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并不能简单地同处于不工作状态划等号,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下了比较客观和全 面的定义:失业是指那些目前没有工作,但是在劳动年龄之内,在健康方面适于工作, 有想要工作的欲望并在调查之前的四周内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失业是劳动力和生产 资料分离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是根本无法避免的。失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 了巨大负面影响。首先,失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据统计,仅1983年一年英国 政府就将GDP的10%用于补偿失业带来的损失。另外,失业者中会有一部分人因为社会地 位的失去和生活条件的降低而产生对社会的仇恨,实施犯罪,给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的 因素。其次,对失业者个人来讲,失业就意味着他们失去生活来源,与此同时他们还会 面临着个人自信和勇气的丧失,社会地位和友谊的失去,接踵而来的还有孤独、疾病、 失眠和烦躁。 一、战后英国的失业状况、特点及其原因 1.战后英国失业情况分析 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英国国内的失业率一直呈 上升态势。20世纪50年代由于全面就业政策的实施,英国国内失业率维持在2%左右,此 后失业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970年达到2.6%,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英国经济再次 受到重创,据统计1975年英国的失业人数突破了100万,占总人口的4.1%[1]。撒切尔夫 人上台后,由于她的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使得英国1982年的失业人口高达334万, 约占总人口的14%。到了90年代,工党政府又进行了福利和就业政策的改革,使英国国 内失业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1990年,5.9%;1991年,8.0%;1992,9.9%;1993,10 .3%;1994,9.3%;1995,8.3%;1996,8.1%。[2] 英国的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第二,英国的失业 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从传统上讲,英国的发达地区在南部和东南部(中部高地以南 除了威尔士地区),北方地区则被看作是“完全依赖传统工业”的落后地区。[3]第三, 青壮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英国公布的一项最新统计数据,目前英国国内24岁以下的 失业者已经达到了790,000人,占总失业人数的27%。 2.造成战后英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传统工业已经 失去了竞争力,这就造成某些领域内大量的企业裁员。另外,二战后,很多英国殖民地 都纷纷独立,英国以前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海外殖民地原料和市场,因此20世纪60年代 以来,英国的经济就因为不平衡状况的加剧而失去了竞争力。为了维持福利国家的体面 ,英国又在战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公务员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工业产业的发展 ,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 第二,传统观念的束缚。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很少有虚心向他人学习的 习惯,再加上更换陈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需要大量的投资,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 得到回报,因此资方情愿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另一方面,尽管英国拥有世界上藏书最多 的图书馆,设备最先进的实验室以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牛津和剑桥, 英国人似乎只乐于为他们曾经培养出多少诺贝尔奖得主而自豪,而不愿进一步投入资金 和人力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与其他国家相比,大部分科研工作者 待遇低,科研条件差,税收高(根据英国的累进税制,在国内属于较高收入阶层的科研 工作者需要缴纳很高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在国内又不够受尊重,因此,长期以来有大 批的科研工作者离开英国,选择国外定居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福利国家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济贫就已成为政府的一 项重要职能,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直接参战更是给英国民众带来了无尽的伤害。战争 结束后,大批士兵和平民返回家园,他们中大部分面临着失业、病痛和无家可归的问题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国家应该补偿他们。1948年英国政府宣布建立“福利国家”,为 所有英国公民提供全面的物质保障。新技术革命后,许多国家都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再生 产和资本积累中去,而英国政府却不得不从每年的GDP中拿出很大一部分来用于支付国 家福利费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