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初探巴西式政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金重远 参加讨论

五、巴西式的政变
    古拉特就任总统后依然面临经济上的一个烂摊子和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局面。
    巴西的东北部是大批贫苦农民集中居住的地区,他们的年收入仅为200美元,平均寿命不超过30岁,三分之一的婴儿出生不到1岁便夭折。从1955 年起那里的农民便组成各种协会,奋起斗争。到1962年初,农民运动从东北部逐渐扩展到南方,声势越来越大,连南里约格朗德州的州长布里佐拉也承认:“除非完成土改,否则农村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18](P10)与此同时,工人运动也有很大的起色。
    然而,古拉特对工农运动并不感兴趣,在内政上显得非常保守, 这使得国内的右翼势力和美国政府都感到放心。不过,古拉特仍努力维护民族利益,他继续限制外国资本家将所得利润暗地转移国外,命令外国公司必须向巴西政府如实地申报自己的财产,撤换巴西国营石油公司的辛美总经理巴洛索,将该公司的美国总工程师赶下台。这些措施都触到了美国的痛处。在国际舞台上,古拉特坚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于1961年11月和苏联恢复了中断14年之久的外交关系,并不顾美国的反对,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在古巴问题上,巴西更唱出了与美国完全不同的调子。1962年1月,在埃斯特角召开的第八届美洲国家外长会议上, 巴西反对美国干涉古巴内政,并提出应使古巴保持中立的主张,为此巴西外长丹塔斯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生激烈争吵。在当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巴西虽支持美国的封锁政策,但仍派出高级官员前往古巴,向卡斯特罗重申巴西支持古巴保持中立。
    美国是决不允许像巴西这样一个拉丁美洲的大国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的, 随着时间的过去,美国政府对古拉特也越来越失去信心,《美国记录》报在社论中声称,巴西目前需要一位新的总统,而并非去进一步巩固古拉特的权力。
    事实上,美国早已开展颠覆古拉特政府的活动,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介入此事,由美国驻巴西大使馆武官威尔特斯负责全面领导。
    从1962年起,为数多达四千余名的美国人便陆续进入巴西,到1963年, 约有五千余名美国人在巴西的东北部开展间谍活动,准备一有机会便在那里挑起骚乱,以分割巴西的领土,必要时他们会得到美国加勒比海舰队的支持。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巴西的右翼势力也趁机抬头。阿拉瓜斯州的地主和商人公开组成一支为数1 万人的地方武装,配备有机枪等各式轻重武器,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保护和调遣。[11](P466)
    不仅如此,美国还到处煽动分离主义情绪,公开和米纳斯热赖斯、 圣保罗和瓜纳巴拉3个州的州长相勾结,挑动他们起来反对古拉特政府, 甚至允诺一旦他们成功发动叛乱,就会立即得到美国在军事上的援助。而以拉瑟达为首的右翼分子更闻风而动,大事鼓噪,公然散布谣言,说什么古拉特正在筹划组织“工人冲锋队”,以便在国内建立“工会专政”[11](P9)。1963年秋,当军队中已出现叛乱情绪时,拉瑟达更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对古拉特进行人身攻击,并幸灾乐祸地预言古拉特政府将在年底倒台。
    1964年3月16日,美国向巴西右翼势力发出了发动叛乱的信号。3月31日, 第四军区的军队便擅自向里约热内卢进发,不久第二军也加入叛乱者的队伍。不敢依靠左翼力量的古拉特忽然发现已陷于孤家寡人的地位,只得于4月1日仓惶出走。于是国会又旧戏重演,再次任命众议院议长马济利为代总统。古拉特此时比1961年8月夸德洛斯的处境还要糟,因为他并未宣布辞职,而且还身在巴西境内。但当美国总统约翰逊向马济利表示祝贺时,古拉特便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亡命国外。
    这样,在美国驾轻就熟的导演下,巴西又完成了一次政变。
    应当指出,巴西政变有其历史必然性。 巴西的封建大地产形成于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并且一直保留到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统计资料显示:地产在1 千公顷以上的大庄园主仅占土地所有者总数的10%,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5.1%。同样,“考迪罗主义”也在巴西盛行,右翼军人历来横行不法,他们经常和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制造动乱,阻碍国家的进步。正是上述两种力量构成政变频繁发生的国内社会基础。
    而促成巴西发生政变的外部势力则是美国。 美国政府并不关心巴西的统治者是“民主主义者”还是“独裁者”,但只要谁敢对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地位略表异议和不满,那么美国就必会将他除之而后快,这在拉美国际舞台上早已司空见惯。
    初看起来,巴西在二战后所发生的政变有些不那么像政变, 因为较之拉美许多国家的政变,确实较少血腥味,但是,这些确实是政变。1954年瓦加斯的自杀、1961年夸德洛斯的辞职和1964年古拉特的出走,都没有在国内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或内战,但都是政变,一种巴西式的政变,集中反映了巴西社会固有的矛盾。
    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存在着相似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多政变的地区,巴西也难逃政变的厄运,只是这种巴西式的政变稍带有自己的特色罢了!
    【参考文献】
    [1][美国]今日世界(第17卷)[J].
    [2][美国]当代历史,1961,(4)。
    [3][法国]外交事务,1961,(10)。
    [4][法国]共产主义手册,1961,(10)。
    [5][苏联]B·N·叶尔玛耶夫。巴西史纲[M].莫斯科:俄文版,1962.
    [6]人民日报,1961-09-08.
    [7][苏联]国际生活,1961,(10)。
    [8][美国]纽约时报,1961-08-27.
    [9][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61-08-28.
    [10][美国]纽约时报,1961-08-28.
    [11][苏联]M·邦德依拉。美国渗透入巴西[M].莫斯科:俄译本,1982.
    [12]路易·法柯。20世纪的巴西[M].莫斯科:俄译本,1962.
    [13][英国]泰晤士报,1961-09-01.
    [14][美国]纽约时报,1961-08-26.
    [15][美国]纽约时报,1961-08-27.
    [16]C·A·哥尼翁斯基。拉丁美洲和美国[M].莫斯科:俄文版,1960.
    [17]A·H·格林肯。巴西现代史(1939-1959)[M].莫斯科:俄文版,1961.
    [18][古巴]今日报,1962-02-0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