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1945—1949年的美国对东南亚政策(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群 参加讨论

四、介入东南亚的特点
    纵观美国介入东南亚的过程,不难发现战后初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其目的以排挤英、法、荷,扩张美国势力为主,反苏反共次之。
    1945-1949年间,欧洲冷战格局已经形成,反苏反共左右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东南亚政策当然也不例外。1945年底和1946初,胡志明曾多次向杜鲁门总统和国务院发出信件,要求美国帮助越南从法国统治下赢得独立。(注:《关于美国国防部侵越秘密报告材料汇编》,上册,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6页。)而艾奇逊领导下的国务院坚持认为, 胡并不代表一个真实可信的政府,他只是外国主子控制下的一个反叛者,还坚持认为我们不接受反叛分子的函电。(注:威廉·富布赖特:《帝国的代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于是,美国不怕沾染殖民帮凶的恶名,支持法国进行殖民战争。1946年5 月,美法签订“经济和财政协定”,美国贷给法国5.5亿美元,还准备向法国提供7.2亿美元的信贷,作为法国购买剩余物资之用。(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和国务院编:《1941 -1949 年美国十年对外政策的基本文件》(Senate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ed., Decade of America Foreign Policy-Basic Documents,1941-1949),纽约格林伍德出版社1968年版,第728-729 页。)在印尼,1948年7月, 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顾问霍金斯和联合国斡旋委员会美方代表科克伦同哈达政府在沙冷岸举行会议,合谋“消灭红色分子”。9 月,美国对荷兰施加强大压力,不准其在茉莉芬事件期间对印尼政府发动战争。结果,在茉莉芬反革命白色恐怖中,约有35000 名印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捕,其中一万人遭屠杀。(注:孙福生:《印度尼西亚现代政治史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页。)
    美国在东南亚到处反共,但反苏反共仍不成其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主要目的。其原因在于:依照雅尔塔协议和总司令第一号令的规定,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范围被限制在中国东北和北纬38度以北的朝鲜。战后初期,苏联既无意也无力南下。据报道,1946年,苏联代表马鲁克斯基在伦敦曾对一位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越南观察员说,苏联对越南不感兴趣。(注:小奥利弗·E.克拉布:《美国和中苏集团在东南亚》(OliverE.Clubb, J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Sino -Soviet Bloc inSoutheast Asia),布鲁金斯研究所1983年版,第15页。)1950年以前,苏联就一直没有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从东南亚共产党自身力量来分析,除了越南共产党在“越南独立同盟”内居主导地位外,其他各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力量虽有发展,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不成熟,无法担负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责任。美国对东南亚形势也有一个基本估计。在反苏反共大气候的影响下,1947年4月7日,荷兰驻苏大使专门拜访了在莫斯科出席外长会议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递交了两份备忘录。其中一份谈到共产主义在印尼影响的增强,将使苏联获得“一个座落在新加坡、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共产主义的桥头堡”。马歇尔则认为:“在现阶段,共产党的影响既不广泛,又不有力。我们认为,立即采取措施以巩固和加强印尼的现领导(我们觉得这些领导人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共产主义的,是民族主义的,而不是受苏联控制的)便可消除使共产党得以有效渗透的各种条件。”(注: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1947年》,第917-918页。)又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担忧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多次提出建立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安全体系。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5月18日发表声明拒绝澳、新的建议。 他说:“在亚洲局势中虽然确实存在着威胁世界和平的严重危险,但建立一个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时机尚未成熟。”(注:玛格丽特·卡莱尔编:《国际事务文件,1949-1950 年》(Margaret Carlyle,ed .,Documents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1949-1950), 牛津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93-94页。)基于对形势的估计,美国拒绝在东南亚地区与西方盟国结成集团共同反苏反共,1950年以前只与菲律宾一国订有军事援助协定。
    第二,除了菲律宾和泰国外,美国对东南亚政策所涉及的对象多为东南亚地区的宗主国,即美国在欧洲的盟国,而不是东南亚民族国家。因此,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基本上受其对欧洲政策的影响与制约。
    众所周知,法属印度支那曾是美国梦寐以求的地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力主对其“国际托管”。1945年8月划分受降区时, 美国还把北纬16度以北的印度支那划归中国战区,为法国恢复殖民秩序设置障碍,力图为干预印支事务留下机会。战后美国却听任法国发动殖民战争。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把“越南独立同盟”看成共产党势力。二是法国是美国在欧洲举足轻重的盟友。据当时的远东司司长约翰·卡特·文森特后来回忆,他曾经力争要有一个不同的政策,而乔治·凯南对他说:“约翰·卡特,从传统的美国立场来说,你对亚洲政策的观点是很正确的,但眼前的问题是维护欧洲的士气和它对付共产党挑战的决心。”(注:戴维·哈尔伯斯坦:《出类拔萃之辈》,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152-153 页。)又如,1949年2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布鲁斯特等人提出议案,要求在荷印(尼)重开谈判之前,停止对荷兰的一切财政援助。3 月美荷谈判,荷兰以同意在北大西洋公约上签字为条件换得美国让步。国务卿艾奇逊表示,布鲁斯特等人的议案将不影响美国对荷兰的援助,只是用于印尼的那部分暂停拨付。
    第三,就方式而论,美国非常谨慎。
    选择介入对象时,美国重点突出,力避四面树敌。与英、法、荷殖民地相比,介入泰国引发英、法对抗的风险较少。在英、法、荷三国中,荷兰国力最弱,由不满而产生抗争的可能性最小,对英属、法属殖民地,美国基本不涉足。
    利用联合国可谓美国介入东南亚的安全途径。1945年1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在给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美国代表团的训令中提出:“如果荷兰断言东印度问题本质上属于荷兰的权限以内”,“那么,美国代表必须表明,虽然达成协议主要是荷兰的责任,但联合国不能不对问题的解决深表关切,因为这些问题对全世界都极端重要,而任何有关维护国际间的和平和安全的问题明确地是联合国的权限以内的。”(注: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1946年,远东》,第787-788页。)美国竭力要通过联合国来干预荷属东印度的意图昭然若揭。1947年 8月,安理会通过美国提案,决定组成联合国斡旋委员会。美国正是以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对印尼事务指手划脚,并利用安理会协议,规定了荷兰移交政权的时间表。
    第四,从效果看,美国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排挤了荷兰,在半岛地区的泰国立住了脚,闯进了原属于英、法、荷的势力范围。但实绩并不理想。在民族独立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及时调整了政策,同意缅甸独立,给予马来亚自治,留给美国介入的机会不多。法国则不容美国在印度支那插足。印尼直到1949年才获独立。美泰之间主要发展经贸关系。印尼、泰国两者都谈不上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战后初期,美国仅仅为50年代后的全面干预奠定了基础。
    总之,可以用“低姿态”三个字来概括1945-1949年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目的、对象、方式和效果。与50年代完全不同,“低姿态”正是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初创时期的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