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自然环境对希波战争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 李建松 参加讨论

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至449年)是世界上古史中的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此战中 ,倾全国之师主动出击的波斯反被地狭力弱的希腊给打败。造成如此结局的主要因素当 然是波斯帝国的入侵引起了希腊各邦奋起应战,正义是在希腊人一边的[1](P253)。近 年来有人深入研究,提出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谋略思想是导致希腊胜利的主要原因[2 ]。还有人提出希波战争是两种制度的较量,希腊对波斯的胜利实质是民主对专制制度 的胜利[3]。仔细分析这些观点,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从人为的因素这一角度来分析的。 但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人为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也不可忽视物质要素、地理要素等其他因素。综观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自 然环境在战争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点似乎为人所忽视。而在这场战争中 自然环境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上,所以本文的论述也集中在这两 个方面。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很重视地理环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就有《地 形篇》、《九地篇》两篇文章,专门讲叙在各种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应采取的相应的军事 措施。他还提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4](P163),强调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在西方军事理论界有极大影响的克劳塞维茨也曾说过“在现实中,只有对很小的部队 来说,才存在纯粹的、绝对开阔的平原的概念,也就是说才存在对军事行动毫无影响的 地形的概念。即使对这样的部队,也只是对它的某一时刻的活动来说才存在这样的地形 概念。对较大的部队的活动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来说,地形就必然会发生影响。对这 个军队来说,即使在某一时刻,例如在一次会战中,地形不发生影响的情况也几乎是不 可想象的”[5](P465)。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希波战争中几次重大的战役,不难发现都是在地形有利于希腊人的 一方进行的。马拉松战役中的马拉松平原是多山的阿提卡地区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平原 。按常理,这样的地形对拥有骑兵的波斯军是极有利的。同时波斯军还占有人数上的优 势--据估计当时参加马拉松战役的波斯陆军兵员约15000人,而雅典倾其全力征集的 部队大约只有10000到11000人[1](P254),所以波斯人认为在此作战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马拉松战场上,雅典军的左翼是一个沼泽地带,右翼是一条 小河[6](P29),在这样的地形上,波斯人是不能充分利用其骑兵的。因为无法迂回到雅 典军的侧翼和背后进行攻击,而希腊的重装步兵却能充分发挥其正面杀伤力大的优势。 如此一来,波斯军的战败就不可避免了。同样的战例也可以普拉提亚战役中见到。在希 腊军击毙波斯骑兵统帅玛西司提欧斯一战中,希腊军所占据的位置也是有利于步兵作战 的。“因为基泰隆山的余脉是毗连神庙的平原边缘不适于骑兵作战。这里紧挨着还有英 雄安德洛马拉特的神殿,周围由一片浓荫密布的树林环抱”[7](P325),英国军事史家 富勒对此战的评价是“波斯人学会了一个教训,知道在一个破碎多山的地面上,若与密 集队形的重装步兵作接近的战斗,则骑兵是不会有获胜的机会。可是希腊人却被这次胜 利冲昏了头脑,以为他在任何地形中都可以击败敌人的骑兵了。在下一次作战中,波斯 人是过分的小心,而希腊人是过分的大胆”[6](P52-53),所以在普拉提亚的最后决战 中波斯军的骑兵始终都采用弓矢的战术,不敢接近希腊重装步兵,最后的决战就在装备 完好的重装步兵与只有藤甲护身的轻装步兵之间进行了。
    《孙子兵法》中说“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4](P163),他的意思是在“ 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先敌占领,并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进攻。在温泉关战役中 ,希腊人就是这样做的。温泉关的西面是陡峭、无路可攀的高山,东面是一片直通海岸 的沼泽地,只有中间有一条可容一辆战车过往的通道,这条通路上修造了一道壁垒,只 允许行人从墙上开的门洞出入[8](P536)。在这里,波斯军既不能利用他们的人多势众 ,又不能利用他们的骑兵。所以波斯军无论是列成战斗队形或用任何其他办法都丝毫无 法攻占隘路,薛西斯“由于替自己的军队担忧,曾三次从王座上跳了下来”[8](P550) 。若不是出了希腊叛徒埃披阿尔铁司,引导波斯军抄小路迂回到温泉关后面,波斯军恐 怕还不那么容易通过温泉关进入中希腊。
