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制定历史学科人格培养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一般原则(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赵亚夫 参加讨论

二、人格教育目标与评价目标的关系
    人格是一个多义且非常复杂的词,它牵扯到性格、气质及价值观等诸多概念。当今对 人格一词的内容解释不下20种。在教育心理学界,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的学者们,都尽可能地使该词词义符合自己学派的主张。或将它与性格等同,强 调它个性的一面;或将它与价值观、伦理观等同,强调人的内在素质的养成。譬如说: “人格是体现个人具有特征性的行为与思想的内在(心理的)及外在(物质的)的诸种体系 ,并合成一个人特有的内趋力。”(G.W,Allport)“人格是个人诸种态度及行为倾向的 总和。它养成个人对周围环境应有的适应能力。”(P,Blas)“人格是存在于个人内部的 反映倾向、习惯类型、态度、价值观等趋动力的结构体。它们彼此作用,并以此体现个 人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J.P,Leonard)“人格是个性化的认识、感情、意志及身体 特征的总和。”(H.J,Eysenck)若从社会学方面看,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 。[5](p.217)它既体现个人的精神统一,也将健康的精神与外界作自由而积极的调和。 它要求社会中的人要具有一贯的协作精神,具有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信仰和责任感,并努 力使自己通过富有创建性的劳动,更多地贡献于人类的文明发展。
    据此,历史教育上讲的人格,势必要将心理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概念结合起来。历史 学科中的人格教育,即是从行为倾向与反映、情感与意志、道德品质、理想与信仰、知 识与理解、精神状态、智慧、自尊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综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人文素质。于政治方面说,它合成信仰的内趋力;于心理方面说,它育成健全的个性品 质;于行为方面说,它发展多元的适应性;于社会方面说,它成就向上的人生观。所以 在制定学科的教育目标时,我们需要了解和把握如下特征:第一,人格的综合性与包容 性。即人格是由多种育人要素合成的,包括个人的趣味、要求、学力、体质、智能、习 惯、情绪倾向、行为倾向、气质、态度、价值观、适应性、道德观和社会背景等。历史 教育由此出发,必然关注自然、社会和历史三个层面教育内容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 不再把历史简单地看成是“时间线索上的各个事件”;或仅仅认识人的社会性(实际上 只强调了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的作用)的一面,而忽略人的自然属性在其历史活动中的 作用;或只是强调人的文明成就,而忽略作为文化的人自身所特有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第二,人格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且彼此作用的。因此,单纯地强调哪方面的作用都 是片面的。片面的评价结果,不仅给实际操作带来错误的导向,而且往往对个人发展也 造成一定的危险。第三,人格既是针对个人而独立存在的,又是不断发展的、且通过社 会环境起作用的。因此,人格教育理应持整体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学科的核 心目标。历史教育的人格目标,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为核心。
    毋庸置疑,历史教育目标是以人格养成为核心的。虽说我们不能太理想化地指望历史 教育有完全代替政治和伦理教育的功能,但是我们若能够较好地把握人格培养目标和评 价标准的话,在教育手段上,就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愿望和教育结果和谐一致。
    历史科学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注:这里将学问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 科学。探索隐藏在自然现象中的法则和理论方面的学问,称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 、医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可以 再现自然现象。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原因和规律的学问,称社会科学。有社 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和教育学等。不仅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原因 和规律,而且还注重人类语言及精神等方面的活动,并突出在鉴赏及解释等能力方面的 学问,称人文科学。如哲学、文学、宗教学和历史学。)在思考其学科的教育目标和教 育结果的关系时,我们注重如下原则:第一,人格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易变的 过程。在实施教育时,需要一定的预见性和导向性。历史学科对人格某方面的评价,皆 是相对的和指导性的,是从基本的素质角度衡量的。我们反对绝对的和固化的评价分析 ,无论是对正在学习中的学生,还是针对作为学习材料的史实和史论。第二,因为人格 养成是持续人一生的过程,因此在教育上,我们强调注意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 程。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人们的表达习惯及处理问题的行为习 惯,等等,都是历史教育理应看重的。第三,用单纯的观察或单一的测试得出来的结果 ,往往是不可靠的。人格测试提倡站在综合和整体的立场上,来正确地预见个人的发展 趋向。第四,因为人格带有综合性与包容性的特点,所以在针对人格的考查中,必须包 含学力和智能方面的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标准》将人格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课 程目标三”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用五个自然段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其中第 二自然段写道:“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 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6](p.5)用上述四项原则指导该目标的实施,则 目标的外延与内涵皆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做有效的扩大和丰富。
    在谈及人格教育目标与评价目标的关系时,还有一层问题需要说清楚,即知识-能力 -价值观的一体性。既然把人格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疑价值观教育也必然 成为历史教育的支撑点。传统历史教育的标准不可谓不高,但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 育人的目的与教育的过程始终存在隔膜。近30年来的历史教育一下子跑到了能力培养上 去,似乎凡是无能力的标准与评价,就算不得新、算不得科学。再后来一定要大量地消 减知识教育的内容,知识反倒成了历史教育的鸡肋。而事实是,哪种办法也没有真正奏 效,问题就出在我们把知识、能力、价值观三者对立起来看。心理上、观念上都是要求 新的,尤其是口号上更追求时髦,但是观念确实没有根本转变,还是用“分析主义”的 模式,谈知识教育的功能、能力培养的功能、价值观教育的功能,而没有把它们做成彼 此联系、相互融通且合乎学科教育核心理念的整体教育系统。于是,技术层面的研究成 果,说到底还是为了选拔的目的。至于作用于价值判断方面的技术工具要么服务于特定 的价值观,要么干脆如同虚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毫无瓜葛。
    总之,人格教育目标必须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与此相关的评价目标与技术也必然如此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以为,第一,围绕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从公认的社会意识方面 找到人格养成的核心概念,如文明、公正、正义、责任、健康与安全等;第二,结合学 科的学问特征,确立与学科核心概念相一致的评价指标;第三,历史评价的各级指标需 充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引导作用与运作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