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抓住难得机遇,应对严峻挑战,为加快我国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的网络化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视美国问题信息资源多元化建设,改变信息源的单一化现象。 美国问题的教学和研究需要充分利用和借鉴世界各国和华文世界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政府和新闻媒体提供的经过筛选的信息资源。西文信息源应当涉及各种文字,包括政府机构和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档案,以及反映各种观点和信息的图书资料。即使华文信息资源也应当尽可能掌握和了解海外华人各种出版物、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中文出版物和档案资料,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中文出版物等。对于各种观点的信息资源都需要研究和了解。遗憾的是迄今我们的资源信息相当的单一化,距离多元化还很遥远,某些重要的中文信息源被以“保密”和“反演变”为借口而封杀,其实这些资料和信息在国外获得没有多大障碍。可以说,在学术研究的信息源方面我们的开放程度还很低,还存在很多壁垒,还很不平等。自我封闭的做法并不利于学术繁荣,无异于学术研究和信息资源的自杀,导致信息资源的匮乏、评论和决策的局限以至失误。把资源信息的使用分成三六九的做法,有失公平,这种垄断学术资源的行为,也是妨害学术发展的。但是对于网络资源信息不能不加管理放任自流。我们要警惕和反对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损害国家利益的活动,但是也要加快保障国家公民和学术工作者便捷、快速、公平地获取学术信息自由的立法,维护学术研究的知情权,建议在适当时候,通过立法反对学术资源的垄断行为。⑤ 第二,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创造条件加快资源共享的步伐。 在多大程度上兑现学术资源共享是衡量享受学术民主和自由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繁荣和发展学术事业的必备条件,更是美国问题网络学术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避免学术资源政治化,让学术资源回归学术。⑥其次要避免学术网站商业化,防止用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政务性、公共性、学术性网站变了味,从而使非赢利性让位于赢利性、共享性让位于排他性的垄断性网站。其三,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为己任的重点高校,要避免高校学术网络行政化,防止学术网站学术含量的失缺。其四要防止和杜绝在学术网络运营上权、钱、学相勾结的腐败现象。 第三,中国美国问题的研究会和美国研究机构在网站建设中应当发挥龙头作用。 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华美国学会网站、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站、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的《美国政治与法律》等美国问题学术性网,总的说来,这些网站还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还有一些美国研究的机构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网站。从龙头作用来考察,我们的美国问题研究会和美国研究机构,不能把网站内容仅仅局限于学会的会务和研究所(中心)的所务,还应当在推动我国美国问题专业化研究和大众化普及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在这方面是大有作用的,有许多事可做,需要列入议事日程,加大、加快工作力度。 第四,开展我国自主产权的美国问题信息库和光盘建设,纳入各类科研规划。 网络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靠少数人、少数机构来搞难以形成规模,需要各级学术管理机构从有利于学术繁荣出发,参与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而某些单纯以赢利为目的公司设计和运行的数据库,如果没有学者专家的参与和检验,则难以准确反映学术研究的真实状况,如果以此作为“量化”依据,则更会误导学术。作为第一步,首先要组织力量,做好信息资源的整理、索引和联网工作,为此要有足够的经费、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重视。这里特别要提到专题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例如中国美国问题研究的数据库,包括美国问题论著和论文、文章索引、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索引、美国问题研究人员信息索引、美国研究单位信息索引、美国问题教学信息等。再如美国问题专家论著信息库等。信息库建设非个人力所能及,需要组织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这方面已经退休的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信息库应当资源共享,便于查询提供优势服务。这项工作应当列入主管部门的规划,组织力量,分工合作,筹措足够资金推动实施,有条件的学术机构要主动承担责任。 第五,改进学术管理机制,加强美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 衡量学术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不应受到传统纸媒还是网络媒体、在职还是离退、立项还是编外的限制,但是现行的学术“量化”管理机制具有严重的排他性和非科学性,它既不认可网络媒体发表的文章,也不欣赏美国历史知识普及的文章,从而对在职学人产生严重的负面导向。