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的反洋教文本及其传播(2)
二 周汉反洋教文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首先是因为有特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在当时,晚清社会的几乎整个阶层对传教士、洋教、教民都是敌视的,而且在全国已经发生了相当多的教案,由此形成了一场运动。因为洋教伴随着西方势力,深入中国,本来具有“侵略特质”;传教士利用治外法权,强占民间地基和房屋,甚至公然干涉地方行政;基督教文化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有相冲突的方面。所以,教案持续不断,而清朝地方政府在处理教务纠纷时,缺乏一贯和具体的政策,遇事临时处理,比较被动和软弱。关于这一方面,许多文章作了专门的探讨和论述,这里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周汉反洋教文本与其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周汉文本的特征是其产生极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周汉在19世纪最后10年,撰著、印刷的反洋教文本种类多、数量大。一般而言,刊印数量的多少与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刊印的数量越大,其传播的影响力就越大。根据民国时期宁乡县地方志记载,周汉“著书辟教揭通衢,先后数十种”[16](P245)。比较明确的数字,如王明伦的选编,所选的周汉宣传品为33种[17](P175~229),吕实强则认为是32种,刘泱泱罗列的现存周汉印刷品为43种[18](P383)。依笔者愚见,周汉撰著的主要宣传品可考的不下50种。“其中仅《鬼叫该死》一种,在湖南便刊了80万册”,“至于其他各色各样的歌谣揭帖,他随手写了下来,随手粘贴到街头墙壁上去,种类尤多”[10](P39)。总的来说,周汉文本种类繁多,印刷的数量也十分惊人。 周汉文本的特征,一方面是文本内容的主旨突出。尽管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主旨又是明确的,都涉及到中国官、绅、民安身立命的问题。这些文本迎合了他们强烈自卫和反抗的情绪与需求。周汉文本内容可分为文字内容和图画内容。本文以周汉的《辣手文章》[11](P1284)等33种文本为依据,对其文本进行了粗略统计。结果显示,周汉文字文本的核心词是卫道和保皇、保种、指斥洋教和批评官府等几类。或者说,维护道统和法统、鼓动打击“洋教”和指斥“洋教”罪恶等词语出现的频次最高。在1889~1898年间,周汉还撰刻了大量的图画,有代表性的有“谨遵圣谕辟邪附全图”,共计32幅,笔者所见的为30幅。其中,苏萍著作附插图29幅[19],《教务教案档·湖南教务》附图1幅,另2图未见。鼓动打击类,如“打鬼烧书图”、“铁笔扫邪图”等23幅,比例为72%;指斥类,如“猪叫取胎图”、“小儿失肾图”等7幅,占22%;未见的2幅,占6%。在图画文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鼓动惩罚洋教类词语,次之为指斥洋教罪恶类词语。因此,文字和图画表达的主题或落脚点就是鼓动反“洋教”。这正是周汉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向受众传递的主要信息。他强调这几类词,就是为了增加其信息的强度、对比度和重复率,以增加受众的注意。刺激占优势的信息,如强度大、对比度大、重复率高、新鲜度高的信息,容易被受众理解为重要的信息[20](P184),只有这样的信息,“才能引起受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21](P350)。 另一方面是周汉反教文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目的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方面:一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其内容表达,一是更有利于文本的广泛传播。同时,周汉文本的表现形式本身也蕴含诸多信息。对此,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如采用多种体裁形式;既有文字手法,也有非文字手法如图画,还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形式如图画附对联等等;有第一人称的表达,也有第三人称的表达;有真名真姓表达,也有假托表达;有文雅之词表达,也有粗俗之词表达等等。具体说来,(1)周汉文本采用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如白话说唱、诗歌、小调、对白、对联等。多种多样的体裁有助于广泛传播,使受众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鼓动。(2)文本的落款人物类别繁多。有假托的古代先贤忠臣名将之后代、现任官绅和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有反“洋教”的绅民,也有自我悔悟的教民,多元化的人物会使受众领悟到反“洋教”的广泛性。(3)还采用图画文本形式,有些甚至是彩色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因为图画形式作为视觉艺术,直观形象,有强烈和持续的视觉效应。 周汉的反洋教文本目的是将反洋教的主旨多途径表现出来,使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得以展现和传播,使其文本传播效应最大化。周汉文本设定的主要对象是下层百姓,所以,将崇儒黜邪、夷夏之防、男女大防、保种、反对洋教等观念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广大的下层百姓,是周汉关照最多的问题。周汉文本通俗直白,多用俚字俗语,形式多样,以此来鼓动下层百姓。中国农民具有内向和封闭的特征,农民的心理向度是单一的[22](P82);中国农民的文化水平也非常低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目不识丁,情感朴实,易受外部的影响。 概括起来说,周汉文本的特征是主旨分明,言辞激烈,形式多样,受众设定,数量繁多。毫不夸张地说,周汉文本汇集了当时几乎所有反洋教的论说,包括自我创作。周汉本人也成为晚清反洋教言论的“集大成者”。 周汉文本的特征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传播效果,周汉“创造”的这些文本有很强的煽动性和鼓动力。此外,周汉的各种文本是免费发放的。文本通过会党成员、游民、船夫、商人和兵勇等,借助于便利的长江水道及其发达的支流,迅速流向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省份。所以说,周汉文本的传播速度快、时间长、空间广、影响大。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