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张英聘 参加讨论

    军事、法律和中外关系史也受到学者关注。1.军事。何宝善《朱元璋、蒙古族与明初长城 》 认为明初“固守封疆”的战略思想初步划定了明代长城的基本位置和大体走向。张德信《明 代 卫所的设置与永宁卫的建立》考察了福建沿海永宁卫的建立情况,认为它具有对外抗击倭寇 侵扰、对内维护地方安宁的双重功能。王日根《明代福建官方海防的由盛转衰及其影响》探 讨了明代福建海防走向衰落的社会根源。余三乐《孙承宗与<车营百八叩>》探讨了《车营百 八叩》的内容和成就。徐晓望《论隆武帝的战略思想》分析了隆武帝战略思想的得失。2.法 律。吴艳红《明代武职“立功”考论》以明代武职惩治体系的调整为前景,论述了明代武职 “ 立功”的行用与意义,以及赎刑在明代武职中实施的情况。[美]姜永琳《论中华帝国法律的 宗教特征--以明初法律文化为例》,将《大明律》和犹太教、基督教的基本法之一的“十 戒” 加以对比,论述了中华帝国法律的宗教特征。3.中外关系。[日]大隅晶子《明初太祖对外政 策 的形成及其背景》、赵中男《明代宣德时期的中外关系》分别讨论了洪武、宣德时期的对外 政策问题。[日]冈本弘道《明代朝贡国琉球的地位及其演变》讨论了琉球与明朝关系的前后 变化情况。马曙明、任林豪《明援朝抗倭之胜因管见》进一步探讨了明朝取得援朝抗倭胜利 的原因。[日]松浦章《关于明代朝鲜船漂流至中国之问题》根据崔溥的《漂海录》等相关史 料,研究了明代漂流至中国之朝鲜人、船舶等事例,还介绍了朝鲜沿海渔民的生产和生活, 以及在出海之际如何备粮及其遣返情况。汤熙勇《明代中国救助外国籍难船及漂流民的方法 》论述了明朝救助外籍难船的态度、漂流到中国之外国籍难船的数量、外籍漂流民的调查、 外籍漂流民的照顾、外籍漂流民的遣返等问题。李炳文《黄斌卿其人及乞师日本》论述 了黄斌卿为恢复明朝江山而试图向日本借兵的活动。卞凤奎《1628年(明崇祯元年)在台湾的 日荷纷争》根据日本、荷兰相关文献或书籍的记载,考证了崇祯年间日本、荷兰为拓展海外 市场引起的兵卫事件。
        此外,会议论文还涉及到宗教与学术思想等方面的问题。1.宗教。姜晓萍《试析明初的道 教管理政策》探讨了明代道教管理机构以及道教“席牒”制与考核制的建立过程。高致华《 从明代祭祀看厉祭坛的文化意义》论述明代厉祭坛的祭祀情况及其文化意义。[日]小野和子 《再论隐元》进一步探讨了明末清初东渡日本的隐元禅师的活动和影响。2.学术思想。饶龙 隼《两浙儒与江右儒--明初尊崇程朱理学问题析疑》以两浙儒和江右儒为例,探讨了明初 尊崇程朱儒学的官方政策背后所潜藏的地域儒学之间的竞争与消长。李琳琦《明中后期新学 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指出,作为程朱理学故乡的徽州,在明中后期也成为阳明心学 流布的地域。张琏《王艮思想的历史评价》认为,由于王艮学说的独特性,人们大多将其视 为带有异端色彩的学派,而对其真正的本质内涵缺乏客观评价。陈国儒《浅释李贽之哲学思 想 》讨论了李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张兆裕《明代的华夷之辨》认为明代华夷之辨出现了新的 动向,尤其是明中后期受西学的影响,有了与传统迥异的认识。李小林《万历官修本朝正史 活 动的倡导者--陈于陛》、吴琦和冯玉荣《<明经世文编>编纂群体之研究》、刘蔷《徐勃的 藏书及其目录学思想研究》、李祖基《陈第、沈有容与<东番记>》、曹江红《黄宗羲与<明>的废置》,则分别讨论了图书编撰和收藏方面的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