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代精英人物的历史流传而言,尤其是有了准确文字记录之后精英人物形象的历史流传,时代愈后,能够证明其人物存在与事迹遗存的各种史料就会愈来愈多,历史传播的手段与媒介亦会愈来愈丰富,同时,其人物传播主体的扩展性与传播受众的广泛性亦会愈来愈大。但这也造成了一个新的悖论,即在历史传播的主体、媒介、途径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其人物形象却不一定会随着这种进步与转变而愈来愈接近历史,接近真实。与此相反,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与社会原因,其人物面貌虽愈来愈具体,愈形象,这却已经远离了历史真实性本身。⑥ 历史虽是由历史学家来记录并书写的,但即便是世界一流的大史学家,其能够秉笔直书,真正坚持历史记录与历史书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原则,但其历史书写最大程度上也只是接近历史的本原而已,却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历史真实。同时,从历史传播的主体来看,亦不可能仅仅是拥有专业知识的历史学家来实现,其更主要的传播主体构成则是人民大众。而这二者在知识准备与道德理性上的巨大差异性也直接导致了前者的主要贡献是让孙夫人的名字永留史册,而后者的“成果”则是充分发挥了其个人情感上的功能与艺术想象的空间,让万千个新的不同的孙夫人形象得以充分展现。只是无论是哪一种形象,都只是建立在我们真实地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一种模型再现而已。 注释: ①或云《汉晋春秋》曰:“孙夫人者,汉破虏将军(孙)坚之女也,名仁献”。但我们认为其实难副。原因有三:一、《汉晋春秋》现存本为清代三家分别辑佚本,而其本书则在历史上多所散佚,且在流传过程中错讹颇多,与正史内容多有抵牾,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颇令人怀疑;二、《汉晋春秋》的作者为东晋的习凿齿,而为《三国志》作注的为南朝宋的裴松之,按时间论,裴氏晚于习凿齿。然裴氏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道:“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误。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必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按裴松之的上述注书思路,却没有按《汉晋春秋》以补孙夫人名讳之阙,实与理不通。三、若然孙夫人果名为仁献,但按《三国志·吴书·孙破录讨逆传》卷46载:孙坚有一“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而孙夫人为孙坚之正妻吴夫人所生。而一子名为孙仁,一女名为孙仁献。与姓名之学又似抵牾。同时,孙坚之正妻吴夫人所生的四子名字皆为单字序列:策、权、翊、匡,庶子仁亦为一单字,《三国志》中的人物名字亦多为单字命名,而仁献为复数名字序列,与当时姓名之学亦不合。 ②按《大清一统志》卷268载:孙夫人城在公安县,《元和志》载:孱陵县城东五里,汉先主孙夫人所筑。 ③绣林山县西南二里,郡国志旧名岐阳山。相传汉昭烈尝泊舟江北孙夫人于此望之,一名望夫山,又北有刘郎浦,即先主迎婚处。杜甫诗曰:早簇刘郎浦是也。见:清·迈柱等监修,夏力絮等编撰:《湖广通志》卷9“山川、德荆”条,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④其文曰:“有夫人车内抱阿斗,有意投东吴。张飞据鞍马上,叫:‘夫人知皇叔陷了西川,抱阿斗走投江南!’张飞一言相责,夫人羞忏投江而死。”见《三国志平话》卷下。 ⑤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顾颉刚先生在考证孟姜女故事流变时所说的一段话颇为暗合。先生言道:“一件故事虽是微小,但一样地随顺了文化中心而迁流,承受了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我们又可以知道,它变成了各种不同的面目,有的是单纯地随着说者的意念的,有的是随着说着的解释的要求的。”参见其所编撰:《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2页。 ⑥顾颉刚先生在论辩中国上古史传说中的人物时曾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后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时又说道:“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放的愈大”。今之属文虽与顾先生所论及上古传说之人物隶有不同。但结论却颇为相似,上古时代史料缺乏,传说与造假者便可大造声势,继而造成历史人物形象失真甚至是完全假造。但即便后世史料增加,历史传媒固定,大众所接受之历史人物形象亦受历史传播主体、方式、媒介及当时社会诸多因素所制约,故人物形象亦很难是完全客观之人物。以上引文部分参见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自序》及《古史辩》,第一册,北京朴社,1926年版,第52页与第60页。 原文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张尚瑗.三传折诸·左传折诸[M]//四库全书:第1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卷20[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罗贯中,著,郭皓政,陈文新,评注.三国演义[M].武汉:崇文书局. [5]贺复征,编选.文章辩题类选[M].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6]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黄之隽,等.江南通志[M]//四库存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8]臧晋叔.两军师隔江斗智[M]//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9]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