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美国代议民主制产生的条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唐都学刊》 朱伟东 参加讨论

美国代议民主制是独立战争后美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制度。1776年7月的《独立宣言》以及1789 年的美国宪法都为代议民主制在美国的扎根奠定了基础。美国代议民主制是世界上实施时间最早,也是较完备的政治制度,是美国人民对资产阶级近代民主制度作出的伟大的贡献之一。它的产生有着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条件。
    一、人民主权观念的自然形成
    众所周知,北美殖民地是由西欧移民建立起来的。其中主要是信奉新教的英格兰、尼德兰,以及法国、德国等地的人民。他们或是不满于专制王权的高压,或是不能忍受天主教或英国教(安立甘宗)对宗教信仰的迫害而到北美去寻求一片能自由生活与信仰的“乐园”。因此,在他们抵达新大陆后,自然就对专制王权或其他类似的政权体制抱敌视态度。人民倾向于自发地组织起自己的民事政治机构,以达到在一定的公众认可程度内自我治理的和谐。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五月花号公约》上。
    1620年9月,一艘载着102名新教徒的小帆船抵达北美大陆。然而移民们发现他们到达的地点不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北美第一块英国人殖民地弗吉尼亚。为了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这些新移民通过了一项公约,内容大致如下:我们谨在上帝面前,对着这些在场的妇女,通过彼此庄严的承诺:为管理我们自己和致力于达到我们的目的,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实体。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法律、法令及命令,并视需要任命我们认可的应当服从的行政长官。(注:A.D .Tocqueviue, Democracy in American V.1,New York, 1976,P35. )从此,这块新殖民地(普利矛斯)的居民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我管理,而这一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新英格兰。这种自然形成的人民主权观念既为代议民主制奠定了根基,又成为北美独立后国家政权以及体制建设的核心思想。而这种条件是任何一个其他大陆或国家所不具备的。它的影响超出了北美,波及世界。托克维尔说: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烧的大火,除烤暖了周围地区外,还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
    二、英国政治思想与体制对北美的影响
    北美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其宗主国的政权体制、国家权力结构学说的影响也是有关联的。
    早在1215年的金雀花王朝时代,英国的贵族们就迫使约翰王承认了《自由大宪章》。它向世人昭示:一切权威必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清教徒革命后,平等派提交的充满人民主权思想的《人民公约》,虽然未能付诸实现,但对人民政治觉悟的提高和人民主权意识的形成无疑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光荣革命后的《权力法案》,为资产阶级的议会立宪民主制打下了第一块基石。在这前后,以弥尔顿为代表的思想家们进一步阐发了人民主权思想,并更进一步阐发了国家契约理论,这些无疑对北美人民有较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北美民众对国家政权的理解以及建立政权的方式方法上。如前所述普利矛斯居民自治以及在13个殖民地普遍设立上、下议院的作法,都能看到英国政治思想和政权体制影响的痕迹。同时,英国乡村自治的地方政策对北美的基层政权的建立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而有人以为:“英国政治制度的许多方面在殖民地都得到了十分近似的重建。”(注:C.N.Degler,Out of our past RandomNew York, 1962,P61.)
