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的开拓者(5)
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政体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法律权利,但由于少数民族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地域特征,加上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客观上制约了其民主权利的平等享有和充分实现,因此必须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主制度,向少数民族提供能够保障其与汉族平等发展、共同繁荣的特殊权利,才能在国内民族关系上真正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由此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体制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既不是联邦体制下的“民族共和国”,更不是西方殖民体系中的“自治领”,而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受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这一新型的国家体制以现代的国家组织形式继承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巩固了中国各族人民百余年来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结成的亲密团结、休戚与共关系,奠定了中华各民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确立了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初步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物质经济基础。在这一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如何在中国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启示,但由于中国共产党这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失误。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胜利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 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对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现实发展阶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定位,作出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为克服一切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为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它所概括的,正是东方的中华民族在和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条件(西方的条件是资本主义)下实现现代化、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物质文化条件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理论概念的提出,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确立了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各族人民将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科技革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缩小国内不同地区间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繁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说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逻辑。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史正是按照这一逻辑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复兴的奋斗史中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阔步前进,用社会主义来振兴中华民族,用中华民族的振兴给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