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美国进步运动兴起的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黄贤全 参加讨论

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来源于进步时代的改革思想,在1882年当选纽约州议员跨入政坛后逐渐形成。其思想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把个人、企业和政府联系在一起,极端个人主义不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也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主义。它要实现的目标是“社会公正”,包括财富分配的公正、发展机会的公正、人权和财权之间的公正。他认为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正是美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适当地解决,“我们将一事无成”[21]。垄断组织已妨碍了公民的平等发展机会,并使财权凌驾于人权之上,这对美国民主政治是一种严重威胁。必须把工商业的发展纳入为社会民众谋福利的轨道。“人权高于其它权力,财产应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主人。”[22]
    为实现“社会公正”,罗斯福认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联邦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主张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特别是总统的行政权力,扭转垄断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国会、法院、政党及选举途径向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从而使政府处于难于有所作为的被动局面。他说:“国会和法院必须认识到,(新的时代)需要广泛的行政权力。”[23]政府干预经济活动是新国家主义的核心。罗斯福认为:企业的合并、大企业乃至托拉斯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既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阻止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他反对激进派和社会主义者要求摧毁托拉斯或对它实行国有化的主张[24]。但垄断组织带来的弊端使其成为众矢之的,而各州政府又因其经营活动的跨州、跨国性而无能为力。所以,只好由联邦政府对垄断组织进行监督和引导。罗斯福按托拉斯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或妨碍公平竞争,将其分为“好托拉斯”和“坏托拉斯”。联邦政府的职责就是控制和反对“坏托拉斯”,保护“好托拉斯”。他还主张征收累进所得税,缓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思想也植根于进步时代的改革思想,它与“新国家主义”有相似之处,认为大企业和托拉斯出现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建立在大规模合作基础上的企业间的互相联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伴随现代工业文明接踵而至的。”“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个人竞争的旧秩序中去,所以,建立在联合基础上的企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25]但他又认为:托拉斯的垄断行为是一种“非法竞争”,具有反社会倾向。它妨碍了企业之间正常的“自由竞争”,使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将摧毁传统的个人奋斗的创业精神。因此,联邦政府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和政治自由权利,必须驾驭托拉斯,阻止托拉斯的“非法竞争”,恢复社会的“自由竞争”机制。在威尔逊的新自由思想中,“自由竞争”和“非法竞争”具有特定含义。他认为“自由竞争”是以效率优势取胜的竞争。尽管它也会使一些企业破产,但它是淘汰弱者,能够促使企业开拓进取,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实力。“非法竞争”是以垄断行业、操纵价格等阴谋手段取胜,它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威尔逊最后得出结论:“我赞成大企业,但我反对托拉斯。”[26]即鼓励“自由竞争”,反对“非法竞争”。
    垄断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新国家主义”和“新自由”思想,表明美国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垄断组织的为所欲为已经威胁到美国的民主政治和经济秩序。在这种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进步时代的几届联邦政府都大胆地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取得多方面的成就。
    进步运动兴起于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这一特定历史转折时期。它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发展演变的结果,是对工业化带来的反人性和反社会弊端的社会抗议和矫正,在本质上仍是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西奥多·罗斯福曾表白道:“我但愿资本家未来能明白,我正在倡导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有产者的根本利益。因为这将使他们免受(无产者)革命的威胁。”[27]
    注释:
    [1] Charles Glab and A. Brown, A History of Urban America,New York 1976, p112.
    [2][5][20] Samuel E. Morrison, HenryS. CommagerandWilliam E. Leuchtenburg, The Growth of American Republic,NewYork 1980, v2, p266、272、267.
    [3][11]阿瑟·林克和威廉·长顿著,刘绪贻等译:《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38页、4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梅人编:《美国四十任总统》,263页,北京, 时事出版社,1988。
    [6]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4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10] Frederic Lewis Allen, The BigChange, NewYork1952, p4、31.
    [8][9] Richard Hofstadter, The Age of Reform,NewYork, 1955, p218、131.
    [12][16] HenrySteeleCommager, AmericanMind, YaleUniversity Press, 1977, p324、210、172.
    [13] Arthur A. Ekirch, Jr., Decline of American Liberalism, New York 1955, p183-184.
    [14][15] Richard Hofstadter, Social Darwinism inAmericanThought, Boston 1964, p79、108.
    [17] Robert H. Wiebe, The Search for Order, New York 1967, p64-65.
    [18]伍德罗·威尔逊著,熊希龄等译:《国会政体》,169页,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 George E. Mowry, The Era of Theodore Roosevelt, NewYork 1958, p70.
    [21] WilliamHenryHarbaughTheLifeandTimesofTheodore Roosevelt, New York 1963, p398.
    [22] Theodore Roosevelt, The Progressive Principles, NewYork 1913, p47.
    [23] Theodore Roosevelt,TheAutobiogruphyofTheodoreRoosevelt, New York 1975, p198.
    [24] William H.Harbaugh edit.TheWritingsofTheodoreRoosevelt, New York 1967, p323.
    [25][26] Woodrow Wilson, The New Freedom, New York1913, p163、180.
    [27] E. Morison edit, The Letters of TheodoreRoosevel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v3, p35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