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时期英国对戴高乐政策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对戴高乐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影响着其它国家的态度,甚至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19世纪的一位英国政治家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恒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1] (P499)诚如此说,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从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既支持戴高乐抗击法西斯侵略,又限制戴高乐行动的政策,其实质就是永久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本文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对戴高乐政策的演变加以论述,阐明此时英国对戴高乐特殊关系的实质。 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6月17日, 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请求停战,要求法国居民放下武器,停止战斗。就在法国贝当政府向德国请求投降的当天,不甘做亡国奴的法国国防部和陆军部次长夏尔·戴高乐飞往英国伦敦,图谋在英国伦敦组建“自由法国”运动,在海外树起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以重新恢复法兰西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当时,戴高乐孑然一身来到英国伦敦,“我双手空空。我的身边连一个军队或组织的影子也没有。在法国,我没有人拥护,也没有声誉;在国外,我也没有名望和地位。”[21](P33) 法国驻英国大使馆也拒绝收留戴高乐。戴高乐将军能否在英国立足以完成其宏愿,关键取决于英国政府的态度。 英国在欧洲推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便于英国推行其欧洲霸权政策。[3]如今,纳粹德国横扫大半个欧洲, 欧洲大陆的均势已经完全被打破,甚至连英伦三岛在法国败降后也面临法西斯进攻的全面威胁。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后,英国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代表法兰西民族继续对纳粹德国作战,即使法国本土停战,也要设法在海外培植和支持抗德力量,以免抗击德意法西斯的全部重任落在英国的肩上,增加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负担。当戴高乐将军来到英国伦敦时,英国政府对是否支持、帮助这位“不速之客”却是意见分歧。英国政府中的多数成员对戴高乐持观望立场,或主张另寻地位和名望更高的人选。战时联合政府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陆军大臣安东尼·艾登力排众议,主张支持和帮助戴高乐,在英国给戴高乐一个立足之地。 在丘吉尔首相的支持下,1940年6月18日, 戴高乐使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在伦敦发表了著名的“六·一八”讲话,号召凡是抗德的人士同他进行联系,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兰西抵抗的火焰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4](P131) 6月22日,法国贝当政府同纳粹德国正式缔结停战协定后, 戴高乐又立即在伦敦发表广播声明,严正指出贝当政府由于投降敌人已经失去了正统性,并正式宣布成立“自由法国”,发誓“要把自由还给世界,把荣誉归还祖国!” 6月23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 不再承认贝当政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政府”。英国政府还撤走了驻法国的大使,并与维希法国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 6月28日, 丘吉尔首相承认了戴高乐为“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支持戴高乐建立一支由自愿人员组成的武装部队,支持法兰西帝国任何地方的抵抗运动。[5](P73) 8月7日,丘吉尔首相和戴高乐将军签署了在英国组织、建立和使用法国志愿军的协议,确立了“自由法国”的军队在英国领土上的地位,并规定由英国政府“垫款”提供训练和装备。戴高乐将军表示“自由法国”军队“准备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战斗”,宣布他作为法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只接受英国最高统帅部的“一般指示”,从而保持了“自由法国”军队一定的独立性。[6](P294-296.303) 这一协议成了英国政府和“自由法国”相互关系的法律基础,是英国政府支持戴高乐将军抗德的一个重要而又实际的行动。它表明英法两国在战时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反法西斯入同盟的新关系。 1941年9月24日,戴高乐组建了“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作为“自由法国”的权力机构,行使政府职权,由戴高乐担任主席。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了“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以后,中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相继承认了“法兰西民族委员会”,使戴高乐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上大大地提高了。 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对戴高乐实行了比较积极的支持政策。因为当戴高乐将军在1940年6月流亡英国时, 法西斯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土地,法国政府败降后英国失去了抵抗法西斯入侵的屏障--欧洲大陆的同盟者,英伦三岛直接暴露在法西斯德国的进攻之下,处境十分艰难。英国为了战时自身的安全,只要是愿意同英国一起抵抗法西斯侵的力量,英国政府都予以积极的支持。承认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就可以团结法国的反法西斯力量。这样既可以减轻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负担,又可以提高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特别是欧洲沦陷国流亡政府中的信誉,提高英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战后英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增添筹码。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