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二战时期英国对戴高乐政策的演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 张世均 参加讨论


    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行积极支持戴高乐及“自由法国”政策的同时,又对戴高乐及其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采取一些限制政策,企图趁机为大英帝国谋取最大利益。
    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后,为了控制法国的海军舰队,使它不致于落入法西斯德国手中,给英国的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英国政府于1940年7月3日至8日出动海军舰队, 对法国海军舰队实施代号为“弩炮行动”的任务,使法国海军驻泊海外的军舰有的被击沉,有的被解除了武装,使其中立化。在英国实施的“弩炮行动”,虽然避免了法国舰队落入德国手中,但也给戴高乐在伦敦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麻烦。法国国内部分抵抗组织和人士对戴高乐失去了信心,甚至指责戴高乐是“英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不愿投奔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使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招兵计划也无法实现。
    英国政府鉴于此,又企图中途换马,物色地位和影响更大的人物取代戴高乐。1940年9月17日, 当卡特鲁将军来到伦敦投奔“自由法国”时,英国丘吉尔首相就对卡特鲁将军说:“归根结底,我认为目前你在伦敦最有用。‘自由法国’运动需要引导,我认为你应该挑起领导的担子。”[8](P20)同时,英国政府又通过驻马德里使馆积极地同维希贝当政府进行正式接触。丘吉尔首相致函贝当元帅,说道:“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没有一位法国领导人到非洲与我们推手合作。”[5](P98)丘吉尔首相希望法国军队老领导人魏刚与英国政府进行合作,抛开戴高乐将军及其领导的“自由法国”,在非洲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然而英国政府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戴高乐将军深知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必须到非洲去开辟自己的根据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后,1940年10月27日,戴高乐将军在“事先未通知伦敦的情况下,在布拉柴维尔成立了一个‘帝国防务委员会’。从此布拉柴维尔成了‘自由法国’的家园。”[9] (P19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是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的抗战基地,为“自由法国”的发展、壮大,以致于团结全法国所有抗击法西斯的抗战力量和法国的解放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0]当英国政府摇摆不定,企图寻找法国新的代理人时,在非洲已经取得立足之地的戴高乐将军也采取了一些反击的措施。在布拉柴维尔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时戴高乐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向罗斯福总统通报了“帝国委员会”的成立,并告诉罗斯福总统他拥有足够的部队可与美国舰队合作,以保卫安德列斯群岛、法属圭亚那、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在美国决定占领这些领土的情况下,“帝国防务委员会”将担当这些地方的政府机构的职责。“帝国防务委员会”也打算签署一个允许美国使用法国在西半球的所有海空军基地的协议。[6](P303) 戴高乐此时采取故意不预先通知英国政府的做法,就是为了向英国政府表明:“帝国防务委员会”是完全独立的,有权不向任何人事先汇报而独立自主地同任何大国谈判,这是戴高乐与英国政府之间裂痕的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无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增添了重要力量,但也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增添了一些新的矛盾,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之间的冲突。美国是以世界经济巨人的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一举一动自然要影响到其它反法西斯国家的决策,甚至影响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美国参战后,决定以进攻北非作为参战后的重大军事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北非大多数地区是法国的殖民地,戴高乐期望“自由法国”的军队能够参加解放法属北非的战斗,这样可以在北非获得解放后,为“自由法国”在北非实行统治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但罗斯福总统有意排挤戴高乐,以民族自决权为借口,不相信这个自封的“自由法国”领袖可以作为法国人民的代表,理由很简单,戴高乐没有来自法国人民的委任,[11]不愿“自由法国”稍微染指这次进攻。罗斯福总统说:“不管他(指戴高乐)多么生气和多么气人,就是不能让他知道任何消息。”丘吉尔首相曾要求在进攻前一天把消息告诉戴高乐将军,但由于罗斯福总统的坚决反对,丘吉尔首相迫于压力而放弃了他的原则。[12](P524)丘吉尔首相为了不致于过分地伤害戴高乐,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当天中午,约戴高乐将军共进午餐。丘吉尔首相向戴高乐将军表示:因为美国人蓄意要排挤“自由法国”,所以英国人不得已才这样做。丘吉尔首相还请戴高乐将军相信,英国政府不会背弃已经签订的协定,将会继续支持“自由法国”运动。[13](P38) 丘吉尔首相这一冠冕堂皇的表白,只不过是例行外交辞令,为英美推行的政策在戴高乐面前替英国政府寻找一个解脱的借口而已。
    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后,在美国政府的策划下,企图将北非的领导权交给臭名远扬的维希军队总司令、副议长达尔朗海军上将,以便将戴高乐抛掷在一边。1942年11月13日,英美盟军与达尔朗达成协议,由达尔朗出任法属北非高级专员兼海军总司令。这一协议立即在英、美两国引起抗议浪潮。[1](P489)
    所幸的是达尔朗在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遇刺殒命,但美国政府又企图扶持另一位抗德将军吉罗出任北非高级专员兼总司令以取代戴高乐在北非的影响。英国政府为了借助美国的力量来抗击法西斯势力,丘吉尔首相向戴高乐将军明确表示:他不做任何反对美国的事情,即使美国将整个法属非洲交给吉罗将军统治。[2](P36)
    1943年1月,英、美继续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同时, 准备在北非战事结束后,发动进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战役。由于军事行动即将扩展到欧洲大陆,势必触及法国政权问题。英、美为了各自的利益,力图按照他们的安排,使戴高乐和吉罗合流。1943年1月14日至23日, 英、美两国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极力撮合戴高乐和吉罗联合。在英、美两巨头的一手导演下,强迫“新娘”戴高乐和“新郎”吉罗举行“婚礼”,但戴高乐对此方案极为不满,“根本不想同吉罗同床”。
    英、美两国首脑看到他们的愿望即将落空,丘吉尔首相认为与美国继续保持特殊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也并非不乐意看到戴高乐从前台退下去。于是丘吉尔首相急忙起草了一个措词十分强硬的电报给安东尼·艾登,要艾登立即转告戴高乐。丘吉尔首相威胁说:如果戴高乐拒绝与吉罗会晤,英国政府“将重新考虑对‘战斗法国’的立场。如果你再次坐失这唯一的良机,我们将抛开你,尽我们所能走我们自己的路。”[15](P610)丘吉尔首相告诉戴高乐,英国人并不把他看成必不可少的人,并要求安东尼·艾登要随时“毫不客气地敲打他(指戴高乐)”。[16](P154)
    在英、美的压力下,戴高乐将军于1953年5月30日来到阿尔及利亚。6月3日,戴高乐和吉罗达成协议,组成了法国唯一的中央权力机关--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由戴高乐和吉罗两人共同担任主席。由于受到罗斯福总统的压力和影响,丘吉尔首相不愿意承认,至少不愿意过早地承认“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8月26日,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才获得美、英、苏等国的正式承认,成为实际上的法国临时政府。[17](P201)
    从戴高乐在非洲建立“自由法国”根据地到1944年6 月英美发动“霸王”战役前夕,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团结世界上更多的反法西斯的力量,特别是争取美国的援助,在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后,同美国结成特殊关系以减轻英国反侵略的压力,减少英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损失。英国政府对戴高乐及其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一面执行继续支持的政策,但又迫于美国的压力,丘吉尔首相也不得不违心地附和美国对戴高乐的政策。这些做法对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一度造成了英国政府和戴高乐及“自由法国”关系紧张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