    在具有转折意义的撒拉米海战中,地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就更明显了。撒拉米湾位于雅 典西南,有撒拉米岛和大陆之间形成的狭窄水道,非常适合于船小、但机动灵活的希腊 海军的船只进行的作战。同时在这样狭窄的水域交战,根本就发挥不出波斯舰队数量多 、速度快的优势[8](P582)。爱斯库罗斯在《波斯人》一剧中借信使之口就说过,“起 初我们波斯的长蛇舰队还能抵抗;等到这许多船只集中在那狭小的港内时,非但不能彼 此顾及,并且用那包铜的船头对着自己的船身撞去,撞坏了全船的桡扁”[9](P98),希 腊人则高唱战歌,有条不紊地向波斯舰队展开攻击,将一艘艘敌舰送入海底。最终强大 的波斯海军被打得大败,波斯海军残余也作鸟兽散,无力抵抗希腊舰队。薛西斯无心恋 战,匆忙撤回亚洲,战局也起了根本变化。如果在宽阔的地峡附近的海面上作战,船只 重且少的希腊舰队只可能有一个结局--全军覆没。
    在战斗中,掌握地利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一支小部队在平原遇上几队骑兵就会被打败 ,这时,只要能够迅速逃掉,不被击溃和被俘,就算万幸了。但若是一个不大的防哨, 由于配置在难以接近的山地,就可以获得异常强大的力量。有利的地形使人数少的一方 敢于公然出现在人数极多的一方面前,并与之奋战,在极其险要的地方甚至可以作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按照《战争论》的说法地形的作用绝大部分表现在战术范围, 但其结果则表现在战略范围[5](P464),在希波战争中这点就表现得很明显。如果希腊 方面不占据中希腊的重要关隘温泉关,并据险而守,怎么能为联军主力在后方的集结和 希腊舰队驻防于撒拉米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果不在狭窄的撒拉米湾进行海军的决战 ,希腊人怎么能扭转整个战局?波斯人带着此前获胜的锐气打到温泉关、撒拉米湾,如 果希腊人不拒险而守,避其锐气,利用地利上的优势与之周旋,并借此把优势转化为胜 势,整个战局的变化恐怕仍是朝着有利于波斯人的方向发展。如果真的是那样,恐怕整 个希腊早就处在波斯人的铁蹄下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是军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性。综观整个希波战争,后 勤补给的困难是造成波斯军队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而后勤补给的困难又与希腊的整个 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希腊大陆由一系列小山脉组成,平原少且土地并不是特别肥沃 。只有若干地区(帖撒利亚、比奥提亚、拉哥尼喀、美塞尼亚、阿提卡的特里亚斯平原) 适宜于种植谷物。其他的地区,因为肥沃的土层不厚,虽然间或经过人工改造,居民总 是很艰苦地为农产而奋斗[10](P9)。总的来说,这样的土地上不适宜种粮食作物,适宜 种植经济作物,如橄榄树和葡萄等。所以大多数希腊地区缺乏粮食,经常向其他产粮的 地区如地中海北部沿岸、西西里、埃及等地采购。可以得知,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 ,长时间率领一支人数是50多万的大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必定是很大的。同时在希腊多 山的地理条件下,交通是不便利的,这就更增加了运送补给物品的难度。当然波斯军也 是做了一定的准备的。在入侵希腊本土之前,他们在赫勒斯滂海上建立了一座浮桥,这 不光使波斯军易于渡过海峡,也便利了补给的运送。同时他们也在希腊以北的色雷斯沿 岸建立了不少的给养仓库[11](P128)。经过这样精心的准备,波斯军开始可能不会感到 给养的缺乏或困难,但是他们越往前走,就会离给养基地越远,只要继续前进,甚至在 停止前进时的最初几个星期内,他们每天都必须筹备必要的给养,在这种情况下,补给 的困难就凸现出来了。这时只有采取最直接的方法,即就地抢掠的方法。但波斯军是在 希腊这块贫穷、人烟稀少、居民多半怀有敌意的土地上行进着,而且他们的人数也实在 太多,所以这样的方法不能维持多久。希罗多德多次谈到希腊的河、湖被波斯军喝干的 事例[8](P507),这些都可作为佐证。而希腊军是在本土防御且人数少,可以事先就为 军队的给养做好各种准备,所以后勤补给的压力要比波斯军小得多。在撒拉米斯海战之 后,薛西斯急急忙忙赶回去,人们常说是因为薛西斯害怕海上的浮桥被希腊海军摧毁、 后路被抄,自己会被困在希腊。笔者认为那只是其一,不是其二。其二可说是波斯军的 后勤补给不足或者说是更困难了。这里有两个理由:第一、波斯海军主力覆灭后制海权 让给了希腊海军,海上补给线受到威胁。即使还能够从海上运送,也缺乏足够的船只。 第二、撒拉米斯海战后不久,希腊的冬天就临近了,运送补给的压力更大了。因为在冬 天不光包括粮食的运送,还要涉及到衣物的运送,同时粮食的消耗也更大些。此后,波 斯军的给养就要全靠陆路运送或就地抢掠了。在普拉提亚战役中,玛尔多纽斯不听从阿 尔塔巴佐斯的意见--撒到已经存积了不少补给的底比斯,在那里给他们的驮畜准备粮 草--并且提前发动进攻,遭到惨败。而他提前发动攻势却是“因为他的兵粮只够几天 用了”[8](P607)。克劳塞维茨就说过,“给养方面的困难往往使军队的伟大胜利的光 芒消失,各种力量耗尽,退却成为不可避免,尔后,真正战败的各种征候就会逐渐增加 ”[5](P453),普拉提亚之战的结果就验证了这句话。而波斯军给养的困难,最终是要 归咎于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