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变革最为急剧、成果最为丰硕的历史时期。其历史内容纷坛庞杂,头绪万千。从世界历史总体进程的宏观角度考察,主要有两大层次: 从纵向发展来看,近代资本主义所开创的现代文明在20世纪呈现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当属近代以来日益成为工业发展先导的科学技术不断产生的革命性进步,使20世纪成为科技革命的世纪。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空前增强,并由一般生产力上升到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科技直接推动下,现代工业化进程由西欧向整个欧洲和北美扩散并进而辐射全球,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不断跨越行业、地区的界限并逐步超越民族国家的局限,最终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世界经济体系。科技的创新机能及生产力向高度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纵深拓展,使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弹性空间,并呈跳跃式发展,极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与革命。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向全球推展,使得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全社会支配使用社会资源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20世纪应运而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并由一般垄断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推动人类历史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使20世纪所创造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历史时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潮流,结束了资产阶级的世界革命时代和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的绝对中心地位,由少数殖民大国剥削、奴役殖民地与附属国,由个别或极少数人对全体国民进行统治或由一国或少数大国主宰世界命运的历史时代亦告终结。 就横向发展而言,由15、16世纪所开始的各民族、国家、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到19、20世纪之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世界从总体上实现了从分散型历史向整体化历史的转变,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时代。其间,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革命潜流不断侵蚀、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经济体系从根本上打破了各民族、特别是广大发达地区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加快了这些民族国家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并最终促使这些国家由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参与世界历史进程,由附庸的地位走向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不断推广、普及和不断改进、创新的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传输手段使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日趋频繁;作为经济全球化基础的国际分工不断走向全面、深化。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依存的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整体性世界最终形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构成了20世纪历史最鲜明的时代潮流与特色。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加强。使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成为最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社会变迁远远超过以往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年的总合。但20世纪亦如过去各个历史时期,进步与落后同在,精华与糟粕共生。现代化和全球化在创造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生态危机和民族文化危机。科技发明在增加人类物质、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掌握了足以缔造和毁灭人类生命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致命武器。贫病、灾荒和战乱等传统优患与对臭氧层破坏的忧虑、对核冬天的恐惧、对人类异化的迷惑等现代焦虑使现代人负荷超重。 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重新审视20世纪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应从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大基本方面,即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入手,抓住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两根主轴,以此来建构20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 二 依据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发展动态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总的看来,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历史进程伴随着激烈冲突。世界性经济危机、战争与革命频繁发生,暴力方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大大加快而且显得相对平稳,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为主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并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两大历史时期的分水岭大致在40年代,即1939-194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战后初期的世界重建。 19、20世纪之交,人类历史进入转折关头。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和随之而来的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至此,一方面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世界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世界的形成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开放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以利于便各民族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整体性世界的形成建立在垄断对世界统治的基础之上,垄断资产阶级因其掠夺性、垄断性与强制性而不可能顺应整体性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为激化并迅速向全球扩散,由此引发了资本主义第一次世界性危机。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直接体现和结果,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在战争造成的危机情势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这一巨变对日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它缩短了世界历史的资本主义进程,带动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进程。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的俄国首先爆发和取得胜利,表明走在社会主义革命前列的,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整体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历史的重要主题和难题。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在极为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和被孤立的国际背景下,以无产阶级政权为杠杆,用新的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开拓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工业化道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苏联很快由农业、工业国发展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开创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历史记录,苏联模式的成功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世界战争还使得长期形成的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动摇,历史的活动舞台扩大到整个世界。美国、日本从战争中进一步崛起,跻身于列强争霸世界的行列。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饱受战争苦难与磨练的广大东方国家,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它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连成一气,猛烈地撼动着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秩序。然而,战胜国无视新历史趋向,以各自利益和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战胜国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体系。新秩序赖以维系的机构仍是老面孔,袭用旧的规范。它不仅解决不了旧矛盾,而且造成了大量新问题。战争又破坏了旧有的平衡与调节机制,英国渐失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不再拥有调节世界支付体系的手段,而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美国并未承担起世界金融的领导角色,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缺乏坚实基础与调节机制。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积累、演化的结果。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相互依存、利害与共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传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及各国靠向殖民地和相互转嫁危机来摆脱经济危机的习惯做法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实行对经济生活和劳资关系的干预,开始摆脱了国内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仍是一片混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德、意、日等国企图乞灵于武力重分世界,而试图规范国际经济行为、防止战争势力蔓延的各种努力因资产阶级各国政府的短视行为而均告失败,战争和革命再次成为历史的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搏斗,并最终以无数生命财产损失的惨重代价完成了从本世纪初开始的诸种历史跨越。延续数世纪之久的欧洲霸权局面终告结束,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和社会主义苏联异军突起,形成两极格局。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越出了苏联一国范围,形成一个阵营,民族解放运动走向彻底埋葬殖民制度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竞争共处和各民族争取自由平等、共同进步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民主自由、民族自决、民族平等等促进人类进步的原则,终于成为普遍接受的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稳定的基本准则;规范国际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行为规则应运而生;战争所孕育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因素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交往与全面交流。 战后时代首先在美苏矛盾尖锐激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全球对抗不断升级中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发端于二战后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的开发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及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和其他地区。全球冷战对峙与科技革命这两股潮流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冷战时期,形成了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急速推进与国际社会的政治分裂与对抗同时存在,互相制约、此消彼长的局面。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对经济生活和劳资关系的干预调控机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均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传统资本主义走向当代资本主义,并迎来了长达20多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加快了经济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依存。社会主义国家则积极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在增强国力、扩大政治影响、推进社会改造等方面成绩斐然,但不分国情与时代条件的差异而照搬斯大林模式的现象也严重存在。苏联东欧内部加强了经济合作与互助,但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遏制,加上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很长时间脱离世界经济主体。由于冷战体制从根本上违背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也压制了民族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理,两大阵营彼此敌对与隔绝状态难以持久。到60、70年代,两大阵营全球冷战对峙局面已开始松动。 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在战后急速发展,并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达到高峰。一大批国家从此挣脱了殖民枷锁,形成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独立后普遍面临改变殖民经济的基础和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艰难使命。在60、70年代,东亚、拉美、南欧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急起直追,步入现代化进程并崛起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非拉三洲从世界历史后台进入前台,卷入世界发展的大潮,这是本世纪以来最惊人的全球巨变。 70年代中期以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兴起,这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改变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技术成果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状况,而很快应用于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和部门,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促进了80年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资本流动和国际分工的加速。新技术革命以全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国际交流和联系,有力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国际竞争趋向全球化与白热化,推动了世界范围的调整与改革浪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行大幅度调整与改革。中国在70年代末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途,开始走出困境,突现崛起之势,苏联、东欧在各种内外因素的挤压之下丢失了社会主义阵地。冷战结束以来,占世界人口一大半的原有和现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60多个发展中国家,相继卷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大潮。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形成和发展,为建立统一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历史进入一个以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为特征的后冷战时代。新科技革命必将推动生产进一步国际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也必将利用国际化拓展,加强对外扩张,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不会缓和,还将继一步激化,加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从而推动世界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