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雅典由盛而衰转折时期的农民社会心理(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社会科学》 杜平 参加讨论

四、为了糊口充当工具
    本来,雅典农民是剥削奴隶和剥削盟邦的参加者,他们完全接受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 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农民把民主制理解成全体公民平均分配城邦收入的法制。 战争使城邦制遭到破坏,农民收入锐减。伯罗奔尼撒战争年代,付给陪审员报酬,这对 于很多破产的、背井离乡的农民来说,可视为赖以糊口的机遇。后来陪审员的“每日津 贴”,由2个俄波罗斯提高到3个俄波罗斯,这点钱多少能维持一个三口之家的开支。没 有其他收入的老年农民争当陪审员,希望能赚到3个俄波罗斯。而政治煽动家们正利用 农民这一心理,使陪审法庭成了政客们的工具。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马蜂》揭露了政治 煽动家对农民的欺骗:“父亲,你听信谗言,自个儿把这些人选来做统治大伙儿的老爷 ……可是除了这一点津贴外,他们什么也不给你,而且津贴也是一滴一滴地,每一次一 丁点,象油一样的滴给你,让你够一天的吃喝。”(注:马蜂[A],666~700行。)
    五、投身党争崇尚民主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三个年头,雅典政体逐渐由城邦民主制向寡头制过渡。但自由 农民热爱马拉松时代的民主爱国精神,他们通过由自由农民组成的海军积极投身党争, 他们拒不承认雅典的寡头政府。其时,流落在东方的亚西比德开始与海军谈判,结果他 被召回并被任命为海军总指挥。在他率领下,雅典海军击败了斯巴达海军,重新控制了 通往黑海的航路,斯巴达一度被迫求和。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国内的民主派。公元前410 年,以克利俄丰为首的民主派东山再起,推翻寡头派,民主政体得到以恢复。
    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公元前424年上演的《骑士》一剧中,对寡头政治进行了深刻揭露 与尖锐批判。该剧反映了雅典农民要求恢复马拉松时代的民主和抗击波斯人的爱国精神 。剧中帕弗拉工(意即克里昂)是新来的德谟斯(意即人民)的管家,他善于欺骗轻信而糊 涂的主人、压迫同伴。担任打倒帕弗拉工的政治使命的腊肠贩,在公民大会上,当着德 谟斯的面,控告帕弗拉工欺骗德谟斯、拒绝和谈的罪恶行径:“正当阿刻托勒摩斯把和 议带来的时候,你却把它撕毁了,你还踢过那些前来乞和的使节的屁股,把他们赶出城 外去。”(注:骑士[A],790~794行。)通过斗争,腊肠贩战胜了帕弗拉工。返老还童 的德谟斯将以新的精神处理国事。
    六、厌恶城市幻想公有
    公元前421年,交战双方签订了尼西亚和约。然而到公元前416年至前415年之交,战火 又起。斯巴达国王阿基斯(阿基达马斯之子)率军占领了狄西里亚,并长期驻扎下来,雅 典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真的,狄西里亚的被占领,事实上引起很多财产的被蹂躏和人 力的丧失,这是雅典势力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 ],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18.119.141.516.516~517。)“他们失去了 全部乡村;两万多奴隶逃亡,这些奴隶中大部分是有技术的工匠;全部羊群和役畜都丧 失了”。(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18.119.141.516.516~517。)战争期间,多数地方的大部分橄榄树被斯巴达人砍伐, 造成橄榄树的生产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恢复(橄榄树栽种后20年才挂果,40年后才达到盛 产期),这对雅典农业是个致命的打击。加上许多农民因战乱和瘟疫而死亡,饥寒交迫 ,一无所有的阿提卡农民又重新拥挤到雅典城内。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鸟》(公元前414 年上演)反映了雅典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厌恶,这是“阿里斯托芬最著名的剧本”。(注: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M],徐齐平译,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1988.105。)《鸟》的主人公珀斯忒泰洛斯幻想恢复黄金时代的农村自 然经济,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在那儿过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向鸟王戴胜恳求说:“ 你能不能告诉我们那儿有这么一个国家,我们能痛痛快快地睡个大觉,就象睡在皮袄里 那么舒服”。(注:鸟[A],121~122行。)最后,他们在空中建立了一个鸟国--“动 中勃鸪国”。他们的这种空想是雅典农民厌恶城市生活的反映。
    战争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加剧了财产分化。伊索格拉底曾具体地介绍了自 由民内部贫与富的尖锐矛盾:“人们不通过互相谅解以确保普遍幸福的状态,势不两立 的潮流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富人宁肯把钱投入海中,也不愿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以 占有富人的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夺他们的财产而后快”。(注:伊索格拉底。亚尔奇丹穆 [M],67。)被剥夺耕地的农民越来越指望津贴费。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在雅典农民和 其他平民中,产生了乌托邦思想,要求一切公有,平均分配财富。这一心理在阿里斯托 芬最后两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公元前389年上演)和《财神》(公元前388年上演)中 得到了反映。《公民大会妇女》中的女主角提出了她的空想计划:“我宣布:一切都应 归公,让每个人都参加一切活动。使每个人都能依靠集体生活,而不象从前那样,世界 上存在富人和穷人,一些人拥有良田,另一些人死无葬身之地;一些人奴仆成群,另一 些人却没有一个佣人……我要把土地变成公有。把一切都归大家--地上长的全部果实 和每个私有者所拥有的一切。”(注:公民大会妇女[A],590~593行;597~598行。) 《财神》的主人公是一个贫困了的阿提卡农民克瑞密罗斯。他的老乡们象他一样,是贫 苦的农民,整天在地里干活,但是勤劳和诚实并没有使他得到应有的报酬。克瑞密罗斯 产生了疑问,如何来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如果自己不能,但至少也使他的儿子摆脱这 种生活的压迫。后来根据神示,他找到了财神,却发现财神双目失明,这时他似乎明白 了什么,因为财神是盲目的,所以分配财产也是盲目的,以致世上坏蛋们中有那么多的 富人。克瑞密罗斯把财神接到家,请来神医,治好了财神的双眼,财神复明了。于是, 克瑞密罗斯提出了一个平均财产的计划,进行独特的财产的重新分配:诚实和贫苦的人 将得到丰富的生活财富,一切坏人必须亲身体验一下贫穷的痛苦。他的计划不是别的, 而是回复到了所谓黄金时代的古老农民的幻想,那时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所不同的 是,他的计划是允许已出现的私有制存在。这种空想反映了伯罗奔尼撒战后自由民内部 矛盾--贫民与富民的矛盾,正在斗争中贫民要求将财产在自由民内部重新分配,但不 要求彻底改变社会制度。(注:[前苏联]雅尔荷。阿里斯托芬评传[M],李世茂、藏中伦 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15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