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引译古代史料错讹举要(2)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本)第5卷第二分册199页有“录赞宁写的《格物粗谈》”(Lu Fsan-Ning's《Ko Wu Fshu Tan》)的记载。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格物粗谈》一书,著录为“旧本亦题苏轼撰。分天时、地理等二十门。与世所传轼《物类相感志》大略相似。后有元范梈识,断为后人假托。他的书亦罕见著录,惟曹溶书入《学海类编》中,盖《物类相感志》已出伪作,此更伪书之重台也。”知《格物粗谈》非录赞宁所作,而是后人之伪托。 又查《新续高僧传》卷60和《琅琊代醉编》卷30有宋代僧人赞宁。德清高氏子,并非姓录,出家杭州灵隐寺,习南山律,时人呼律虎,太宗诏修高僧传,著有《物类相感志》、《笋谱》、《内典》、《外学集》,谥圆明大师。 再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笋谱》一书,“赞宁,德清高氏子”,“吴越王钱缪署为两浙僧统,宋太祖尝召对于滋福殿,诏修高僧传。咸平中,加右衔僧录。至道二年卒。”这里也说赞宁姓高而不姓录。那么李约瑟博士为什么会误译为“录赞宁”呢?据我们所见《新续高僧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畜集》等皆著录赞宁曾任“僧录”一职,即僧中之总管。这样,古籍中难免有“僧录赞宁大师”之语。 笔者仅从钱塘僧人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就见多处“僧录赞宁”之语。如“僧录赞宁有文学,洞古博物,著书数百卷,王元之禹稱、徐骑省铉疑则就而质焉。”又如,“惟僧录赞宁曰:‘南倭海水或减,则滩渍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胎中,有余泪数滴者,得之,和色著物,则昼隐而夜显。’”[13]正是这些古籍资料将李氏引向了错误。 李约瑟博士由于不谙中国古代官职之称谓,按“僧一行”之习惯读法,则误断为“僧录赞宁”。所以才有“录赞宁写的《格物粗谈》”的错误。 三、李约瑟引译古代史料中仪器的校点错误 苏颂《新仪象法要·进仪象状》中,讲述水运仪象台上层浑仪法式的改革时说:“增黄道为单环,环中日见半体。”这句话显然与该书前文相牴牾,卷上介绍浑仪结构设有《黄道双环》专章,而且图文相符,确为双环无疑。李约瑟博士在他的英译文中注释说:“我们对此矛盾无法解释。”[14]一时难于通译,采取存疑的办法是完全应该的。但,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四卷《天学》第二分册中,重新引述这句话时,却注释为“也许这些环是可以取下互换的。”[15]这个猜测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增黄道为单环,环中日见半体”中“单”为“双”之误,“半”为“全”之误。这是在传抄与翻刻过程中造成的。其确证有四:第一,从浑仪发展史的实际看,《新仪象法要》卷上的“三辰仪”和“黄道双环”两章均明确记载:宋代韩显符的至道仪、周琮的皇祐仪、沈括的熙宁仪、欧阳发的元丰仪都设有黄道单环,苏颂在此四浑仪之后造水运仪象台,如果还设的是单环,何“增”之有?“增黄道为单环”显然违背中国天文仪器发展史的事实。第二,“黄道双环”章明确指出:“黄道双环今所创也。”附图画的也是双环,都明确无误。第三,“黄道双环”章还具体地分析了旧单环的弊端是“太阳体不全见”,而新双环的优点是“环中全见日体”。[16]即以前用黄道单环来观测太阳,望筒只能以单环的一个侧面为基准,所以,只能看到半个太阳,现在改用黄道双环,望筒可于双环中间沿环面移动,看到整个太阳。第四,“黄道双环”章中,“古制惟有赤道,后汉和帝时,知赤道与天度颇有进退,诏贾逵始置双道。”“双道”显系“黄道”之误。“黄”既可错为“双”,“双”因何不能错为“单”呢?对于不谙天文仪器构造及其沿革史实的抄刻手来说,鱼鲁帝虎之误,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认为“增黄道为单环,环中日见半体”乃“增黄道为双环,环中日见全体”之误。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四卷《天学》第二分册第466页阐述郭守敬的天文仪器时说:“九表悬:九个悬挂着的指示器。情况不明,似与悬挂的铜锤线有关,可借以检定仪器(特别是圭表)的准确度。正仪:用途不明。”[17]这是依据《元史·郭守敬传》中的有关天文仪器的记载写成的。李约瑟所用百衲本《元史·郭守敬传》中这段记载为:“又作正方案九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李氏在标点时错为“又作正方案、九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 查道光四年(1824)本《元史·郭守敬传》和《元文类》中齐履谦《郭守敬行状》可知,上文中的“九”字应为“丸”字,其正确断句应为:“又做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李约瑟博士由于没能校勘出“九”为“丸”之误,又断“悬”字为上属,则成了“九表悬”、“正仪”。正方案其原理与唐代一行创制的履矩相同,可测量当地的北极出地高度和简仪等大型仪器的定向。丸表是用于测量地方真太阳时的天球仪器日晷。悬正仪是校正仪器垂直的仪器。座正仪是校正仪器水平的仪器。 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组成新的翻译班子,正再次翻译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经出版了第一卷导论、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等。译委会主任卢嘉锡老院长在序言中希望“这部名著得以尽快和尽可能完美地与国人见面”。如果我们也能为此略尽绵薄之力,那对我们将是极大的快慰。 【参考文献】 [1][3][4][14]李约瑟译。《新仪象法要》(李氏改名《天文钟》)[M].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60.39.25.26.25. [2][15][17]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第二分册[M].科学出版社,1975.439.45.466. [5]钱宝琮校。《算经十书》载《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四卷[M].科学出版社,1998.51. [6][7]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22.2162. [8]叶圣陶。《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中华书局,1980.1951. [9]唐王冰。《内经素问》[M].吉林:人民出版社《四库全书荟要》本,1997,11.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数学分册[M].科学出版社,1978.103. [1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三分册英文本[M].剑桥大学出版社,1959.4. [12]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620. [13]文莹。《湘山野录》[M].津逮秘书第十五集上海博古斋影印本,1922.873 [16]管成学,杨荣垓标点本,苏颂。《新仪象法要》[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542.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