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十字军东征:当东西方第一次在战场上相遇(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际展望》 参加讨论

西方的殖民主义
    但理查一世后来的确又回到了人们心目中,虽然形象有所不同。1917年土耳其管制下 的耶路撒冷被英军占领,一名英国将领骄傲地宣称“昔日十字军战士们未打完的战争如 今终于划上了句号”,而且英国媒介为庆祝这一胜利,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漫画, 描绘的是理查一世俯视耶路撒冷城,其上的标题为“我的梦终于成真了”。由此可见英 国殖民者将十字军战士奉为其思想先驱。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扩张给当地的阿拉伯人带来了深重苦难。“对穆斯 林来说,帝国主义是一个肮脏的词汇,他们不时回想起十字军东征时的惨状并将西方人 视作魔鬼。”曾撰写过《十字军东征简史》的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乔纳森·里利-史 密斯说道。愤怒的穆斯林时常用“十字军东征”一词来暗喻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至 今仍是这样。“从19世纪末期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就被视为现代的十字 军东征。”希伯来大学历史学家本杰明·凯达尔说道。
    毫无疑问,乔治·W·布什在“9.11”事件后向全国宣布“这次正义的行动、这场针对 恐怖主义的战争即将开始”(“This crusade,this war against terrorism,is goingto take awhile.”)时对crusade一词并非特指十字军东征。但他的这句话却像雷声般 在穆斯林世界回响。这是他最不应该用的词,这使西方和穆斯林世界的敌对气氛升级, 使本·拉登和其追随者找到了与西方和犹太入侵者对抗的言正名顺的理由。
    几十年来,西方历史学家坚持认为在促使十字军东征的因素中唯独没有宗教因素,而 是因为贪婪、或是在欧洲呆不下去、企图扩张领土而进行的纯粹的侵略战争。很少有人 能证明十字军战士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战。但近年来研究十字军的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宗教 信仰和贪欲、土地一样能使人产生暴力。最好的例证就是由教皇乌尔班二世发起的第一 次十字军东征。1095年11月27日,为使相互残杀的基督教徒联合起来,乌尔班二世在法 国克勤蒙附近向骚动的人群发出号召。他描述了穆斯林对那些希望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 基督徒的惨忍待遇以及拜占庭的基督教徒们所蒙受的失败,然后号召所有西方基督教派 前去营救他们东方的盟友。“他们将停止自相残杀,联合起来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为 了上帝而战,而上帝将领导他们前进,在战场上战死则代表上帝赦免他们的罪恶。”伦 齐曼写道,“在这儿他们又穷又不开心,到了那儿他们将富裕而愉悦,而且还成了上帝 真正的朋友。”乌尔班教皇的号召具有革命性的神学含义:通过战争来赎罪。“这其中 虔诚占了十分重要的因素。”里利-史密斯说道,“西欧天主教徒相信在东方与异教徒 作战有助于他们赎罪,十字军东征和绝食绝水一样都是一种忏悔。这样的思想在基督教 史中是头一次出现。”
    “牛奶与蜂蜜”
    中世纪时耶路撒冷在基督教徒们心中的地位就相当于麦加在穆斯林心中的地位。参加 十字军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而那些处于饥饿边缘并被地主束缚着的迷信的农民们更是将 东征这一旅程视作通往天堂之路。“对那些无知的心灵来说,《圣经》中的耶路撒冷和 当时真实的耶路撒冷的概念是没有明显区别的。”伦齐曼在《十字军东征史》中写道。 炽情的传教士如隐士彼得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他率领的由饥饿游民组成的大军在乌 尔班教皇眼中却是不值一提的。“许多人相信他一定能引领他们走出目前的惨况,来到 《圣经》中所描述的‘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大地’。”伦齐曼写道。彼得的成功在以后 的岁月里被一再传颂,而那些组织得更好的十字军却一再失败,这使许多人相信只有卑 微的平民才注定会成功,而非那些骄傲、富裕的军事阶层。不过最后这些“平民十字军 ”也以惨败告终。没有一支十字军到达他们心中的圣地,而大多数农民十字军战士不是 因沿途抢劫而被杀害就是早早解散了。
    劝说骑士阶层参加十字军则更困难,不是仅仅鼓吹一些反犹主义或是宣扬“圣地”的 虚幻传说就能打动他们的。欧洲的骑士阶层正是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希望的战斗力量,但 面临着死亡、疾病和被俘虏命运的他们,获胜的希望也是十分微弱的。除此之外还有更 “世俗”的危险,那就是离开自己的领地后他们的土地和头衔会被人篡夺。而且如果东 征失败了,即使这些骑士们侥幸返回,也会因“无法完成上帝指派的任务”而被奚落。 为东征而筹集钱款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法国的路易九世1249年参加了十字军东征,他在 出发的海港建造了隧道和高塔以储备足够的粮草,所花的费用是他年收入的6倍。最后 结局是他被俘虏并被勒索了40万英镑的赎金。
    十字军东征虽然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是惨败,但它结束了基督教国家间长久的纷争,而 且对欧洲的文明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十字军东征开始让欧洲人对他们以外的世界有了 更广泛的了解。和其他战争一样,老兵们回到了故乡,但他们却见到了故乡的人们所永 远无法见到的东西。”《上帝的勇士--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的理查一世和萨拉丁》一 书的作者小詹姆斯·雷斯顿说道。老兵们带回的神奇故事在欧洲普遍传播开来。从12世 纪也就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开始,欧洲的文学开始繁荣起来,出现了许多传记和 抒情诗。在一段所谓“黑暗时期”之后,大量描述十字军东征的史诗诞生了,如法国的 《罗兰之歌》甚至被某些学者视作是“12世纪的文艺复兴”。
    第一次接触
    “十字军东征是彻底的失败,但欧洲的商人和旅客却通过东征融合于瞬息万变的世界 体制之中。”《欧陆霸权尚未产生的时期--1250年至1350年的世界体制》一书的作者 詹妮特·阿布-拉福德说道。对中东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意味着欧洲必须拥有自己的 贸易商品,比如棉纺织工业品。刺激人们对东方商品产生兴趣其实对欧洲经济有正反两 方面影响,即使是十字军最后的失败也隐藏着一些积极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的覆灭意味 着能轻易获得亚洲贸易商品的时期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欧洲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却依然 旺盛。某些历史学家推测正是15世纪中东市场对欧洲商旅的关闭激发了欧洲人踏上寻找 新大陆、并最终发现美洲的旅途。
    然而欧洲人的发达并未改变他们所占领和控制的地区中穆斯林对他们的看法。“对阿 拉伯人来说,欧洲人是无知的野蛮人,体力是他们无上的美德,他们的宗教是令人厌恶 的大杂烩,他们的医学更是所有迷信的结合。”《十字军的王国--中世纪的欧洲殖民 主义》一书的作者、历史学家约书亚·普劳尔写道,“被征服的阿拉伯人从未感到过比 征服他们的欧洲人低等,相反他们认为自己远比后者强大。”
    从乌尔班二世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至今已有九个多世纪了,但仇恨和误解却依然存 在。西方对伊斯兰世界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然而有人说目前西方的 所作所为无异于对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再一次进行十字军东征。“这样的类比对理解十 字军东征和今天的现实毫无益处,这样做只是混淆概念而并非对历史的澄清。”凯达尔 说道,“人们被搞糊涂,回想过去,他们反应激烈;审视现状,他们却变得麻木了。” 因此在这种历史被仇恨和误解扭曲得几乎无法辨认的情况下,对过去曾发生的一切进行 一个客观、公正、明晰的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