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词系从日文中引入中国,相对于康有为、严复二人,王国维具有日文上的优势。1898年王国维来上海进入《时务报》馆工作,为学习西学,工作之余入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同学中有樊炳清诸人,学社聘请日人藤田丰八(剑峰)为教授,田冈佐代为助教,讲授日文及数学等科目。1898年6月底王曾致函许同蔺说:“弟学东文,因事冗所进甚浅,蒙教习藤田君垂爱,屡向穰先生说弟事多,于学问非所宜,嘱以旬报或日报译东报事弟,庶得一意学习。”[12] (P10)《静安文集续编·三十自序》回忆在东文学社时,“是时社中教师为日本文学士藤田丰八、田冈佐代治二君。……社中兼授数学、物理、化学、英文等,其时担任数学者,即藤田君。”王哲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曰:“二十二,入《时务报》馆,兼学东瀛、西欧文字,好叔本华、尼采之书,是为先兄治新学之始。”1900年冬罗振玉应张之洞之召赴武昌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学堂监督,次年春王与樊炳清应罗之邀为该校译述讲义及农书,并创办《教育杂志》于上海,大量译载日文中有关教育法规、教科书、讲授法著述。因此,从王国维早年就学的情况而言,他不仅精通日文,而且直接受教于日本学士,对日文及日本译著的西学书籍当有更清楚的了解。“科学”一词系日本人最先使用,故能直接阅读日文、又亲受教于日人的王国维就有可能直接借用日人使用的“科学”一词,并且在对该词词义有比康、严二人更为准确的理解。故称王国维为近代中国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人,无论是从有确切时间可考的文献上,还是从其主观具备的条件而言,应是可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