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问题的历史透视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人占90%,塞族人占8%,其余是黑山族人等。原先的南斯拉夫有6个共和国,1991年苏东集团瓦解后,原属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克罗的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即波黑)以及马其顿相继独立,1992年4月27日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建起新的南联盟,其面积仅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半个陕西省),人口仅1200多万人。科索沃危机从潜伏、爆发、起伏演变,终以美英为首的北约的蛮横插手而成为一场骇人听闻的恐怖战争。现在抗击北约空袭的正是这1200多万英雄的南联盟人民。230万科索沃人正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受害者。 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心,后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400多年,其间塞族人被迫外移,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迁人定居。1912-1914年巴尔干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失败,丢掉了阿尔巴尼亚,但以阿族人为主的科索沃却划入了南斯拉夫。因为尽管这里阿族人多,但其境内到处都是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其中有些宗教建筑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科索沃始终被塞族人看成是自己的古老家园、宗教圣地、历史发祥地。要是有人想让科索沃独立,塞族人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 科索沃危机是从1989年塞尔维亚决定取消1974年宪法赋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开始的。在铁托时代,各民族关系比较融洽,科索沃曾享受高度自治,尤其是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时,承认科索沃自治,并使其升格为“联邦单位”。尽管塞族人与阿族人在科索沃共同生活了数百年,但他们之间的冲突从未中断过。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宗教(塞族人信奉东正教)、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在争夺同一块土地。这种冲突结构与巴勒斯坦等地区的冲突有相同之处;都是由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造成的地区冲突。但十分明显,科索沃问题是南联盟的内政问题,而且也是巴尔干地区最为复杂的冲突。因为不仅在科索沃,而且在黑山南部和马其顿的西部至今仍有许多阿族人,这三个地区的阿族人几乎要占世界上阿尔巴尼亚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科索沃危机的真正根源就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大阿尔巴尼亚问题”。1981年时,居住在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就要求独立。此后,阿族人向科索沃移民受到鼓励,而被驱逐出科索沃的塞族人却不允许重返家园,双方矛盾很深。1974年后,阿族人利用自治权将塞族人赶出权力机构,甚至还提出要把塞族人都逐出科索沃。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到1982年7月,已有5.7万塞族人因阿族的骚扰离开了科索沃。当时阿族人提出的口号是“希望把科索沃建成一个种族纯洁的阿族共和国”。这是一种明显的民族分裂活动。这种分裂活动受到塞尔维亚政府的坚决反对。1989年塞尔维亚取消了科索沃“联邦单位”的权力,将其自治权降到了1974年之前。为了制止阿族人的分裂活动,1990年2月,塞尔维亚向科索沃派驻军队、坦克、作战飞机及两千多名警察,在科索沃实行宵禁,实际上是实行了军管。 阿族人对塞政府的做法进行了反击。1990年7月,科索沃的阿族议员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这是阿族公开宣称要独立,以分裂塞尔维亚。1991年阿族人举行非法的全民公决,决定独立问题。1992年在前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阿族人宣布要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与塞尔维亚平起平坐,并拒绝承认塞尔维亚任命的合法政府。但除了阿尔巴尼亚之外,这个共和国没有得到国际承认。 科索沃非法总统选举及科索沃阿族解放军的面世是科索沃危机升级的重要标志。1992年5月,在科索沃地区的秘密选举中,53岁的阿族人、文学博士鲁戈瓦当选为科索沃总统,同时,他还是科索沃阿族最大政党“科索沃民主联盟”主席。塞尔维亚政府宣布其总统选举为非法,同时宣布在科索沃实行非常状态,科索沃局势急剧恶化。双方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使危机愈演愈烈。此后,鲁戈瓦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谋求科索沃独立,与阿族解放军以暴力谋求独立的主张分歧很大,人称其为“阿族的甘地”,即阿族温和派的代表。 科索沃阿族解放军在80年代就有活动,但始终处于秘密状态,其组织如同一盘散沙。