    三、英国统治的松驰
    在政治上,北美各殖民地与其宗主国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与政治联系,但由于在他们之间横亘着浩瀚的大西洋,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统治的纽带就相对比较松驰。
    在殖民地初创时期,北美殖民地人民在选择政权体制方面,往往并不需要英国的指导,而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寻找符合本地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道路。如麻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的政权建设就是如此。在北美13块殖民地中,唯有佐治亚,英国政府才参与了殖民地政权的建设过程。在殖民地的管理上,英国人往往以特许状的形式实行间接管理。而被授予特许状的公司与业主,其领主或公司首脑一般居住在英国,殖民地的治理往往是总督的付手或助理秉承总督的指示来进行。但这些助手的任命一般须征得议会的同意。(注:C.P.Nettles,TheRootsof American civilization, F.S.Crofts co.New York, 1938,P182.)(因为这些人的薪水是由殖民地人民承担的)这不能不说是北美代议民主政体的雏形。
    英国对北美的统治还因一些其他因素而被削弱。在英属北美的创立过程中,英国始终与西、荷、法等殖民国家处于冲突与战争之中。为筹措战费,不得不对殖民地人民采取宽容态度,以换取他们的支持。1640-1688年间,英国内战,也迫使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在英国的默许与支持下,一些殖民地准许居民选举代表参加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弗吉尼亚公司在发给总督的训令中明确规定:凡系种植园之自由民均可选举代表,与总督及其指派的评议会一起,共同批准为殖民地人民谋福利之法律。(注: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美国研究》1994年第4期。)这种现象在国际政权建设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独特的。它成为未来代议民主制的一个最初模式,在整个殖民地时期产生了深刻影响。从那以后,北美各殖民地人民参与本地政事的权力得到了普遍认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英王封给臣民北美土地时都在特许状中明确规定:殖民地自由民应对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立法有发言权。在赐给威廉·宾以及马里兰、卡罗来纳、新泽西等领主的特许状中具体规定:所有立法均应取得自由民的同意。(注:C. P. Nettels, TheRootsofAmericanCivilization,P182.) 经过殖民地初创阶段之后,北美殖民地居民以有权选举代表参加政府的立法部门为跳板,通过议会几乎完全控制了政府,取得了类似英国大宪章中贵族所取得的政治权力。
    在宗教上,北美最初的移民是不信天主教和英国教的清教徒,他们包括教友派、浸礼会派等。其宗教组织形式较天主教和英国教更为民主。这种组织形式到北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北美民众的自我治理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正是由于这种宗教组织形式上的民主因素,培养了北美人民勇于反抗任何形式的宗教压迫精神。当麻萨诸塞的清教徒极端派约翰·柯顿等人力图建立一个加尔文式政权的时候,青年牧师罗克·威廉斯等人就奋起抗争,出走创建了罗德岛殖民地。“这块小殖民地第一次阐明了作为美国政治传统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注:C. P.Nettels,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P181.)
    信奉英国教的居民,由于其所在地与母国相距遥远,加之北美大陆独特的社会环境,宗教组织的内部结构也有所变化,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指挥棒也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由于宽松的宗教环境,一些在欧洲被视为异端的教派如再洗礼派、摩门教派得以在北美生根。这对于北美政治的民主化无疑是个促进。
    在经济上,北美殖民地最初是英国驱逐清教徒和发配囚徒的场所,因而双方最初的经济联系较微弱,并且往往是单向的。北美居民必须不断得到从大洋彼岸“漂”来的生产生活用品才能在这处女地维持下去。尽管英王颁发的特许状中都明确了业主应尽的义务,但最初北美各殖民地对英国的贡献是极微小的。如马里兰给英王的贡品只是两支印弟安人箭簇。(注:黄绍湘《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3页。)在开发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人与其竞争对手冲突与战争不断,为保证移民生活和军队供应,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基本采取保护政策。即使在18世纪中叶北美经济已对宗主国工业形成威胁,英国对殖民地的主要商业手段--走私,最初也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英国的保护下,北美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到18世纪上半叶,新英格兰地区制铁业的产量已与英格兰不相上下,其手工场的技术水平也高于英国,(注:黄绍湘《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3页。)造船业已达到相当的水平。1774年,挂英国旗航行的船只中有1/3是在北美13块殖民地建造的。北美独立战争前的一段时期,仅新英格兰每年就可以从欧洲(主要是英国)获得2-4万镑的收入。(注:C.P.Nettels,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P419.)农业在北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7世纪下半叶,新英格兰中部已成为北美的谷仓,南部则成为烟草和其他经济作物如棉花的基地。
    北美13块殖民地经济发展为资产阶级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要力量铺平了道路,也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打下了阶级基础。
    四、代议制政体肇始于基层
