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英美特殊关系时期的矛盾(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袁红 参加讨论


    美国要称霸全球,除了同苏联争夺战略重点欧洲外,还要争夺亚、非、拉地区,这必然与战后竭力保持殖民地的英国产生矛盾。
    英、美争夺殖民地的矛盾首先表现在“第四点计划”与“科伦坡计划”上
    早在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就提出利用美国经济和科技优势,同英、法争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设想。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为18个拉美国家提供了4000万美元的“援助”,从而为美国控制拉美地区铺平了道路。罗斯福政府的成功,促使杜鲁门政府“开发”整个不发达地区的野心膨胀。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发表就职演说, 提出了美国对外扩张行动主要原则。他着重讲述了其中的第四点:“为了使我们能够利用现有的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改进和发展落后地区,我们必须着手拟定一项新的大胆计划”[7],这就是“第四点计划”。从1951 年~1953年,美国向3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2445名技术人员,拨款经费达4.1 亿美元。
    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引起英国政府的严重不安。英国为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早在1940年3月, 曾提出所谓“殖民地开发及福利事业”的政策。但无论是在二战期间或战后,英国不仅拿不出钱去“开发”殖民地,相反还要动用它们的英镑去结存。1948年1月, 英国成立了“殖民地开发公司”,主要从事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开发”活动。但由于资金短缺,不久便被迫向美国控制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谋求贷款。美国一心想打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授意银行提出苛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决心以自己的经济发展计划来对抗美国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英联邦外交部长会议在科伦坡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邦咨询公司”。1950年11月,该公司制定“南亚及东南亚合作经济发展科伦坡计划”,估计全部费用为18.68亿英镑, 主要用于开发农业和原料生产以及发展交通运输业。英国指望凭借英美“特殊关系”从美国获得部分资金。1951年2月,美国则公开表示, 准备按“第四点计划”与有关缔约国缔结双边协定,进行技术“援助”,给了英国当头一棒。 1952年3月,美国欣然“应邀”参加“科伦坡计划”在卡拉奇举行的年会,并成为正式会员国。美国实际上控制了“联邦咨询委员会”。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竭力向东南亚扩张的结果,使英国处于显然不利的地位。昔日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及自治领地相继“脱离了英国轨道转入正在升起的美国超级星球的引力场”[8]。 这说明美国以“援助”为手段,削弱了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
    其次,美国政府尽可能地利用朝鲜战争的时机加强对英国的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控制,削弱英国的影响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趁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之初,竭力排挤英国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势力。1951年9月1日,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缔结澳、新、美安全条约,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却被排斥在条约之外。在经济上,美国垄断资本利用英美的“特殊关系”,打进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如到1952年,美国占外国在加拿大投资额的77%,而英国则急剧地下降到18%。
    再次,英、美对第三世界的争夺还突出地表现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上
    1956年,独立之后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是对英、法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在英国看来,苏伊士运河是“英帝国的大动脉”,“对自由世界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英、法为了夺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于1956年10月31日发动了苏伊士运河战争。但美国自战争之日起,便说英、法的进攻是“错误的行动”。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利用国际会议的机会猛烈地反对英国‘殖民主义’”[9]。11月1日,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一个既适合亚、非、拉国家愿望又便于排挤英、法的停火决议案。2日,该案即得以通过。 艾登对此深表伤感:“在联合国带头采取反对以色列、法国和英国的不是苏俄,也不是任何阿拉伯国家,而是美国政府。”[5](P340 )由于美国从中作梗,运河战争以英、法的失败而告终。英国的失败使英国在中东的势力遭到严重的削弱。战后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中东问题发表了特别咨文,即著名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宣称“目前中东地区出现了真空,美国一定要在苏联之前填补这个真空”[10]。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在中东进一步排挤英、法,抵制苏联,妄图独霸中东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在艾森豪威尔主义宣布后,美国加大力度同英国争夺中东地区的控制权。
    
    英美为了遏制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才建立了“特殊关系”,但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对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更加敏感,在对待社会主义阵营的态度上,英国与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首先,英美的分歧表现在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
    1953年,赫鲁晓夫执掌苏联政权,苏联的外交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产生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趋势。此外,1953年8月,苏联仅晚于美国9个月时间制成了氢弹,苏、美都有了核威慑力量,这使西方阵营面临着丧失对苏基本优势的危险。面对新的情况,美国却继续实行“冷战”的政策,甚至宣称用“大规模报复行动”原则,即以核武器威胁苏联的战略。
    面对开始变化的国际局势,英国从维护本国的利益出发,力图摆脱美国的束缚,同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接触,以求在苏、美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在促进东西方关系缓和的道路上,英国起了“带头羊”的作用。邱吉尔多次公开建议召开与苏联的最高级会议,以缓和“冷战”紧张局势。英国认为对人民中国及苏联的贸易是对英国人有切身重要性的贸易[11]。在英国的推动下,1955年7月,日内瓦会议得以召开, 它对于促进东西方之间的对话,缓和“冷战”局势是有益的尝试。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事实上,它为东西方之间增加交往开辟了道路。”[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