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彭刚 参加讨论

(27)Style in History,p.211.
    (28)Robert F.Berkhofer,Jr.,Beyond the Great Story,History as Text and Discourse,p.304,Note19。有人(如伯克霍甫所援引的克劳茨)将解释的一元论视为只有一个最佳或正确的解释,多元论则既包括两个或多个解释不可公度的情形,也包括多个解释相互补充,最终百川归海(full convergence),达到更有效的解释的情形。见Michael Krausz,"Ideality and Ont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History",in W.J.Van Der Dussen & Lionel Rubinoff eds.,Objectivity,Method and Point of View,Leiden,E.J.Brill,1991,p.99。但在我看来,这后一种情形实际上可以归于一元论,一元论不见得要在单个解释中达到最佳或正确,但一元论相信,所有合理的解释都会在不同层面上相互补充,从而为最理想的解释做好铺垫。
    (29)〔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页。
    (30)W.J.Van Der Dussen,"The Historian and His Evidence",Objectivity,Method and Point of View ,pp.163-167.
    (31)That Noble Dream,The "Question of Objectivity" an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Profession,p.595.
    (32)"Six Theses on Narrativ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History and Tropology ,The Rise and Fall of Metaphor,p.41.
    (33)Frank Ankersmit,"On Historiographical Progress',Storia della Storiagrafia,22 (1992),pp.103-107.
    (34)Beyond the Great Story,History as Text and Discourse,p.4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