1993年6月,戴马奇出任领导,使科索沃解放军实力大增。戴马奇比较左,争取独立的态度一直强硬,为此他被捕入狱,被关押28年之后,被称为“阿族的曼德拉”。后因其政治立场引起西方不满被解职,由1971年出生的阿族政治新星萨奇继任。萨奇也属阿族强硬派人物,但他主张采用灵活办法争取独立,曾联合鲁戈瓦组建新政府。到1997年年底,科索沃解放军已由最初200人的杂牌军发展为一支约1.2万人的非正规部队。 1998年2月28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下令攻打科索沃,消灭那里的民族分裂分子,据西方媒体报道,在那场冲突中有2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这时该地区冲突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西方媒体称南犯下“种族灭绝”罪。但一些大国担心边境变化会导致巴尔干地区的不稳,因而也反对科索沃独立。而且,科索沃解放军声誉不好,一些分析家认为,科索沃解放军与国际上阿族(在欧美国家打工的阿族就在50万)犯罪网有联系,而这个犯罪网又与世界海洛因交易有联系。再者从1997年起,该组织不断从美国、德国、南非等地获得轻武器,致使巴尔干地区成了一个快撑破了的火药桶,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米洛舍维奇曾宣称阿族解放军为恐怖主义组织。 “拉察克村事件”是科索沃危机变成科索沃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科索沃危机国际化的一个标志。1999年1月15日,南联盟警察在科索沃南部拉察克村和佩特罗沃村搜捕一名杀害南警察的凶手时,与阿族武装分子相遇,双方发生激战,有45名阿族人被打死,这就是所谓的“拉察克村事件”。西方媒体称之为“拉察克村惨案”,并以该事件为题大做文章。法新社1月16日说南安全部队屠杀了至少45名阿族平民。这些尸体(其中一些被残忍地毁损)是被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长沃克尔发现的。此后,北约秘书长、美国总统、欧盟主席、联合国南斯拉夫战争罪行法庭发言人等相继发表了措词严厉的声明。世界舆论对南联盟十分不利。因为沃克尔曾宣布,经他亲自现场调查,发现被打死的为当地平民,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西方指责南联盟犯下“种族清洗罪”,“种族灭绝罪”。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米洛舍维奇当即作了反应:他指责沃克尔散布谎言,完全无视南警察被迫还击的事实,却耸人听闻地说成是对平民的屠杀。南联盟还宣布沃克尔为不受欢迎的人,限其48小时离境。南联盟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了。 1999年1月19月,北约部队司令克拉克及北约军委主席瑙曼赴南调查,并向米洛舍维奇提出北约4点条件:撤回对沃克尔离境的要求;允许国际法庭对事件进行调查;对屠杀案肇事者绳之以法;撤回派往科索沃的南联盟安全部队。但在会谈时米洛舍维奇态度强硬,并表示任何外部压力都不能剥夺南联盟同恐怖主义作斗争的权力,而对一个同恐怖主义斗争的主权国家施加压力是毫无道理的。此后,米洛舍维奇的多次表态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干与政治魅力,在北约空袭之后他更成为南联盟的政治核心及精神支柱。但西方一些媒体为了扩大事态竟把米洛舍维奇说成是魔鬼、军阀、屠夫、“塞族暴君”、“最邪恶的独裁者”,极尽诬蔑之能事。 就在克拉克访南斯间,南斯拉夫法医在欧安组织观察员及白俄罗斯法医在场的情况下,对那45具尸体进行解剖。调查结果证明,一些尸体所穿的平民服装是后来换上去的,一些残损尸体是有人做了手脚。事实证明在拉察克村并未发生屠杀迹象,更不是西方说的“种族灭绝”。沃克尔后来也承认他出于“感情冲动”说错了话,澄清了事实。但西方媒体却不承认这些,仍在“拉察克事件”上做文章。 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媒体的失实报道对科索沃危机升级应负历史责任。正是西方的失实报道为北约空袭南联盟而鸣锣开道。在北约动武之前,西方媒体大造声势,挑起了这场不义战争,欺骗舆论,制造借口,为扩大战争有意捏造事实。上述关于拉察克事件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此后,西方媒体又制造出一连串的失实报道:如阿族5名领导人(包括鲁戈瓦、参加朗布伊埃会谈的阿族代表阿贾尼等人)已经被处决(实际上他们还在露面);普里什蒂纳体育场已变成10万阿族人的集中营(实际上这个体育场空空如也)、数十万阿族难民为了摆脱塞族恐怖而逃离家园(实际上正是北约空袭才造成难民潮)等等。 此后所进行的两轮和谈是美国与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序幕。这两轮和谈也向世人展示出科索沃军事冲突的真正根源与实质。1999年2月6日在法、美催促下科索沃冲突双方在朗布伊埃开始会谈,经过反复协商,双方未达成协议。科索沃塞族认为这次和谈是在西方压力下进行的,而且要签署的是强加给双方的协议,因为在和谈时北约已经将200多架战机及众多的军舰调到亚得里亚海,一旦和谈破裂,北约将动武。其次协议上讲的尊重南联盟领土完整,实际上是要割裂南领土。因为协议上虽说科索沃不能独立,但科索沃却不受南管辖,而成为受北约托管的国中之国。这就严重地损害了南的领土完整及国家主权。科索沃阿族代表也拒绝签字,一是因为争取科索沃独立是阿族一直追求的目标,二是协议还要求在协议生效30天内解散科索沃阿族解放军。科索沃阿族内部也发生问题,出现了以鲁戈瓦为首的温和派和以戴马齐为首的强硬派之间的分歧。美国对阿族代表拒绝签字十分恼火。朗布伊埃会谈失败。 第二轮科索沃和谈于3月15日在巴黎凯族门附近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谈判仍然以背对背的方式进行,由美国及北约成员国在中间传递和交换意见。新上任的阿族代表萨奇在协议上签了字,南联盟被逼入墙角。