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重新总结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当时在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封锁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有十几个国家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基本上都是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当时是想把社会主义国家抱成一团,组成阵营,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和对抗,期待资本主义世界人民起来革命,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来取代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实践证明,战后资本主义经过自我调整和改革,重新焕发出新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又带头掀起了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即社会化程度更高,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的新阶段,这才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则长期处于僵化、封闭状态,拒不进行改革和开放,权力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越来越失去生机与活力。在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态势下,由于领导人推行错误的路线,终于导致苏联东欧一系列国家于1989-1991年发生剧变,共产党丧失政权,数十年社会主义新试验的成果被葬送了,社会又倒退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 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浪潮中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话,那么在第三个浪潮中则涌现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总结了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而成为世界主题的新特点,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书本和别国经验,一定要摆脱苏联模式,走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鉴于中国原是经济落后国家,所以认定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要把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鉴于苏联模式没有重视商品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没有全面吸取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成果的教训,邓小平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还要健全法治;对外要认清:“现在的世界,人类进步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这样,落后一年,赶都难赶上。所以必须解决效率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0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不然我们很难赶上世界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280页。)以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近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新成就。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近十几年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旗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对外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讲到我国如何对应全球化的问题。他说:“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1-32页。)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又明确表示了中国对全球化问题的态度。他提出四个重要观点: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它使发达国家尽享“红利”的同时又使广大发展中国家饱受贫穷落后之苦,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双赢的全球化,我们在全球化中要努力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注:详见《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这就是说,既然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那就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对应,既要参与全球化,从中得益,又要尽量减少全球化的祸害。总之,中国首先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世界人民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样板,同时要联合各国政府和人民,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多国家取得重大成就时,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未来还会涌现现代化、全球化的第四个、第五个浪潮。只要我们能够加快全面的体制改革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正确地对应当代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就可能在未来现代化、全球化的更新的浪潮中起引导甚至主导作用。世界大同、全球一村的胜境一定会实现。我们要为这样光辉的前景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