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史学理论 许多史学工作者非常关注20世纪中国史学的评价问题,瞿林东等在谈到评价的尺度和 方法时认为评价的尺度要看是否在认识历史和认识史学方面有所创新;是否在某些方面 突破了前人的成就;是否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评价方法一要看本质和主流;二要 坚持历史主义的方法;三要用辩证的方法;四要谨慎对待和分析史学与政治的关系。[2 8]在2004年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还有后现代思潮与历史学的关系问题,许多学者表示:我 们需要了解和研究包括西方在内的一切海外文化,借鉴所有有益的养分,但着眼点只能 是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29]本年度本刊先后转载了研究和介绍有关“后现代主义” 、西方史学流派、国外历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文章12篇。 史学理论研究在2004年还呈现出多方面多领域的局面:齐世荣从世界近代史入手论述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世瑜撰文谈对新时期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与困惑;李纪祥 谈中国史学传统的实录及其现代意义,等等。从文章的内容上看对当前的史学理论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研究方法 历史学的研究是有着独特的方法的,李根蟠从历史学习和研究谈起,讲到治学的“六 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脚到、手到,对专业要有兴趣,要善于发现问题,广 泛收集和利用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不断更新和改善知识结构,[30]这些都是 经验之谈。我们还看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究中的利用等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领 域的拓展、集体写史的方法等文章,集结在本刊推介给大家。 二、关于史学史和史学家的研究 1、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是本刊常设的一个栏目,2004年度在这方面的文章也是比较多的:戴鞍钢 、胡逢祥分别总结了五十年来内地和港台地区的史学史研究;乔治忠从学术史的角度谈 到要建设以史学史为龙头的历史学科学术史,以期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31]朱维铮撰 文讨论了中国史学史的三个向来有争议的旧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3 2]吴怀祺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思想,揭示中国史学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33]陈其泰列举了20世纪史学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的成就;张广智就西方史学和苏 联史学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地研究,这些文章在本刊都作为重点予以转载 。 2、史学家研究 对史学家研究的论文本刊转载的面比较广,李文海从坚持唯物史观的角度谈了学习华 岗史学思想的一点体会;吴汉全和李小树分别从李大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历史、历史 学、历史哲学的理论诠释以及李大钊的《史学要论》问世80周年论说了研究心得;对顾 颉刚的“古史辨”运动,罗义俊谈到,这个运动展现了一个无“政治的应用”的束缚、 无家派门墙的学术大平台,并提出了总结顾颉刚的原则性意见;汪荣祖认为,梁启超是 中国现代史学的拓荒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引进西方的史学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其所知之批 判和评论中国传统史学,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易宁、易平撰文认为“司马谈作史”说 ,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34]等等。这些研究文章在坚持主旋律、提出新 观点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 三、文献研究与访谈录 1、文献学研究 史学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本年度在众多关于文献研究的论文中作了有选择 的转载:刘钊认为:出土简帛的分类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是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 程;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提供了对“疑古 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35]冯胜君指出:20世纪大量地下新材料的发现,引发了对新 、旧材料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为古文献新证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古文献新 证研究在20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36]史料的真实性是历史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王 德朋认为,影响史料真实性有三个因素:撰史者对历史事实筛选时造成的选择偏差;撰 史者的主观目的及政治态度造成的倾向性偏差;后世史家对史料的不同理解造成的诠释 性偏差。在研究中要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帮助我们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37]除 了转载的文章外,学者们对于文献研究还有许多考证、订补、辑录、校勘等方面的文章 ,成果显著。 2、访谈录 访谈录这个栏目主要是选择了对当前活跃在史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学者的访问,谈到 他们是如何走上治学之路以及他们现在的研究领域和观点。本年度共计刊发访谈录5篇 :《中国军事史研究:史学研究新的生长点--黄朴民教授访谈》(第2期)、《汪荣祖 教授访谈录》(第6期)、《探索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高敏先生访谈录》(第7期)、《 陈光崇教授访谈录》(第8期)和《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王国斌教授访谈录》(第 11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让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他们,并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有益启 发。 四、研究动态与信息 1、书评与综述 对专著的评论在各类报章中已经随处可见,优秀的书评是带着自己深刻理解的底蕴来 阐释原著的。对伊懋可(Mark Elvin)教授的新著《象之隐退:中国环境史》包茂宏给予 了全面的评介:这是一个经济史、科技文化史和环境史的有机结合体,用跨学科研究、 比较研究、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完成的一部学术力作,对中国环境史研究有着很 重要的作用。[38]这样的书评给读者一定的思想启迪。 本年度转载综述类文章也很多,《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一期刊登李振宏的文章: 《近五年来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归纳和总结出五年间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 反思与总结、关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社会形态问题的讨论、马克思 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等几个研究热点,他认为:对有关研究进行概述和评论,对史学理 论研究的深入展开,将会有所裨益。[39]同时用一些篇幅介绍本年度的学术会议:“新 时期新史学”学术研讨会、“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综述在本刊得到 了及时地反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