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2)
三 专制制度是俄国现代化的第二个障碍机制。俄国现代化进程是由专制国家来推动的。 维特的工业化方针也是借助专制国家的作用来强制推行的。但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 推进和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资本主义企业自主精神、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的发育,又 使专制制度面临挑战。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冲突不可避免。 俄国专制制度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早在基辅罗斯时期,就接受拜占廷帝国的政治传 统。众所周知,拜占廷帝国是君主专制国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政治、经济 、军事和宗教权力于一身。13~15世纪,东北罗斯遭受鞑靼蒙古统治达240年。15世纪 末建立的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深深打上了亚洲专制主义的烙印。1547年,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1533~1584年)自称沙皇,享有拜占廷皇帝的权威。沙皇专制制度代表贵族地 主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属性在300多年的历史中不曾有任何改变。沙皇俄国是欧洲独 一无二的专制集权国家。彼得大帝(1682~1725年)实行改革,把俄国引向西方,开始了 俄国的西化进程。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开明专制”,大量引入法国启蒙 文化。但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没有实行全盘西化政策,而是把农奴制度和专 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9世纪60~70年代的“大改革”,标志着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 。但是,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比经济的现代化更为滞后。“大改革”竟没有把建立俄 国式的代议机构即国家杜马提上议事日程。在各地建立的地方自治会议、地方自治局和 城市杜马,却成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培育了一批立宪主义 者。1905年革命才迫使沙皇政府真正走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轨道。《10月17日宣言 》赋予人民有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及信仰、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赋予国家杜马以 立法职能,使它同国务会议一起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被拖延100年的国家杜马终 于召开。1905年的《10月17日宣言》和1906年的新版《国家根本法》是俄国政治现代化 和国家法制化的转折点。但是,沙皇仍有任命官吏、解散杜马的权力。沙皇专制制度仍 是旧生产力的代表,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障碍机制。 四 东正教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因其对皇权的依附性和保守性,成为统治阶级维护 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三个障碍机制。 当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在988年从拜占廷接受基督教时,罗斯被纳入统一的欧洲文明之 中。1054年,基督教发生东西教会分裂,欧洲文明分为以使用拉丁字母为主的西方罗马 天主教文明和以使用希腊文字为主的拜占廷东正教文明两部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 在欧洲兴起,新教从天主教脱颖而出。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莫斯科逐渐取代 君士坦丁堡的位置,成为东正教的中心。1510年由普斯科夫修道院院长费洛菲向莫斯科 大公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提出的“莫斯科-第三罗马”的理论成为东正教会的意 识形态。西方天主教-新教文明同东正教文明从此长期处于对抗状态。 天主教-新教国家实行二元领导,教会和国家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东正教国家则实行 政教合一,皇权凌驾于教权。教会靠国家和地主赐予的地产维持生活。俄国东正教会适 应国家的需要,向广大教徒灌输虔信上帝、忠于沙皇、服从地主的思想,成为沙皇政府 统治人民的驯服工具。东正教会还因其墨守陈规而成为沙皇政府反对改革、镇压革命的 重要力量。东正教会的依附性和保守性逐渐削弱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反官方教会 的旧礼仪派和各种教派纷纷崛起,无神论思想在群众中广泛传播。东正教官方教会随着 沙皇政权的衰落而衰落。 当然,东正教在历史上也发挥过积极作用。每当国难临头、外敌入侵,东正教会表现 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14~15世纪摆脱鞑靼蒙古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 ,在17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反对波兰和瑞典武装干涉的斗争中,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 入侵的战争中,在1941~1945年反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中都发挥了宣传、动员和组 织作用。 收稿日期:2002-10-11 【参考文献】 [1]陆南泉,姜长斌。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萨哈罗夫。俄国通史: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СахаровА。Н。Исто рияРоссиисначалаⅩⅤⅢдоконцаⅩⅠⅩве ка)[M].莫斯科,1997. [3]舍佩列夫。1904~1914年的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工商业的政策问题(Шепеле вЛ。Е。Царизмибуржуазияв1904~1914 гг。:П роблемыторг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йполитики)[ M].列宁格勒,1987. [4]祖国历史(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история),1999,(2)。 [5]杜勃罗夫斯基。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ДубровскийС。М。Столы пинскаяземельнаяреформа)[M].莫斯科,1963.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