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试论16—19世纪非洲的普拉佐与奇孔达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伟才 参加讨论

三、普拉佐的衰亡与奇孔达人的演变
    葡萄牙政府在沿赞比西河地带推行普拉佐制度的初衷是将这一地区的土地和居民纳入自己的“帝国”,但种种原因使得葡萄牙统治者的这种愿望无法实现。
    随着普拉佐的增多,控制土地的扩大,葡萄牙统治者实际上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各普拉佐。沿赞比西河地带的普拉佐实际上大多是独占一方,各自为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普拉佐的领主及其家庭实际上已不再是纯种的葡萄牙人,而是葡萄牙人、果阿人和非洲人的混血,这使普拉佐与葡萄牙本土的联系更加松散。为了改变这种趋势,葡萄牙统治者想了很多办法,企图保持和加强对普拉佐的控制以及普拉佐的葡萄牙特性。葡萄牙统治者发布敕令,要求普拉佐只能由长女继承,而继承普拉佐后的长女必须嫁给出生于葡萄牙的葡国公民,否则取消其继承权。葡萄牙政府还把一些普拉佐转让给王公贵族的遗孀、孤女,她们同样也必须与葡萄牙出生的公民结婚。此外,葡萄牙政府还希望通过限制普拉佐继承代数、定期更新产权证明、要求普拉佐领主向葡萄牙政府纳税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普拉佐的有效控制,但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大。
    19世纪80年代列强瓜分非洲的浪潮开始以后,葡萄牙由于国小力弱,在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时总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英国殖民者从南向北的扩张和德国殖民者在东非大量攫取土地的活动,葡萄牙抗争乏力。英国人先后建立南罗得西亚和北罗得西亚,使葡萄牙人在东南非洲的传统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赞比亚东部大片领土长期以来是普拉佐领主们的活动范围,掠夺、贸易一度兴盛。但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东北罗得西亚(28)后,葡萄牙人势力逐渐退出。由于无力向普拉佐提供基本的保护,葡萄牙统治者也难以得到他们的效忠。
    另外,普拉佐制度本身也存在弱点,即便是作为一种非洲化的统治机构也难以维持。首先,普拉佐领主虽然深处非洲的环境,但他们缺乏非洲式的传统权威。作为外来者,普拉佐领主总是与土著的非洲人统治者处于冲突状态,虽然也有一些普拉佐领主的非洲化程度日益加深,但他们仍是一个异于土著非洲人的特殊群体。即便有的普拉佐领主能和当地统治者结成良好关系,但这只是单个的现象,并非整个普拉佐的结构特征。总体而言,普拉佐实际上始终处于一个敌对的、不稳定的环境里,这使它们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普拉佐领主极为倚赖奇孔达人的武装力量,但他们无法长久、绝对地控制这种武装力量。在有强势的指挥官的情况下,奇孔达人的力量实际上并不属于普拉佐领主,而是属于指挥官。从另一个角度讲,奇孔达人的存在实际上是普拉佐领主的最大威胁。再次,大多数的普拉佐直接进行的生产活动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直接生产活动,这就使普拉佐财富的积累只能依靠强征税赋、伴有侵犯性行为的长途贸易、猎象和掠奴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总体结果只能是恶化普拉佐与其他族群的关系,阻碍普拉佐的发展。直接生产活动不足最主要的还会造成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物的供应不稳定,在整个地区食物供应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普拉佐领主往往是让奇孔达人通过武力占有稀缺资源,这无疑也将引发与其他族群的冲突(29)。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此前从事奴隶贸易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大西洋奴隶贸易成为非法活动并逐渐衰退,但印度洋奴隶贸易却仍维持。在大西洋奴隶贸易被禁止,而蓄奴地对奴隶的需求短期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印度洋奴隶贸易有时甚至出现增长势头,从东南非内陆抓捕奴隶后在海岸出卖或进一步斥资将奴隶贩卖至印度洋岛屿仍是高利润的经济活动。这时,普拉佐领主们变本加厉地进行掠奴和奴隶贸易,几乎整个赞比西的普拉佐都参与到奴隶贸易中来,掠卖奴隶成了它们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有的普拉佐领主直接掠买自己土地上的居民为奴隶,甚至有的直接将手下的奇孔达人出卖,这大大激化了矛盾,加快了整个普拉佐体系的衰落。
    18世纪50年代时,沿赞比西河地带的普拉佐一共有一百多个。一个世纪后,只有不到20个普拉佐仍能维持运转,其余大部分领主只能保持对普拉佐名义上的控制(30)。普拉佐尚能维持的时期,无论如何独立反叛,奇孔达人始终还是认某一普拉佐为归属,效忠特定的普拉佐领主。然而,“普拉佐体系的崩溃,使不再受法定奴隶地位约束的奇孔达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认同”(31)。
