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撒哈拉“屠夫”现形记(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外国史知识》 晓鹰 参加讨论

自从倾尽国力举行加冕庆典之后,博卡萨政府为补充空虚的国库,走了两步棋。一步是从1979初开征1980年的税款;一步是命令全国在校学生约25万每人上交5千非洲法郎(相当于20美元),买一套仅仅多了帝国标志的学生制服。如有违抗,开除学籍,家长开除公职。十分明显,这是变相勒索。不用说手上没有货币的农民家庭交不出这么多钱,就连国家职员也一筹莫展,这笔钱相当于他们一个多月的工资,何况国家已有4个月没有发薪水了。人民愤怒之极,工人、教员、手工业者、医生、家庭妇女和中小学生纷纷涌上街头。“中非帝国”陷入了抗议浪潮,大街小巷,甚至穷乡僻壤都贴出了“恢复共和国!”“我们渴望给民众自由!”的标语。
    博卡萨在他的皇宫中象一头恼怒的狮子,咆哮着。他万万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温顺的中非国民竟然能向他们的奴仆地位挑战。他拔出佩剑,把四周的东西打得粉碎。忽然,他血红的眼睛盯住一尊黑檀木雕。那是一个黑奴的雕像,他双手戴着手铐,双脚套着锁链,但气宇轩昂,傲岸地抬起不屈的头颅。博卡萨知道这是中非国父波冈达生前最喜爱的艺术品,博卡萨所以留下它,只是想表示自己是国父的继承人,而绝非什么风雅闲情。可是今天,这个黑奴的眼睛似乎在闪着烈火,带有一种异样的光在鄙夷地注视着他,就象街道那些暴民一样,博卡萨再也忍受不了,举起木雕向大门摔去。
    “呵-”,刚推门进来的女官卡杜卡尖叫一声。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进来!”博卡萨吆喝道:“你把我的命令带给帝国军事大臣路易·拉夸马。”说罢在一张字条写上“开枪,绝不手软,立即执行”。卡杜卡悉悉嗦嗦地退了出去。
    15分钟之后,帝国大道变成了血的河流,全国实行紧急戒严,宪兵开始到各家抓捕拒绝买制服的孩子。
    几天之内,班吉监狱和郊区的兵营就关押了近千名8-16岁的儿童。 他们几乎赤裸地挤在肮脏的牢房里,从沙漠吹来的热风,使一间间牢房象蒸笼一样烘烤着,闷热难挡。每个孩子身上都留下了石头和棍棒打破的伤口,鲜血和脓水直流。被打得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把牢房弄得恶臭熏天。据后来伦敦大赦国际估计,被折磨死的孩子不在200人之下。仅在4月中旬一天之内就埋葬了42具童尸。目击者说,不少孩子临死前眼角、脸上还挂着泪珠。他们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和亲人呵!
