起步,东亚经济圈正在筹划中。美、日、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持续不平衡,已经并将继续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苏联解体后,西方发达国家并未事事仰承美国鼻息,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都暴露了尖锐矛盾和分歧,它们之间的经济摩察也明显地公开化。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已无可挽回。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是依靠其他国家提供的经费打仗,其中沙特阿拉伯168亿美元,科威特160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40亿美元,德国66亿美元,日本107亿美元,南朝鲜3.85亿美元,总额超过了美国战争费用一揽子计划的426亿美元。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外国提供金钱供美国人打仗的战争,西方有人称美国兵为“新的雇佣兵”。
    新科技革命必将推动生产进一步国际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也必将利用国际化拓展加强对外扩张,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不会缓和,还将进一步激化,加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从而推动世界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同人类社会发展本身的历史命运一样,从来不是平坦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列宁早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一文中就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况。”[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改变的发展大趋势,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只是脱离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支流,是反历史潮流而动的逆流。列宁当年说到欧洲可能后退几十年的时候说过:“这将是欧洲倒退几十年,……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⑨]这个不幸言中的论断,包含着深刻透彻的历史辩证法。它告诉人们,世界范围内垄断资本与反垄断资本的斗争,将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的斗争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将是胜利与失败交织的过程。只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已被一百多年历史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反垄断资本的力量必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在全世界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胜利。
    注释:
    ①③④《列宁全集》第42卷,第332、53、51页。
    ②《列宁全集》第43卷,第4页。
    ⑤《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87页。
    ⑥《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118页。
    ⑦尼克松:《当今的世界形势--我们应当发挥什么作用》,载美国《新选择》1994年5月号。
    ⑧《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
    ⑨《列宁全集》第28卷,第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