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居民运动的主要成果 居民运动的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下面,我们只探讨居民运动所带来的政治方面的成果,即对地方政治的影响。 “革新首长”的诞生。在日本,偏向于左派或中道、支持居民运动、非自民党系列的首长被称为“革新首长”,其所执政的自治体被称为“革新自治体”。一般说来,“革新首长”同自民党中央政府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其施政很大程度上依靠居民的支持。[3]“革新首长”上任后,一般都会采取顺应居民运动的一些政策,以取得多数居民的支持。通过行使解除首长职务的请求权和参加首长选举的投票权,居民运动可以对首长施加很大影响。当居民运动的人数达到足够的规模,就有可能促使革新人士当选首长,并通过“革新首长”来实现居民运动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许多地方相继诞生了“革新首长”。“革新自治体”的数目一度达到205个,在这些自治体中生活的人口占全国的43%。其中,东京、大阪、京都三大都府都诞生了“革新知事”。 条例创新。居民运动通过请愿、陈情和制造社会舆论等形式对首长、议会施加影响,通过行使条例制定、修改、废除的请求权,推动自治体议会制定反映居民运动要求的地方法规,实现条例创新。保障和发展居民的合法权利,支持居民对自治体事务的参与,是条例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居民运动的推动下,自治体议会在某些方面的立法领先于国会,并对国会的立法起到先导作用。例如,信息公开制度是居民行使知情权、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保障。从1982年3月山形县金山町率先制定信息公开条例起,在居民运动的推动下,许多自治体陆续制定了信息公开条例。如火如荼的自治体信息公开运动,成了国会制定信息公开法(1999年5月)的重要推动力。[4]此外,居民运动还推动自治体制定《环境基本条例》、《城镇建设条例》等。 抵制“问题设施”的计划和建设。居民运动的显著成果是“防患于未然”,使“问题设施”的建设计划胎死腹中。例如,1964年静冈县三岛、沼津、清水三地的居民成功地阻止了石化专业区开发计划。居民运动的另一成果是使建设中的“问题设施”停建。例如,长野县的水库已经够用,但该县还继续兴建大型水库,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而且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2000年10月,田中康夫在居民运动组织的支持下当选为县知事。他上任四个月后,宣布停建两座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库。 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模式的变化。居民运动通过推动条例创新,保障居民对自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权,推动公共决策模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自治体相继制定《城镇建设条例》、《都市计划条例》,承认和保障“市民会议”、“协议会”等居民自主组织对都市政策制定的参与。例如,东京市世田谷区《城镇建设条例》规定,区有义务从资金、人员上支持由居民自主成立的“城镇建设协议会”;对“城镇建设协议会”提出的城镇建设方针,区长有义务根据该方针制定城镇建设计划,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实现。此外,许多居民运动组织通过举办讲座、文化交流、清洁街道、管理公共设施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形成居民与自治体协作互动的局面。可以看到,在居民运动的推动下,日本的地方政治正在朝着民主化、公开化的方向变化。 四、居民运动带来的课题 日本居民运动在维护居民正当权益、推动地方政治革新、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它也给地方政治带来新的课题。 第一,如何处理地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日本流行着这么一个词语“NIMBY”(Notinmybackyard),其意为,“问题设施”不要建在我的生活区里。居民对“问题设施”的抵制有时也被批评为“地区利己主义”。对抵制“问题设施”应该予以具体分析。抵制属于重复建设的公共设施,对于合理安排公共投资、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而对符合公共需要的设施,如垃圾处理厂、机场、精神病院等,由于这类设施对社会整体来说是不可少的,因此,一味抵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这类设施,居民运动要从整体利益与地区利益相统一的角度考虑,着眼点不在于抵制,而在于努力促使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的负面影响。 第二,如何在大众参与的情况下对复杂的公共问题作出科学决策。有些公共问题比较简单,容易作出决定,例如选举首长、议员。也有许多公共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比较复杂,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周密论证,借助于专业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美军基地的去留问题。在居民投票、大众集会等群体性参与的场合,居民个人比较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煽动,对复杂的政策问题可能作出情绪性反映。并且,在支持方与反对方力量相当的情况下,简单地用居民投票方式是难于解决的。对于复杂的政策问题,既需要利益相关各方的共同参与,也需要进行充分交流和科学论证,对不同方案进行折中与择优,而不是简单地在“是”与“不是”、“要”与“不要”之中作出选择。 【参考文献】 [1](日)宫本宪一。居民运动的理论与历史[J].现代精神,1975,(4):112;(日)安藤元雄。居民运动中的“居民”理论[J].都市问题,1996,(10):15;桥本和孝。居民运动与都市社会运动之间[J].地域社会学年报,2001:205-209. [2](日)西尾胜。行政过程中的对抗运动-关于居民运动的一种考察[J].日本政治学年报,1973:73. [3](日)山本英弘。渡边勉。社会运动的态势与政治机会的结构-对宫城县社会运动的计量分析(1986~1997)[J].社会学评论,2001(1):152. [4]参见拙文:日本“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过程[A].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日本学[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250~26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