事实上一些网络文章的创新观念、思维、架构并不亚于传统纸媒的文章,只是“网媒”转成了“纸媒”才成了学术“正品”,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在普及美国历史知识方面,网络媒体的作用也是传统纸媒所不能取代的,学会和美国研究机构的网站在保障美国历史知识普及的质量,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科学认知的美国方面,其作用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的美国问题教学和研究者只是跟着各种“量化”指挥棒走,那是难以在美国知识普及领域做出更大奉献的。 第六,积极鼓励和扶植办好美国问题的个人学术网站。 网络时代不同于工业化和标准化时代,它在现代化同时给予学术工作者以更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个人学术性网站为学术繁荣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美国问题的学术成果不仅来源于各类学术机构组织的集体攻关项目,而且立足于学者个人的自觉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和心得可以而且应该通过个人学术网站展现出来。尝试、建设、完善个人学术性网站是学术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已经受到了来自民间的热烈欢迎,成为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它也理应得到来自“皇粮”管理机构的精神上以至物质上的鼓励和扶持。这种个人学术性网站不受专业的局限、年龄的限制、编制的困扰、模式的规范,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各具特色。这类个人网站的综合性、专题性形式不拘,只要含有相当部分美国问题内容的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现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创办的学术网站已有杨玉圣的学术批评网和美国政治与法律网、周祥森的史学评论网、戴超武的个人网站、黄安年的学术交流网等。笔者以为各级学术管理机构应当以实际行动支持个人学术性网站的创办与繁荣,把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等响亮口号落到实处,造福于学术界。⑦ 第七,加强美国问题网络间的联系和整合,推进教学和研究的优势互补。 我国的美国问题网络还处于起步和各自奋战的分散阶段,加快学术网络的发展,需要加强网站间的联系和整合,建议由中华美国学会牵头着手研究和推动加快我国美国问题网站的交流和联络工作。通过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及全国各个美国问题研究机构,协调力量,分工组织,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美国问题网际网络。凡是涉及美国问题的学会、机构、涉及美国问题的个人学术性网站要尽可能地联合起来,推进优势互补,扬长补短,提高美国问题的研究和美国历史知识普及的质量。 第八,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避免教学和研究网络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里首先是遵守宪法、遵守符合宪法原则的各项法令法规,遵守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法,信守职业道德,自觉履行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等不道德以至违反行为。凡是来自网络的资源一定要说明来源,切忌变转引为原创。对于一旦发现这类不道德行径,我们的学术共同体要群起而批之,我们的学术主管机构要严肃对待,避免护短作为。同时也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挽救一时的失足者,避免再犯。其次,要对网络信息和文章采取严肃的学术甄别,去粗取精,去假存真,切忌不加分析地“克隆”和转引。其三,对于网络公布的文献资料需要认真查对原文,比较鉴别,审慎引录,避免失实,以讹传讹。 注释: ①黄安年:《推荐几个美国的美国问题中文网站》,学术交流网2004年7月25日首发。《了解和研究美国的重要中文网站--美国资讯网》,学术交流网2004年5月11日首发。 ②见学术交流网(www. annian. net)联结的《华盛顿观察周刊》网(www. washingtonobserver. org)。 ③黄安年:《中国学者要借鉴美国资讯网美国研究部分提供的各类资源》,学术交流网2004年5月13日。 ④黄安年:《违背学术规律漠视个性与人性--评目前高校流行的“量化”管理制》,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20日首发。 ⑤黄安年:《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黄安年:《加快美国问题网站建设,发展美国问题网上传播和交流》,《美国史研究通讯》,2005年第1期。《关于办好学术期刊的几点意见》,《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 ⑥黄安年:《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中华读书网编,鹭江出版社,2000年8月版。 ⑦黄安年:《鼓励和扶植个人学术性网站--从戴超武个人网站开通说起》,学术交流网2005年9月26日首发。《为学术网站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学术交流网2004年10月9日首发。英堂:《学术为公重在参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在学术规范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学术批评网2005年8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