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世界古代军事后勤思想说要(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武文 参加讨论

五、军队装备和辎重 军队装备的好坏和辎重的多寡,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因此,古代兵家无不重视这一重大问题。罗马的维该提阿斯甚至建议,假若一个联队的士兵不仅有训练,而且“当出发时都穿着整洁的服装并带着精良武器的话”,应给予该联队长官以奖赏,以表彰他对部下的关怀和卓越的本领。(2·12)
    古罗马小西庇阿(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关于军队装备和辎重的改革,很有意义。他鉴于当时罗马军队的腐化,首先清除军中的商贩、妓女、预言者和占卜者等闲杂人员;还下令砍掉所有多余的车辆、驮兽和货物,使部队灵活化。其次,他统一了军队的食具装备,规定每个士兵只能携带一个烤肉铁叉、一把铜壶和一个杯子,使部队轻装化。第三,他要求士兵吃苦耐劳,训练从严。士兵行军时不能乘驴,他说:“一个连路也不能走的人,在战争中你们能够希望他做什么呢?”士兵洗澡、涂油都要自理,不许别人帮助,他讽刺地说:“只有没有手的驴子才要别人替他们洗刷。”小西庇阿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马略继承了小西庇阿的整军思想,对罗马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就士兵装备的改革方面来说,他统一了背囊,增加了工兵作业的工具,这有助于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帝国时代的维该提阿斯认为,“军团应自己携带一切用以应付任何种战争所需要的东西。”(2·25)他还主张部队应有各种匠人以及制造武器的作坊。按照他的思想,在罗马军团中实际存在着一支后勤队伍。
    维该提阿斯在军事装备上的一个新的创见,是他第一个提出了海军服装和舰船的保护色的问题。他说,侦察舰的表面应涂以海波色;水手和海军战士的服装也应是海波色的。看来,现代海军服的保护色是有很古的起源的。
    六、以饱待饥、因粮于敌 孙子说:“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治力者也。”(《军争篇》)孙子的“以饱待饥”的思想,在考底利耶的思想中也有,不过是从相反的情况提出的。他说:当军队为饥饿所折磨时,国王应保护自己的军队,即应避免与敌人战斗;相反,如果敌人遭此处境,则应立即歼灭之。以饱待饥,这是普遍适用的战术原则。但对饥饿之敌是采用拖延战术继续消耗其粮秣,还是打速决战立即歼灭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庞培与凯撒的法萨卢战役中,前者饱而后者饥。庞培企图“利用粮食的缺乏以削弱敌人”,因而他“决定拖延战争,迫使敌军由饥饿而发生瘟疫。”这本来是正确的决策,但他的正确方针却被好战的部下所破坏,反而采取了敌人所渴望的速决战,结果惨败。后来,在共和派的喀西约与布鲁图同后三头的内战中,由于前者饱而后者饥,共和派也是“希望以军粮缺乏继续消耗敌人(指后三头)”,打消耗战。但他们重蹈庞培错误的覆辙,最后导致共和派的灭亡。饱与饥只是胜与败的条件,但如果统帅的战略正确,饥者也有可能战胜饱者,战史不乏其例。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是孙子的又一重要后勤思想。“取用于国”,就是靠本国供应给养;“因粮于敌”,就是从敌人那里掠夺粮食。特别是域外作战,更多的补给要靠“因粮于敌”,正如孙子所说:“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篇》)波斯国王薛西斯远征希腊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谷物收成的季节,因为选择这个季节进军,“在任何地方也不会遇到饥馑”[7];另外,他又想到他所要进攻的民族是务农的民族。薛西斯的这些考虑,就是要靠被占领区的粮食来弥补自备给养的不足。他是一方面靠自备粮秣,一方面靠掠之于敌。在历史上有些名将,常常把自己的给养寄托在“因粮于敌”上。凯撒向希腊进军追击庞培时就是如此。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以敌人丰富的资源对抗我们军需的缺乏。”[8]庞培本来想以饱待饥利用拖延战术把凯撒饥饿的军队拖垮。但犹豫不决的庞培为部僚所左右,终于没有拖迟时间而同凯撒交战。凯撒是渴望通过战争取得两个收成:一是粮食,一是胜利。这次战斗(法萨卢战役),凯撒采取了焚舟破釜的办法,毁营拔寨,同庞培决一死战。结果,陷之死地然后生,获得了最后胜利。凯撒直捣庞培的营垒,在那里吃了庞培的晚餐。亚历山大东征,只带30日的军粮,他也是把自己的给养寄托在“因粮于敌”的后勤战略上。
    七、探察敌人后勤的虚实、知彼知己 在战争中,对敌人前线的军力容易了解,但对其后方的人力和物力则难以估计。因此,探察敌人后勤的虚实,知彼知己,对争取战争的胜利是很重要的。《孙子兵法》强调“用间”探察虚实,了解敌人。古代印度考底利耶在用间方面,可以说在古代世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不仅想尽一切办法探察敌人的虚实,而且利用密探进行种种破坏。例如他说:应该利用敌人在狭道单行行军的有利时机,探察敌人的数量、粮草、行装、炊具、旗帜和武器,掌握其虚实。但对我方的实际情况,则应竭力保密(10·2)考底利耶把大量的密探派到外国去,扮演各种身份的人进行侦察破坏活动。例如他说:隐蔽在森林中的密探,应在只能单行进军的狭路上破坏敌人的运输线,袭击通过这里的运送部队、援军、粮草、牲畜以及饲料的载重车队。总之,他们无所不为:破坏储备、扰乱军心、切断交通等等。
    八、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一般是在强敌锐不可挡的情况下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它可以断绝敌人的给养供应,致使其失败;但这种办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波斯大流士远征西徐亚时,游牧的西徐亚人就实行了坚壁清野。当大流士深入西徐亚的荒漠草原后,发现中计,急速撤归,遂免于难。中国古代有不少兵家和谋臣(包括孙子在内)提出过坚壁清野的思想,但波及的范围较小。大规模的坚壁清野的战略,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波斯的希腊雇佣兵将领迈农提出来的。他是希腊人,深知亚历山大的锐气,力主坚壁清野。他在军事会议上说:“波斯方面最好把部队转移;用骑兵践踏粮草,全部毁掉;放火焚烧地里庄稼,甚至连城市也别留下。这样,到处没粮没草,亚历山大就无法在这一带立足”。[9]在军事会议上,意见发生分歧。波斯将领阿西提斯反对说:“他决不允许自己的房子有一间被烧。”[10]出席会议的将领支持了他的意见。战斗的结果,波斯失败,阿西提斯败逃自杀。他之所以自杀,据阿里安的评论,“因为波斯的失败似乎要归咎于他。”[11]这一看法表明,迈农的坚壁清野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
    历史上的成败虽然已成往事,但它却给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历史的启示,可以开拓现实社会人们的视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