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俄国正处于西欧资本主义勃勃兴起、封建制度迅速崩溃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这种复杂的形势赋予俄国对外政策以某些特点,即一方面利用动乱的局势继承彼得大帝的衣钵着重致力于争夺土耳其、控制黑海的斗争;另一方面不断调整自己在欧洲的战略布局,维护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奠定手执牛角、充当欧洲反革命宪兵的基础。如果说彼得一世还只是“向自己的继承者指示出种种侵略方针的帝王”,[1](P637)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政策的特点则是拟定了一个巨大而周密的侵略计划,并围绕着这个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大规模成功的战争。 一 18世纪末期,国际上呈现的动乱局面给俄国推行大规模对外扩张带来了福音。 俄国北部的瑞典,由于在北方战争的失败,元气大伤,丧失了海上强国的旧日威风,也丧失了对俄国造成较大威胁的能力;西部的波兰,这时已完全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它的宪法使任何全国性的统一行动都无法实现,因而只能成为它的毗邻强国待取的战利品;南部的土耳其帝国以及附属国克里木汗国已成强弩之末,朝不保夕,日益衰落,成为大国列强瓜分的遗产;德国也因普、奥之争疲惫不堪;英、法在七年战争之后,忙于殖民地经营问题,尤其是法国正酝酿一场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所以都无力顾及欧洲事务。所有这些,正如恩格斯所说,“国际形势从来不曾这样有利于沙皇俄国推行其侵略计划”[1](P19)。 此时,俄国内部虽然资本主义因素已萌芽,农奴制度日益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还不存在以通过自己的斗争来削弱军事封建制度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农民运动虽然规模较为宏大,但也没有从根本上对俄国封建统治构成破坏。这就使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能够以暴力镇压农民起义,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力图编造一个军事封建强国。以此为基础,沙皇俄国为了满足地主阶级和商人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掠夺商品推销场所和土地资源,巧妙地利用英、法、普、奥之间的矛盾来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全力来对付土耳其这个历代沙皇梦寐以求的目标,竭力打开黑海出海口这个通往世界霸权之路的关口。 二 瓜分土耳其、南下夺取黑海出海口的任务是彼得大帝以来历任沙皇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俄国如果控制了土耳其,它的力量几乎会增长一倍,它就会比其它欧洲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强大”[2](P18),就使征服土耳其成为“确立欧洲统治的决定性的一步”[1](P20)。所以,叶卡捷琳娜刚一登上皇帝的宝座,马上就着手彼得大帝未完成的任务。 为了攫取土耳其、控制黑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二世首先从外围入手,即确立反土联盟孤立土耳其。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先把波兰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并且南部边境直接和土耳其的北部欧洲部分接壤,是俄国巩固东欧地位、窥视欧洲的陆上大门,也是南下从陆上进攻伊士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桥梁。这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俄国阴谋吞并土耳其道路上的第一个目标。 早在176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利用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之死的机会,对波兰进行干涉,并以保护东正教的名义,出兵波兰,扶植代理人,实际上控制了波兰。随后,俄国一方面于1764年和普鲁士订立反土盟约,另一方面在波土边境以追捕波兰反抗者为名挑起事端,力图以此为对土战争的借口。 沙俄在波兰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在波土边境的种种行径,引起土耳其的极大不安。为了自己的安全,土耳其要求保存独立的波兰,就俄在波政策问题向俄进行长时间的抗议,却遭到拒绝。面对沙俄在土边境的挑畔,土耳其只好于1768年10月16日对俄宣战,钻进俄国早已设好的圈套。 虽然对土战争是沙俄蓄谋已久的梦想,但战争开始后,沙俄立刻感到力不从心。长期帝国更迭、政治混乱、军队缺员、骑兵缺马、炮兵缺乏训练等使叶卡捷琳娜二世感到难以单独完成对土斗争。另外,俄国对土战争的进展和俄对多瑙河两公国的占领,引起普、奥的不满和猜疑,二国于1769年夏和1770年秋举行两次会晤,决定对俄土战争进行干涉。更甚者,奥地利准备和土订立军事同盟,而普鲁士也不愿实施俄普同盟的义务。 为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巩固反土同盟,沙俄采取由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手段,力图以波兰的损失为诱饵,将普、奥紧紧地拴在自己对土战争的战车上,摆脱自己外交上的孤立局面,给土耳其造成孤军作战的环境。 1771年6月沙俄和普鲁士着手讨论瓜分波兰问题,1772年奥地利加入。1772年8月5日,三国在彼得堡签订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第一次瓜分波兰的结果使普鲁士死心踏地地为一块地盘追随沙俄,让奥地利为了波兰的一块土地而拒绝批准1771年的奥土军事同盟条约。二者就都受制于沙俄,成为沙俄对土战争的重要帮手。况且,俄、普、奥三国的接近,孤立了土耳其,为俄国继续对土战争以至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正是建立联盟、孤立土耳其的手段,才使沙俄能在1773年国内爆发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情况下,从容地于1774年7月16日签订了俄土《库楚克-凯纳吉条约》。据条约,克里木汗国“独立”。俄兼并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大片领土。俄国商船可以在黑海自由航行和出入两海峡,俄国商人在土境内享有最惠国待遇。 《库楚克-凯纳吉条约》使俄国夺得了通向西欧的南方门户,初步打开黑海的大门。并把土耳其帝国降为二等强国,迫使土耳其承认俄国对波兰的瓜分,这样就为俄国向巴尔干扩张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俄土战争的胜利并没有满足沙俄的扩张欲望,相反更刺激了它的扩张胃口,同时也使沙俄看到联盟的力量。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积极进行建立更大的反土同盟的外交活动,筹备对土进行再一次的侵略战争。 这期间,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方面继续对普、奥加紧拉拢,巩固和扩大它们的联盟。1780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同奥国国王约瑟夫二世会晤于摩吉列夫,缔造了反土的“防御同盟”。另一方面她利用英、法矛盾,对土耳其的两个支持国进行拉拢、挑拨,以至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它们的策略。为改善同法国的关系,1786年俄同法国签订了通商条约[3](P169),结果使法国政策不再利于君士坦丁堡从事反对俄国的宣传活动。同时俄又挑拨英法关系,促使二者相互加深对立,无暇光顾土耳其事务。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土耳其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英国的势力,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矛盾,利用美国独立战争的机会,于1780年主持建立了一个反英的“武装中立”同盟。沙俄利用这个同盟,一方面打击英国,另一方面又把许多欧洲国家以武装“中立”的名义纳于沙俄的支配下,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拉拢为平息西班牙事变而竭力巴结俄国的土耳其的主要支持者--法国。所以“武装中立”在女皇眼中具有极高的意义[4](P404-405)。 当女皇感到自己精心编织的旨在反对土耳其的外交关系的罗网已经完成时,就迫不及待地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战争(1787-1797年)。 1787年8月,俄国把二十几万的兵力投入战争。根据1780年在摩吉列夫缔结的盟约,奥地利也于1788年2月加入俄方对土作战[3](P170-171)。土耳其遭到两个强国的攻击,连连败北。到了1790年俄国已完全控制了黑海,土耳其的命运岌岌可危。但由于女皇精心编织的罗网不是那样完美,形势也不总是那样对俄有利。俄瑞战争的爆发,奥地利单方退出对土作战,加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俄国重新面临孤军作战的局面,只好暂时放弃灭亡土耳其的预想,被迫于1792年缔结了《俄土雅西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据条约,俄国吞并了克里木汗国,攫取了从南布格河到德温斯特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从而扩大了南方出海口,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