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先生,别号静庵(1887-1962年),辽宁省辽阳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先生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从政18年。1936年起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任为前中央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教授、东北史地经济研究所主任。解放后,继续在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工作了13个春秋,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为我国著名的东北籍文化名人。 先生在史坛活跃30余年,一生侧重东北史研究,著述繁富。据大概统计,出版史学专著16部(其中3部地方志为合作项目), 代表作为《东北通史》、《渤海国志长编》、《宋辽金史》和《中国史学史》;编辑出版丛书与史料书8部,举其要者有《辽海丛书》10集; 撰写并发表史学论文达百余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历40年而不辍撰写的《静晤室日记》,堪称学术巨著。《金毓黻文集》编辑整理组准备整理出版金毓黻全集,总计可达1000万字。这些著作著述精、功力深、影响大,对东北史研究领域的拓荒,贡献尤著。辑录、保存、出版的东北史珍贵文献裨益后世,功德无量。吴廷燮曾评之谓:“中夏言东北故实者莫之或先。”于右任曾誉之为“辽东文人之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随着东北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东北史开拓者--金毓黻先生的研究自然提到日程之上。这一研究从1980年开始起步,至1987年先生诞辰百周年之际掀起了研究热潮,由东北三省社会科学院等九单位发起组织,在辽阳市召开了“纪念金毓黻诞辰百周年暨东北史学术讨论会”。其后,研究成果逐渐发表,且由论文向专著和文献整理扩展,研究出现了新局面。 一、综合研究之概况 1.研究金毓黻先生的论文 研究论文包括对金先生生平和学术活动的研究,对其史学研究、文献学研究、东北史研究贡献的评价,治学方法的探讨,金先生的专著和其它学术贡献的介绍,以及研究金先生的学术动态等方面。下面分类述之。 肯定史学名家的学术地位。金先生于史学、文学、小学、金石、文献、历史地理等门类无所不涉,尤以东北史为毕生致力之中心课题,重点放在宋辽金史一段。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所限,先生的治学观点和方法始终未越出旧史家的范围。其政治思想和政治表现不愧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在这方面有不少新老学者的力作。 评价史学研究方面的贡献。金先生为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旧史学界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近代东北地区文化界众所瞩目之“佼佼者”。其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有其特点,即注意中西研究方法的结合。 评价文献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介绍了金先生在东北时期、四川时期和晚年时期3个阶段对文献学研究的情况和成果,并给予高度评价。 充分肯定了金先生在编辑出版《辽海丛书》这一东北文献巨著中的不朽功绩和所创之独特体例。 评价先生在东北史研究方面的贡献。这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整理东北文献和撰述东北史两项。前者包括笔记类、书目提要类、辑佚类、丛书类、方志类。后者主要是所著的《东北通史》。这不仅为东北史研究打下了基础,而且指出了深入研究的方向。 介绍治学方法和治学道路。先生的治学道路可概括为6个方面, 即爱乡邦重外交而研史;理、文、小、史四学的坚实基础;抄书和札记的知识积累;博证与考察的研史途径;相互研质的良好学风;随着时代前进的历史学家风度。先生总结的治学三勤:“勤于诵览、勤于钞纂、勤于游历”也很重要。 介绍部分专著和其它学术贡献。金毓黻先生所撰《静晤室日记》是一部具有丰富史学内容和高度学术价值的力作。介绍了《渤海国志长编》是先生在“沈阳蒙难”期间,汇集史事,梳理成章,提出至当观点及写出此书的始末。还肯定了其筹建沈阳博物院的功绩。 介绍研究动态。汇集了1980年至1988年公开发表的研究金毓黻的书、文目录和简况。 学术界从1980年来陆续发表有关论文,在1987年金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刊发论文最为集中,共11篇,占全部27篇论文的41%,甚为可观。论文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