    一些奇孔达人在有能力的指挥官的带领下,占据土地,建立自己的政权组织,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猎象、掠奴活动,有时也充当雇佣军。卡尼扬巴(Kanyemba)是建立独立政权实体的最著名的奇孔达人之一。他本是赞比西河南岸一个叫坦德(Tande)的部落的人,是一个坦德酋长和一名果阿妇女的儿子,葡萄牙名叫何塞。何塞加入葡萄牙的奇孔达武装并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一名高级指挥官。后来他带着一批奇孔达人回到自己的酋邦,并按奇孔达人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将自己的酋邦从一个坦德酋邦转化为一个奇孔达人酋邦。他还自称“卡尼扬巴尼扬巴(Kanyembanyemba)”,意为“猛烈”,因为卡尼扬巴尼扬巴本身是一种羊吃了会死的植物。卡尼扬巴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获得了大片土地,他手下的武装力量也在原有奇孔达人的基础上通过招收当地人入伍而不断扩张,达到15000人,成为赞比西河一带的重要势力。一位欧洲旅行者记载,“卡尼扬巴随时都会侵袭有任何可取之物的村庄”。而一些当地的长者也说:“卡尼扬巴从来不与当地人自由地买卖奴隶,他总是强迫他们,如果他们拒绝,卡尼扬巴就会派奇孔达人摧毁村庄,杀死所有的老人,并将年轻人抓回自己的堡垒。因为卡尼扬巴的侵袭,坦德人、通加人和恩森加人生活在恐惧里。”
    卡尼扬巴的女婿马特肯尼亚(Matekenya)也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政治实体,拥有一支3000人的武装。另外还有位于太特西北、赞比西河北岸和南岸的马康加(Makanga)和卡拉兹曼巴(Carazimamba),前者拥有一支4000人的武装,后者也有数百名追随者(32)。这些新的独立实体承袭了之前普拉佐运作的一些模式,奇孔达人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既是政治经济统治的核心,也是军事组织的核心。
    还有一些奇孔达人群体四处流动,有的凭借自己的经验继续从事猎象和贸易等活动,有的凭借自己的技能从事搬运活动和驾驶独木舟。但很多奇孔达人群体则除了从事和平性质的活动外,还从事武装袭击活动,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当时进入赞比西河地带的欧洲人报道了多起奇孔达人的袭击事件以及遭奇孔达人袭击后村庄的状况。
    也有一些流动的奇孔达人充当雇佣军,他们参与一些土著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的争斗,根据出价选择支持的对象。居住在今赞比亚东部省的安波人(Ambo)极为信服奇孔达人的武力,当内部出现冲突时,各方总是喜欢寻求奇孔达人的帮助。在安波人的一场争斗中,奇孔达人受雇帮助一方,他们熟练地使用枪支,并且控制自己的射击,消耗对方的弹药(33)。甚至有一个恩森加人,因为妻子被另一个恩森加人强奸并藏了起来,他也寻求奇孔达人的帮助,雇佣一队奇孔达人寻找妻子并报复仇人(34)。
    另有一部分奇孔达人逐渐地融入非洲人族群中,有的奇孔达人回到自己成为武装奴隶之前所属的族群,也有的直接融入所在区域的族群。
    但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这些奇孔达人与一般的非洲人生活在一起,有的还放弃了武装生活的本行,但他们仍然强调自己的奇孔达人背景或者称自己的祖辈、父辈是奇孔达人。有的老奇孔达人会教育自己的子孙,他们是奇孔达人,是战士,是征服者,是勇敢和高贵的。当年奇孔达人用于表明自己勇士气概的将门牙锉缺的习惯仍被一些人保持(35)。直到今天,居住在今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赞比亚三国交界处一带的奇孔达人后裔仍旧唱着颂扬伟大战士和猎手的赞歌,回忆他们祖先的冒险经历,有的甚至还以当年奇孔达人使用的军礼互相问候(36)。一些奇孔达人往往拥有较周围一般非洲人族群高超的技艺和经验,有的善于修理甚至制造枪支,有的对铁器制造非常在行,有的则在狩猎、经商等方面拥有特殊的经验。对赞比西河格文比河谷(Gwembe Valley)一带的物质文化调查发现,一名当地人会使用其他当地人都不会使用的纺织技术,而这种技术就是从奇孔达人那里学来的(37)。特别的技能和经验使奇孔达人在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些奇孔达人虽然融入一般非洲人的族群,但仍旧在服饰、语言、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原有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影响了周围的一般非洲人族群,他们有的模仿政治和经济地位比较高的奇孔达人的生活方式,有的还信仰奇孔达人崇拜的神灵,有的非奇孔达人在与奇孔达人通婚后也称自己是奇孔达人。
    四、提出问题:从奇孔达人看“非洲流动武装”
    综上所述,奇孔达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流动性;拥有武装;以武装为后盾从事威胁性和劫掠性经济活动;以威胁和劫掠所得为主要经济来源;后来逐渐发生变迁和融合。
    非洲大陆上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群武装起来的人们跨越族群和王国的界限,在广大的区域内从事和平与非和平——主要是非和平——的活动,造成广大区域内不同族群人民的流散与融合。这群人往往不事生产,而是在大片区域内进行抢掠活动,同时常常伴以残酷的烧杀。这群人以抢掠所得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从被打击人群中吸收人员加以补充。这群人经过一段时期的流转之后往往会在某地定居下来,或融入其他人群。笔者将这样的人群称为“非洲流动武装”,奇孔达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的流动武装人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