但米洛舍维奇仍拒绝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美国与北约不断向南施加压力,并威逼南同意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米洛舍维奇坚决不屈服,谈判破裂,美国与北约精心策划的军事打击一触即发。 综观上述两次谈判内容及危机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科索沃问题原本并不严重,科索沃阿族与塞族的矛盾也并未达到非用战争手段解决不可的地步,正是外部力量扩大了这一事态。美国与北约硬是要插手这个地区的内部事务,利用民族之间的小矛盾大做文章。 1999年3月23日,美国参议院投票表决,支持克林顿对南联盟实施轰炸的决定。同日,北约秘书长索纳拉下达了对南动武的命令。3月24日下午8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八国联军开始对北约进行空袭,南联盟被逼入一场战争。本来担任阿族与塞族和谈调解人的美国及北约完全站到了阿族的一边,对南联盟大打出手。这就彻底暴露了美国霸道无理的嘴脸:以强欺弱、以富压贫、以大欺小、无视公理、无视舆论、破坏国际准则和国际秩序。 美国及北约空袭南联盟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动手的名义到底是什么?克林顿在空袭开始的声明中讲:南斯拉夫的种族冲突“威胁着欧洲的稳定与未来”,我们出兵是“实施广泛的人道主义原则。”北约连续40天的狂轰乱炸,把一个本来山青水秀、环境优雅的南联盟炸得硝烟滚滚,满目疮痍。40天的空袭已给南联盟人民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上百万难民流离失所。而且他们还在继续犯罪扩大事态。 克林顿的真正目的有三:一是想肢解南联盟,硬凭自己的实力把科索沃从南联盟版图上挖出来,在巴尔干地区制造一个美国基地,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这是对欧洲安全与和平的公开挑战。二是创立一种干涉别国内政的模式:不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与北约就可以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动武,这就意味着美国可以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帮助他所偏爱的种族及宗教组织实行自决或者独立。这次美国及北约公开支持南分裂势力,已在国际上开创了一个非常恶劣先例。这实际上是对联合国权威的公开挑战,是对保障国家主权的一系列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公开挑战。严重地破坏了世界和平与安定局面。是对全人类的犯罪。第三,美国是把科索沃当成自己最新式武器的实验场。美国与北约袭击南联盟所使用的是介于常规武器与核武器之间的武器。过去500颗炸弹才能炸毁一座大桥,如今一颗战斧式导弹就能炸垮一座大桥。在这次空袭中美国及西欧主要盟国所生产的先进武器都用上了。1998年美国仅靠出售武器就净挣了120亿美元。克林顿这次就想借机显示一下美新式武器的威力,以刺激武器出口,刺激国内市场,以此再创美国经济发展新奇迹。但这太不人道了。他是在用南联盟人民的肉体及财产作试验,其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所造成的后果太严重了。首先是美国和北约的空袭给南联盟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一个多月来,北约出动了7千多架次飞机参加空袭行动,共发射了两千多枚巡航导弹,投下了6000多吨炸药。已造成1200多名平民死亡,近5000人受伤,其中不少是妇女儿童(4月24日5名阿族儿童被炸死,最小的3岁,最大的15岁)。空袭已使60万难民流离失所,200万名职工失业。至5月1日南经济损失已达300多亿美元。40天来(1999年3月24日至5月4日)南联盟土地上天天硝烟弥漫、废墟成片,桥梁、铁路、汽车站、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医院、学校、邮局及民房都成了北约的轰炸目标,南人民整日处于恐怖之中。南联盟人民在流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心中在流血。北约的轰炸把人们对西方关于民主、人权、和平说教的幻想炸得一干二净。轰炸充分暴露了美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欲当世界霸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的野心和企图。美国及北约几个决策人是当今世界上制造恐怖和人道灾难的罪魁,他们已丧失人性,迟早会受到历史的审判。 其次,空袭南联盟破坏了冷战结束后人类共同创造的世界新秩序。随着华约集团的瓦解及苏联解体,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美俄关系近年也有改善,中美关系也有新的发展,但空袭给冷战后国际关系造成了极大影响,给中美关系、俄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给世界和平事业造成了巨大威胁,这场地区大战将可能使世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多变和不稳定的局面之中。 第三,这次空袭改变了北约的性质,使其由一个集体防御组织变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同时北约也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这一转变完全出于美国的需要,而不是为欧洲安全着想。空袭南联盟开创了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恶劣先例,破坏了冷战后的欧洲稳定。北约的质变,遭殃的首先是欧洲。 美国及北约空袭南联盟仍未结束,事态仍在发展。但我们坚信,霸权不得人心,公理必将战胜邪恶!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