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雅尔塔的命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兹比格涅夫•布热 参加讨论

夺取优势的作法在雅尔塔会议后的四十年中一直得以沿续。至今为止,它仍旧是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和基调。出于这种政策,苏联决心阻止一个真正的欧洲的兴起。而真正的欧洲的崛起则是因为一个共同的意愿所引起的。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还显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教训:由于雅尔塔会议的遗产--分裂的欧洲的存在,使双方的愿望都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对苏联来说,通过前面那套使西方默认的方式,来实施李维诺夫的十分狡猾的计划的野心化为泡影:对美国来说,欧洲的历史性的有利时机也被耽误。它本来希望一个真正的欧洲人的欧洲的出现,这既可以吸引东欧又可以减弱苏联人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就在美国对从根本上改变东欧形势感到无能为力时,苏联以粗鲁的铁腕式办法恫吓西欧,这仅仅是由于这些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联系得到了加强。
    在上面谈到的两个基本方面,苏联比美国更坚决地要求取得一种地缘政治方面的突破。它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欧亚大陆的命运问题。雅尔塔会议引起了苏联的忧虑:美国事实上并不准备完全从欧洲舞台上消失。波茨坦会议更加重了这种担心。与此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宣布使莫斯科的害怕心情更为严重。它看到,美国的所作所为与斯大林的期望和希冀正好相反,正在一步步嵌入这块大陆,从而有效地制止了苏联势力的扩张。
    随后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苏联公开和直接地向即将到来的现实进行挑战而显得非常突出:苏联不遗余力地企图摧毁马歇尔计划。为了在政治上与马歇尔计划抗争,斯大林公开决定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拒绝马歇尔计划。苏联这种政治上的对抗是与它在战略上的考虑相一致。它认为,从今之后不仅美国要在欧洲事务中维持自己的地位,而且一场长期的政治冲突已不可避免。后来发生的柏林危机不仅是某种意志的较量,而且也是苏联对美国忽然临时决定要在德国发挥重大作用的挑战。
    这一危机之所以重要,实际上是非常清楚的。因为无论是斯大林对柏林的封锁,还是十年之后赫鲁晓夫制造的柏林危机,都不是对着柏林本身来的。在这些事件冲突中,冲突的焦点都是美国与西欧的防卫关系。在这些事件中,如果苏联取得了优势,那么德国就要发生恐慌,而值得夸耀的美国对欧洲防卫所承担的义务就要显示其重要性。苏联如果在柏林问题上成功所产生的地缘政治方面的效果将是苏联在西欧建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
    两次柏林危机最清楚地证明了,苏联怀有很大的决心,要去破坏大西洋国家安全联盟关系。可以看出,战后苏联的外交思想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在地缘政治上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欧洲不成为竞争的对手,甚至也不能只是一个邻居。苏联的外交政策是要积极地反对建立欧洲防卫共同体,为此就要不断地为共同市场设置种种障碍,防止它向政治一体化发展。基于此种目的,苏联竭尽全力地施加外交影响,利用象西欧国家共产党这样的公开或隐蔽的工具。这样做,即便不能割断欧洲与美国的联系,但至少可以维持欧洲的分裂和它的脆弱地位。
    把美国驱逐出欧洲不仅是作为一种有义务贯彻的政治目标在克里姆林宫代代相传,而且它还给当代苏联的领导集团带来了活力。顺便说一句,目前的苏联领导人是一个自1953年以来比任何一届都更为斯大林化的班子。出于试图利用西欧“和平运动”的意图和对里根政府发表的反苏言论的不安,苏联领导集团决定提高中程核打击力量,以考验美国和西欧是否具有形成大西洋防卫共同体的意志。苏联还决定拒绝与美国就武器控制问题进行谈判,直到美国同意拆除和移走潘兴Ⅱ式导弹和地面发射的巡航导弹。苏联的这一决定,是企图在战略后果上使美国蒙受耻辱。这种作法其有效程度不亚于早期的几次柏林危机。
    然而,苏联的做法也祸及自身。它的这些强硬手段不仅使中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一败涂地,而且使英国工党信誉丧失殆尽。同时,还促使欧洲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的看法显示了强烈的一致性(这些做法在日本也引起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强烈的反苏情绪)。所以会招致这种后果,其原因是苏联过高地估计了西欧国家的中立主义情绪,过高地估计了东西德的缓和要求。苏联采用这套手法,可能还由于错误地估计了自身不断增长的战略力量对西方公众舆论的影响。苏联领导人可能认为,西欧国家在缓和中的利益考虑和对苏联军事力量的日益担忧,会使西方领导人(即使没有美国)不顾一切地去寻求片面的缓和。可见,苏联人是多么简单地一味崇信自己的政治恫吓手段。
    然而,尽管在坚持取得对西欧的控制方面,苏联一无所获,此事的重要程度却并不能因为苏联的失败而减轻。可以说,这场失败更多地要归咎于苏联为实施自己政策时所表现出的蛮横无理,而不应归功于西欧国家的灵活和复原力。事实上,西欧并没有因此在政治上崛起。就这方面而论,苏联至少可以说它取得了自雅尔塔会议后一直追求的部分成果。其间,由于欧洲分裂局面的继续存在,人们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这种不满不仅把矛头直接指向苏联在东欧的野心,而且也指向美国在欧洲的作用。由于存在着这样一种形势,更为成熟的苏联外交就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政治现实是美国对欧洲的分裂感到覆水难收,而分裂的欧洲的存在将加剧美苏之间的对立,这一点反过来又会使分裂永久化。美国曾经多次想放弃它对欧洲的责任,让东欧顺顺当当地归属莫斯科。在不少真正的引起争议的关键时刻,美国选择的手法常常是不与苏联的野心发生直接的对抗。美国的政策目标是小心谨慎地鼓励东欧实现和平演变,使它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往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被暴力所打断和扭曲,例如1981年波兰实行军管法时就是这样。正因如此,所以当东德在1953年发生骚乱、匈牙利在1956年出现动荡、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的和平自由运动等等遭到苏联军队的侵犯时,美国都只是采取了被动的态度,充其量是发表一些反对苏联的华而不实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