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起点都要超越自身,历史的起点也不例外,旧的起点被扬弃了,新的起点随之而起,起点既然更新,事物、现象随之更新,但被扬弃的起点,依然把它的精华,特别是氏族社会末期被扬弃的公有制依然包含于新的起点之中,以至于无限。众多的新的事物、现象,依然围绕新的起点而旋转。如此不断旋转,自然形成一连串的螺旋式的小圆圈,众多的小圆圈,必然形成一个大的螺旋式的圆圈。因此,如果说历史是遵循由否定的否定这一规律而形成的螺旋式的圆圈不断前进,我想是合乎逻辑推理的。①既然是螺旋式的圆圈,那就必然会回归到原来的起点,不过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归。每个否定仍然是对立统一的一个过程。对人类历史这个螺旋式的大圆圈来说,先是公有制,接着公有制为私有制所否定,然后私有制又为更高阶段上的公有制所否定。我们现在第一个圆圈尚未走完。 至于螺旋式的圆圈既然把被否定的公有制保留于各种不同形态的私有制之中,那么,每种不同形态的私有制,必然在内在的运动中螺旋式的递嬗更新。每次更新是私有制的更新,同时,也标志着潜藏的公有制正在接近显现。所以在私有制时期,每个小螺旋式的圆圈的回归,正意味着被每次更新的私有制所掩盖着的公有制,在更高阶段上接近回归。整个私有制时期各种不同形态的私有制,归根结底,只是公有制的表现形式。 列宁对黑格尔把哲学史比做圆圈的那个圆圈“沿边又有许多圆圈”,赞扬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而确切的比喻!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圆圈”。②这无异于说哲学是由众多的螺旋式的小圆圈组织而成的一个大圆圈。哲学如此,史学也如此。当然,哲学讲的是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规律,史学讲的是社会、思维的规律。我们说历史的内在运动规律是由众多小圆圈,以至于无限,自然是同客观规律相一致的理性认识。 一个史学者,只要有同客观规律相一致的理性认识,才能真正体现出他有进步的、科学的思想。不仅如此,当他发现客观规律的同时,也必定发现客观规律上凝聚着由当年历史上进步思想而产生的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运动遗迹。因此,对历史发展规律来说,每当完整的客观规律被探索清楚之时,也正是和规律同时并进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被探索清楚之时。从哲学的抽象来观察,二者往往交融为一,自成一完整的螺旋式的小圆圈,闪烁着光彩。 当今,在私有制尚未消灭以前,每个小螺旋式的圆圈,--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外,自然都以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即最一般的关系为核心,但公有制仍然隐藏在私有制之中。同样,由众多螺旋式的小圆圈而形成的大圆圈,自公有制被扬弃后,尽管也以私有制为核心,但私有制也仍然隐藏着公有制。一旦私有制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公有制也便在更高阶段上豁然显现。因此,只有把历史的具体成为哲学的抽象,才能清晰地看清历史的真相。 哲学抽象之可贵,在于哲学运用的始终是和客观世界相一致的辩证法。当它“观察某种东西”时,总“把它当作一种普遍的东西”③,这样必然能抽象出为一切所有的最一般的关系,而接近历史的本质。比如就我国封建社会的每个小螺旋式的圆圈或者说阶段上的任何一条比较精粹的史料来看,情形正复如此。拿中唐以后这个阶段来说吧,《旧唐书》卷11《代宗纪》大历五年(770年),宰相元载奏请“以关辅河东等十州户税,入奉京师,创置精兵五万”,去和中唐以前龙朔三年(663年)“赋雍同等十五州民钱,以作蓬莱宫”④相比观,那末,后者就关中之地,以雇役营造的民钱,是带有临时性的征敛,前者就关辅河东十州之地募兵的户税,已带有较长期性的正式赋税了。然则户税由临时性的计户征税演变而来,可以无疑。这个户税也正是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正月五日颁布两税法第一道法令中说“计百姓及客户,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⑤的两税。因夏秋两征,故名两税,主客并举。开天以后,由于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遂使商品货币关系随之发展,以佃食为生的客户随之增多,征税对象势必兼及客户,客户无田有户,所以和工商业者一样,也要缴纳户税。建中以后,有两种主要的税,即户税、地税。但两税法所规定的两税,是夏秋两征的户税,并不包括地税。户税指随户征税、征役而言,义近于赋。郑樵说“自两税之法行,则赋与田不相系”。⑥杨炎创两税法,已将徭役、苛税、丁租庸调残额,一一并入户税,并按户等定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⑦这对生产者来说,自有切身利益,显现出它的进步性。但在非现实性的阻碍下,建中二年(781年),杨炎惨遭杀戮。贞元四年(788年),李泌对唐德宗说“杨炎罪不至死,卢杞挤陷之”。 ⑧卢杞怎样挤陷杨炎,不是本文所要谈的,本文只是着重指出两税以户等定税,徭役并入户税,反映历史的前进。尽管杨炎死后,徭役、苛税,又复出笼,但如何把出笼之役,并入户税,却始终是建中以后所亟须解决而未解决的一大问题。 历史总是螺旋式地前进的。两税法的出现,根源于作为庶族地主所有制核心的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的必然产物。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可谓我国封建社会中作为世族地主所有制核心的人身依附关系分外强化以后的又一核心,中唐以后,任何个体的事物都包含着它并围绕它而旋转。 对历史的总体或任何阶段,都得经过辩证的思维考察,抽象出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出来,才能使历史的总体或阶段,既有广泛的普遍性,又可集中到一点,而富有新意! 注: ①哲学的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所构成的大圆圈。这里面每一个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小逻辑》第56页,1981年商务版)②《哲学笔记》第271页③《小逻辑》第82页④《新唐书》卷3《高宗纪》 ⑤《唐会要》卷⑥《通志》卷⑦陆贽《翰苑集》卷⑧《新唐书》卷139《李泌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