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史学管窥
有隋一代,虽国运短促,但它的建立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义不仅 在于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南北分治局面,而且有利于南北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 为唐朝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本文拟从隋朝统治集团的历史 意识进一步增强、史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隋朝史学作一粗浅探讨。 一 隋朝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增强 有学者曾以为“隋朝一代史学,成果极微”,“殊无新气象”;隋存时短为原因之一 ,“而隋朝二主轻视历史经验,忽视史学,却是一个重要因素”[1]。笔者不敢苟同此 说。诚然,隋史学是北朝史学的延续,隋史学与其前后诸朝相比自是有所逊色,但有隋 一代史学也不能简单地用“成果极微”定型,更不能轻言隋文帝、炀帝“轻视历史经验 ,忽视史学”。恰恰相反,隋朝统治集团尤其是隋文帝、炀帝的历史意识较之以前诸朝 帝王的历史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一)重视图书之搜集与整理工作 开皇初,秘书监牛弘曾表奏请开献书之路。牛弘在奏表中慷慨陈词,指出重视图籍是 古代帝王治国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举例证之。牛弘“史籍是司,寝兴怀惧”,力陈“天 下不可马上治之”,“经邦立政,在于典谟”,“为国之本,莫此攸先”[2]。牛弘以 其史官之职分恳陈典籍文献对“经邦立政”的至关重要性,且深深打动了隋文帝--“ 上纳之,于是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2]。“校写既定,本即归主”,于是“民 间异书,往往间出”[3],“一二年间,篇籍稍备”[2]。杨广作晋王时,在攻下南朝陈 的都城建康后即派高颎、裴矩等去搜集典籍,后召天下工书之士于秘书内补续残缺, 为正、副二本,藏于宫中,其余以实秘阁,凡三万余卷。即位后,杨广依然喜爱聚书, 秘阁之书,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又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构屋以贮之,东屋藏甲乙 ,西屋藏丙丁;又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录。[3]据载,“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 卷,至(唐高祖)武德初,有书八万卷”;“王世充平,得隋旧书八千余卷”。唐武德五 年(622年),宋遵贵等奉命将书沿黄河西运长安,经三门峡中流砥柱时,“舟覆,尽亡 其书”[4]。又“隋世简编,最为博洽,及大业之季,丧失者多”[5]。由此可证,隋文 帝、炀帝是非常重视图书典籍的搜求与整理的。至于大业之季,简编“丧失者多”,既 有人为因素(如战乱),又有自然因素(如天灾),致使隋丰富的藏书流落散佚。唐朝建立 后,由于统治集团重视典籍搜寻整理工作,致使典籍文献从武德时“群书略备”,到贞 观时“图籍粲然毕备”。 (二)设置著作曹掌修国史 隋因袭前朝史官制度建置,于秘书省置著作曹,由著作郎掌修国史。隋文帝开皇十三 年(593年)下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6]此乃明令禁绝私修 国史、品评人物。它表明: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势力的上升,统治集团更加意识到历史著 述的重要性,因此以诏令形式欲将史书编纂工作集于封建政府手中,从而扼制魏晋以来 私人修史的势头。这样,修撰国史和品评人物等便可转由政府包办。隋文帝此诏对当时 尤其是后世修史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为唐初正式确立史馆修史制度指明了方 向。当然,隋文帝这一重大举措也是反对南北朝以来浮华委靡之文风,整顿士风的重要 步骤之一,是对魏晋以来品评人物习俗不满的一种反映。此外,也有担心私人修撰国史 可能会记下他靠阴谋废周建隋之真相的因素在其中。所以,我们可以说,隋文帝明令禁 止私人修撰国史、臧否人物,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封建帝王干预修史的突出代表,为隋 唐五代史学出现重大转折提供了契机。 (三)重用前朝史臣,重视修撰前朝史 《梁书》、《陈书》的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在南朝梁、陈时曾领著作佐郎、秘书监 著作郎等职。由于姚察“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被世人誉为“德学无前”、“高才硕 学”、“宗匠”[7],所以,隋文帝非常器重他,曾对群臣言:“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 ,我平陈唯得此一人。”于是诏受秘书丞,敕修梁、陈二史。后姚察于大业二年(606年 )终于东都洛阳,时所撰二史有部分序论及纪传还未写就,临终前诫示其子姚思廉,责 成博访撰续,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姚思廉不负父望,至唐贞观十年(636年)脱稿。梁、 陈二史亦被后人视为姚氏父子二人心血的结晶。 《北齐书》作者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仕齐时,曾与魏收、阳休之等论《齐书》起元事 ,并受诏撰修《齐史》27卷。入隋,任内史令,因“多识故事”而奉隋文帝诏令续修齐 史,增至38篇,“上送官,藏之秘府”[8]。后来其子李百药在唐初撰成《北齐书》, 这实际上也是承父业,传家学。 重用前朝史臣与重视修前朝史是紧密相联的。 隋文帝时,魏澹、颜之推、辛德源等人重修《魏书》,以正魏收《魏书》之失。此次 所修《魏书》没有作志(其原因主要是“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合纪传论例共92篇10 0卷。不过,魏收是以东魏为正统,魏澹是以西魏为正统,这实际上是“正闰”之论争 在当时的一种反映。隋炀帝继位后,认为魏澹之书“犹未能善”,于是又敕命左仆射杨 素另撰《魏书》,惜书未成而杨素卒,竟不能就而罢。 王劭在隋朝曾先后为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曾撰《齐志》20卷,《齐书》纪 传100卷,又采摘经史谬误,撰成《读书记》,世人服其精博。此外,学者何之元著有 《梁典》(已佚),史家姚最著有《梁后略》,牛弘撰有《周纪》。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