    中非皇帝博卡萨虐杀儿童的惨案,震惊了非洲、震动了世界。联合国安理会、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妇女组织、大赦国际、国际法庭等几十个机构组织和上百个国家紧急呼吁立即制止这种残暴行为。当月下旬,象牙海岸、多哥、塞内加尔和利比亚组成了调查团,强烈要求到中非进行实地调查;5月22日,法国也向中非施加压力,它宣布,四国调查团在未拿出报告之前,停止对中非的一切军事援助。稍有良心的中非高级官员也用各种形式表示他们的抗议和不安。5月12日,驻法国大使西尔韦斯特·班吉等人向皇帝提交辞呈, 退还了皇帝授予的所有勋章。
    末日
    1979年9月20日,博卡萨被政变推翻。消息传来, 几乎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舒心地透了一口气。各种政治色彩不同的通讯社也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此事。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看看博卡萨最后几天的表演吧--
    9月21日下午,神志惶惑的博卡萨如丧家之犬,派人与卡扎菲上校会谈, 乞求政治避难。卡扎菲拒绝了博卡萨的请求。后者只得乘着他的快帆式喷气机飞往法国。当晚7时,法国埃孚洛105海军基地突然听到博卡萨的呼叫:“我是中非皇帝,我要立即着陆,我要见到总统非洲事务顾问儒尼亚克。”15分钟后,飞机因汽油耗尽而降落了。几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立即把这个不速之客团团围住。
    博卡萨的到来使法国政府着实吃惊不小,经过紧急磋商,决定马上与世界各国首脑联系,替他找个去处。儒尼亚克受总统之托驱车前往海军基地,向博卡萨转达此意。博卡萨听后勃然大怒,吼道:“我是法国公民,我有法国国籍,不让我在这里避难,我就炸掉飞机和你同归于尽!”儒尼亚克苦笑着没有出声,只用眼神示意身旁的卡杜卡出来谈谈。讲实在话,儒尼亚克对这个狂暴成性的疯子多少有些畏惧。他还记得一个多月前会见博卡萨的情形。当时,他向皇帝转达法国希望博卡萨退位的意思,以便尽快平息由于杀害儿童引起的国际公愤。刚等儒尼亚克说到“阁下,您必须逊位”,气急败坏的博卡萨立刻举起象牙权杖向法国特使打来。如今,儒尼亚克可犯不上再吃这么一棒。
    “您说,我们现在怎么办?”卡杜卡很实际,她含着泪问儒尼亚克。
    “我国政府正在和瑞士、加蓬、多哥、扎伊尔、比利时联系,希望它们那里能收留你们。”儒尼亚克不愿意直视卡杜卡的眼睛,他觉得她不过是一个殉葬的花瓶。“如果这些国家都不成的话,那就只得请上帝来安排了。”
    女仆从官顿时流下了眼泪,她十分清楚,这就等于说,法国绝不打算向皇帝提供任何保护。
    一天之后,四面八方的回音到了:加蓬的邦戈总统、多哥的埃亚德马主席、扎伊尔的蒙博托总统都对博卡萨不感兴趣,比利时婉言推托。一向持温和中立立场的瑞士政府非但拒绝接纳,而且在回电中对博卡萨严辞痛斥。就在这走投无路的关头,亏得当时还留在国内的卡特琳皇后向象牙海岸政府苦苦哀求,才算找到一个归宿。乌弗埃-博瓦尼总统是74岁的老人,他经不住卡特琳的哭诉,也不愿意让平时与他关系甚好的法国政府过于为难,才勉强同意了。不过,他提出了一项没有商量余地的条件:从今以后,博卡萨只能过隐居生活,绝不许在任何政治场合露面。博卡萨绝处逢生,再也不敢固执己见,提什么非份的要求了。
    24日凌晨4时15分,博卡萨带着26名随从人员登上了一架DC8型飞机,向象牙海岸飞去。在机舱里,博卡萨半躺半坐,面色灰白。孤寂、烦躁、恐惧、自怜种种复杂感情在他心中翻腾,满胸的勋章再也不能给他增添光彩,反使他更象一尊木乃伊。当机务长告诉大家,飞机正飞过撒哈拉沙漠,经过中非上空时,博卡萨全身猛地一动,然后紧紧闭上了眼睛,口中喃喃地说:“我去的是厄尔巴岛,不是圣赫勒拿岛,我还会回来的。”读者朋友,他说的厄尔巴岛是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被囚禁的地方。在那里,拿破仑只居住不到一年,就重登帝位。圣赫勒拿岛是他在1815年第二次退位时被流放至死的处所。很清楚,博卡萨幻想着卷土重来。
    到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住下后,“拿破仑”的心理变态症又复发了。这次表现得不是过于亢奋,而是陷入麻木,他不停地酗酒,反来复去播放一张法国海军的唱片,象呆痴一样终日一言不发。
    从登基到覆灭,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博卡萨就从非洲政治舞台上消逝了,他一手导演的人间丑剧和悲剧让它们永远结束吧!(题图与插图:张仁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