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渐趋强劲,克林顿政府1年来推行的“克林顿经济学”策略取得某些成效。特别是通过提高税收、执行在5年期间削减财政赤字4960亿美元的计划,对刺激私人投资与私人消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在注意到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见好的同时,不能不突出地关注到美国经济界、企业界近两年多来强化调整、优化结构、大力裁减冗员等措施,对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竞争能力,使大多数企业走出困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新闻媒介称这些举措为“广泛的合理化调整运动”,是“美国产业经济史上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是“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前瞻性调整时,在公司、企业界从技术、管理、市场到贸易方面的重大变革”。 在增强开发性投资方面开拓新局面 无论美国或西方的经济专家,都一致认为,企业的开发性投资,是决定国家与经济部门经济竞争能力与长期经济前景的关键因素。美国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这方面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的开发性投资1988年至1991年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1%,而日本和德国则分别为20%与15%。但是最近两年,日本下降到18%、德国基本持平;美国则上升到12.4%,为1985年以来的最高比值。日本三菱银行预言:“从1994年的趋势看,日本、德国将进一步下降,美国还将激增。”从美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上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最近几年处于困境之时,仍坚持拨出投资开发新型汽车。克莱斯勒公司从1986年至1993年投资10多亿美元建技术中心,对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进行全面研究。1993年该公司汽车销售额上升19%。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执行了同样的方针,全都扭转了亏损局面,赢利高达25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康帕克电子计算机公司等一批在前几年赢利极少或处在亏损中的企业,无不通过以较小或持续的开发性投入推动产品更新,以取得扭亏增赢的巨大成果。 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向高技术要效益 美国《幸福》半月刊指出,几年以前,日本在汽车、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等行业里,产业管理的重点、高新技术的应用,都着眼于赶超美国同行业。现在美国的汽车质量与数量已经超过日本,半导体和电子计算机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份额也再度超过日本。据美国的几家企业研究机构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应归功于美国许多公司采用的优化产业管理策略。1960年,美国公司在电子计算机和其它信息处理设备上的投资仅占耐用设备的生产性投资总额的17%。但是鉴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在策略上胜美国一筹,美国公司到1992年把这几项高技术设备投资增加到占耐用品生产性投资的36%,其结果使美国在主要的基本产业和出口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上的产品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兹敦伯格的粗略计算,在这些高技术设备方面的投资所获得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同样数额的投资增加工人所得到的劳动生产率的6倍。从目前的趋势看,美国许多公司对优化投资管理重点的兴趣较20年前已有很大不同。大批企业在投资管理上着眼于增加高技术设备和高科技人员。据全国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说:1976年,美国工业中的计算机专家为8.68万人,10年以后,已达到43.97万人。就全国的就业人数增长率来说为每年2%,但这种高技术行业专业人员的就业人数增长率为每年16.2%。这是最近几年经济部门的调整与改革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特点。 从生产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幅度裁减冗员以提高生产率 从5年前经济衰退开始实行的精简管理层次、改变劳动组织形式以来, 美国有成批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宣布了采取缩减雇员编制、调整公司组织机构的措施。经济衰退的结束,不但没有使全国临时解雇的职工被大量召回,而且宣布大量裁减冗员的公司更多了,裁减的人数也更多了。几乎所有采取改组公司、工厂的经理、董事长们都说:机构“减肥”,使公司的产量效益增加,业务范围扩大,股息红利增加,利润有增无减。1993年,美国企业裁员60万,创造了经济衰退结束后劳工人数锐减的历史纪录。过去10个月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家大的有名气的企业宣布两年或三、四年内减少数以万计的职工。这些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减少非一线生产人员,裁撤辅助工以减少劳工成本,增加用于设备的投资,特别是自动化设备投资。其结果使美国大大加强了产品竞争能力。据统计,以年率计算,美国除农业部门以外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93年第3季度增长了4%,在此基础上第4季度又增长了6.1%。 美国劳工市场上的这种新趋势已成为美国企业“改革运动”的一种新的常规,理由是“合理调整组织形式”、结构要“消肿求精”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态势”。因此,这些公司精简工作的动作大、速度快,措施灵活。公司领导人的口号是“精兵简政之后经济效果就会猛增”。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1993年裁减4.6万名雇员之后,今年将再裁减3万多人。这一计划是根据该公司调整主要产品设计制造的需要而制订的,一旦实行后,除去发给大笔离职津贴外,还能从改善产品设计,增加对市场供应新品种电子计算机以及初步结合的多媒体产品份额中大量赢利。施乐复印设备公司在1993年圣诞节前宣布裁减1万名职工,公司为此不惜花费10亿美元遣散费而另组新型生产线,争取在新的一年实行“管理、生产双革新”,使“经济效益翻番”。通用汽车公司、电子数据系统、通用电话公司、太平洋贝尔公司、埃特纳人寿保险公司、弗里特金融公司、吉列刀片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多种行业多种部门的企业全都在最近几个月里宣布了精简机构、调整组织计划。他们把精简人员之后所压缩下来的成本与调整生产组织、采用高新技术列为不可分割的总体计划,并且把改革管理方式作为取得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例如惠普公司,曾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领先于同行,80年代后却落后于竞争对手。惠普公司通过分析企业运转环节,发现其管理分散、冗员与机构臃肿、办事手续过多过杂是致命弱点。因此通过改革体制、简化制度、减少层次、裁减人员,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和对市场的适应性。这一大刀阔斧举措使该公司1993年利润增加53%,达到13亿美元。美新闻媒介目前已把这种改革称作“减肥增利”,看来不无道理。 官、企、学结合推动了美国的企业调整运动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一直把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放在首位,在对外政策上,除了有关直接安全问题的一切事务外,在所有外交政策的处理上,都同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压对手开放市场联系起来。从历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状况看,克林顿政府做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从宏观调控方面紧紧抓住有关直接拔款、税收优惠、政府与企业合作等方面完成的转变,1993年至1998年每年要安置10万军工转“民工”的任务,而且直接掌握制订战略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高科技计划,直接负责谈判的跨国公司打开国际市场而向有关国家施加压力,亲自派高级官员向沙特等国促成军用飞机和民航飞机的大笔销售。美国行政当局与国会还直接多次邀请企业界、经济专家研究经济政策、促销战略以及科技与生产结合等重大问题。克林顿政府今年3月中旬组织国会参院的广泛讨论,更加深入地推动了官、企、学合力推进企业政策的改革调整。在这次会议上,施乐公司等一批公司的主管人员和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加滕等一批高级官员以及华盛顿大学商业研究中心主任默里·韦登鲍姆等一批学者达成了共识,三方将全力推动企业的深入改革、发掘和利用内贸外贸的各种机会,以加强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美国进出口银行去年拿出170 亿美元支持企业对外促销,今年还将协助小企业开拓海外潜在市场。加滕于上月还为美国企业在亚洲开拓120亿美元的出口市场进行广泛游说。这些动向,都反映了美国企业界的新的竞争态势。 贸易意味着就业机会。今年6月4日,克林顿总统在每周的广播讲话中对美国人说:“现在我们开始看到成果,我国的经济正在稳步增长。自本届政府在1993年1月就任以来,已创造了300多万个就业机会。我们目前创造私营部门中新就业机会的速度为上届政府的7倍。” 但是美国企业界面临的困难不少也不小。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对手也都在调整商贸战略,准备与美开展新一轮竞争,美国的经济结构中的难题远非短期所能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