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战略目标是被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条件严格锁定住的,历史负担和历史欠帐太多,发展中切忌急于求成,只能走一条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所以,党中央再三强调,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一百年,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从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生存环境紧张的国家。庞大的人口压力会助长不合理经济活动的泛滥;靠拼资源、拼消耗向自然界大量透支的经济增长,又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十分局促的生存空间更加窘迫。这20年来,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极为严重。未来的几十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问题将更为突出。中国自然环境资源太脆弱,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就是采取效益型的生产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正是抓住科技革命新机遇发展自己的关键所在。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信息革命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进一步高涨,各国都面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激烈竞争,发展战略制定的合适与否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前提条件。中国政府正积极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并制定了全面的发展战略。为在保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中国经济多重二元结构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非平衡发展与平衡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根据中国人口多、资源匮乏的国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出发,提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的提出,是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主动纳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积极反应,是为中国在21世纪的全面振兴作出的科学规划。经过5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在本世纪末已对21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作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技术保证。这是一条对体制、观念、乃至人们生活方式进行深刻调整的富强之路,也是一条需要不断开拓的改革之路,需要我们充分汲取20世纪中国现代化丰富的经验教训,更理智成熟地开拓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2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