    北美代议民主制的政权体制不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而是自下而上逐步扩张的,因而有极强的生命力。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就成立了议会,由11个城镇各选两名代表组成。(注:黄绍湘《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3页。)在一些殖民地,人民经过斗争,取得了组织议会的权力。纽约在长期斗争后,1683年成立了议会。“在绝大多数殖民地, 议会成为最有势力的政治力量。” (注:C. P.Nettels,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P190.)1669年马里兰议会通过决议:没有议会的同意, 法律不能颁行, 新税不得开征。1674年马里兰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间,通过的各项法案与条例,只有30项征得业主同意。(注:C.P.Nettels, TheRootsofAmerican Civilization,P184-185.)1733年,13块殖民地都成立了议会。(注:黄绍湘《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1823》,第86页图表。)
    北美代议制政体自下而上发展的表现,还在于在各殖民地中,各城镇代议制机构早于整个殖民地。1643年纽黑文就成立了代议制机构,影响了整个康涅狄格,到1664-1665年间,全康涅狄格代议制机构普遍建立。(注:C.P.Nettels,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P178.)独立后,北美代议制的建立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尽管北美各殖民地对选民都有一定的财产限制,但在北美取得这些财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弗吉尼亚公司规定:契约奴服役满7年可获100英亩土地。(注:C.P.Nettels,The Roots of American Civilization,P231.)其他一些殖民地也有契约奴服役一段时间后,可获50-70英亩土地的规定。加上西部广为流行的占地运动,使得北美很多白种居民都有选民的资格。资料显示:在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中,曾为契约奴者在1662年占43%。(注:H.M.Morais, TheStruggleforAmericanFreedom,New York,cliffs,1944.)还有资料说明:至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中50%-75%的成年人白人男子有选举权。(注:E. Rozwenc, T.Bender,The making of American Society,VI to 1877,New York,1978,P130.)这说明北美代议制政体群众基础广泛,它是代议制由下向上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五、北美人民为争取民主而不断斗争
    新大陆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当人民利益受到侵害时,敢于挺身而出。早在1635年,弗吉尼亚就爆发了马修斯领导的契约奴起义,逮捕了总督,并将其驱逐回英国。(注:H.M.Morais, The Struggle forAmericanFreedom,P39.)
    17世纪50-60年代,马里兰民主力量同境内反动势力长期斗争,取得了议会控制权,并在1660年宣布独立为共和国。虽最终失败,但代议民主制基础得以保留。(注:H.M.Morais,The Struggle for American Freedom,P42.)
    1676年为反抗大地主、富商垄断议会及不平等的税收,弗吉尼亚爆发了培根起义,选举新议会,扩大选举权至一切公民。虽然最终失败,但对北美的民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没有人民的斗争,北美的代议民主进程就不可能取得进展,甚至可能停滞和倒退。人民斗争是北美独立后实行代议制的一个重要的前题和条件。
    六、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的作用
    在创立全美代议制政府当中,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起了重大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潘恩、杰斐逊和华盛顿。潘恩是宣传共和主义最热情的鼓手。在甫抵北美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时,就热情宣传共和思想。1776年1月,发表《常识》,激烈抨击君主制, 他认为:君主制度“将使整个的世界陷入血泊和瓦砾之中”,并以为共和政体可避免此类错误。他主张为共和政体,花任何代价换取都是便宜的,并为北美人民规划了普选基础上的一院制代议共和政体。(注:潘恩《潘恩选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6页。)
    杰斐逊是代议民主制的伟大实践者。在1776年,他向弗吉尼亚议会递交了宪法草案,奠定了三权分立和代议共和政体的基础, 并于是年6月29日颁布,它是当时最富民主性的宪法,并为许多殖民地所仿效。他起草的《独立宣言》,更是北美人民追求民主、共和意识的集中体现。为了“根除旧有的和今后的贵族政治的一切因素的制度”,(注:《杰斐逊文选》,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1页。)并为真正的共和制度奠定基础,他回到弗吉尼亚,主持了一系列改革,对封建残余势力进行了彻底地清算。
    华盛顿是这一制度有力地维护者。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很多有保守倾向的人对共和制发出质疑,鼓吹实行君主制,而华盛顿就成为这些人瞩目的焦点。1782年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希望他出任国王,并声称军队坚定地支持和拥护他,遭到华盛顿严辞拒绝。(注:H.M.Morais,The Struggle for American Freedom, P217.)为防止军队可能的政变,1783年,他解散了大陆军并辞去总司令之职。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使美国确立了总统--两院制的代议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在出任总统后,他坚持共和主义立场,并力邀民主派领袖杰斐逊出任国务卿。他坚决不任第三届总统,从而使君主制在美国再无立足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