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民族精神的呐喊(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李宏图 参加讨论

针对德意志民族对法国文化的拙劣模仿,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莫泽尔写下了《论法国的影响》一文,指出,法国的文学、艺术以及风俗习惯都强烈地影响着德意志的王公贵族,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德意志年轻的一代,长此以往,德意志民族将不复存在。著名戏剧评论家莱辛悲愤地指出:“我们德国人还不成其为一个民族!我不是从政治概念上谈这个问题,而只是从道德的性格方面来讲,几乎可以说,德国人不想要自己的性格。我们仍然是一切外国东西的信守誓约的摹仿者,尤其是永远崇拜不够的法国人的孝顺的崇拜者,来自莱茵河彼岸的一切,都是美丽的,迷人的,可爱的,神圣的;我们宁愿否定自己的耳目,也不想作出另外的判断,我们宁愿把粗笨说成潇洒,把厚颜无耻说成是温情脉脉,把扮鬼脸说成是作表情,把合折押韵的‘打油诗’说成是诗歌,把粗鲁的嘶叫声说成是音乐,也不对这种优越性表示丝毫怀疑。”〔8 〕尤利图斯·莫泽尔也强烈反对对法国文化的模仿,一再告诫人们要从对法国文化的过度崇拜中扭转过来,要关注本民族的历史、文学、习俗,以便发展起德意志民族自身的文化。他曾撰文嘲笑对法国文化的幼稚模仿,明确指出,对其他民族的尊重与学习仅仅只是为了发展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如果一味去模仿法国文化将会有损于德意志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情感。他说:“通过模仿,我们能成为第一流的模仿者,而事实上最成功的模仿者也只不过如聪明的猴子。”〔9〕因此,他认为, 没有什么能比对法国文化的可笑模仿更为可怕的了,德意志民族的当务之急是要培植、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178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发表了《关于德意志文学的一封信》,攻击和贬损德意志文学。尤利图斯·莫泽尔看后当即写下了《论德意志语言和文学》一文,奋起保卫德意志民族文学。莫泽尔承认弗里德里希对德意志文化落后的陈述是对的,但坚决不同意他对德意志文化的贬损,认为这种贬损本民族文化的做法将无济于改变现存的文化落后状况,发展德意志文化。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德意志民族是否真正有必要依赖于其他民族来发展自己的文化?第二,我们德意志民族是否还有值得被发扬光大的文化?他认为,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落后不在于自身没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恰恰是因为从中世纪以来过多地接受了外国文化,他说:“为什么德意志在中世纪宫廷抒情诗时代衰落了,或者在语言和良好的艺术方面仍落在后面,我们认为真实的原因仿佛主要在于这个事实,即我们一直受着讲拉丁语学者的教育,他们鄙视我们民族的丰硕成果,或只愿选择意大利和法国低劣平庸的成果来改变德意志的习俗和艺术。我想,我们要比我们至今已经做的更多地利用我们自己的成果,要从我们国家自身之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借用我们邻国的艺术仅仅在于用它服务和改进我们独特的创作,……我们必须利用我们自己的东西,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10〕他还这样比喻,我们的气候使得我们有着很好的自然植物,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培育它们,它们必定能长成伟大而壮美的植物。德意志人民要在本民族的这块肥沃土壤中培育本民族文化这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一味模仿和效法外国文化。莫泽尔的文章发表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得到知识界的好评。历史学家约翰·冯·米勒说:“莫泽尔已极巧妙地反对皇帝,保卫了德意志文化。”格累姆说:“我已经阅读了我们的莫泽尔的文章,他用明确的语言把真理告诉了国王。”〔11〕
    
    这一时期,德意志知识分子不仅从情感上强烈反对德意志民族对法国文化的模仿,他们还从民族共同体的学理研究出发,在更深更高的理论层次上回答了民族特性与民族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与发扬本民族文化等问题,从而肯定了德意志民族进行文化抗拒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强化了德意志民族进行文化抗拒的信念与决心。
    什么是民族,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应是什么?德意志思想家赫尔德认为,民族是一种有机的、自然的共同体,它的基础是精神的和文化的。在他的很多著作里,一再表达道,民族是自然生长而成的一种有机体,不是人为的一种创造。他常常把民族类比为自然界的植物或动物,并使用“民族植物”、“民族动物”等词汇来表达民族所具有的自然特性。作为一个有机体,它也象自然界其他的生命有机体一样具有着一定的变化的法则,成长、成熟和衰老则是它的基本特征。既然如此,那么这个有机体的生长、成熟和衰老的生命周期是依靠什么力量来进行,对此,赫尔德进一步解释道,每一个有机体都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代代遗传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创造和调节着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周期和形式。具体到民族有机体来说,这种力量则为民族魂或民族精神。在赫尔德看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有机体的中心和根本,民族精神的存在使得每一个民族有机体成为一个单独的存在,一种独特的个体。由民族精神所决定,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的特性。这种特性凸现在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上,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风俗等民族文化综合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性。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各个民族特性不同,文化亦不同,而且,它各自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是自然的、正常的,由此,赫尔德更进一步认为,每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是由该民族自身所决定的,人们不能人为地对民族的发展订立规则,划定界限,它的进步与发展只是在自然所赋予的界限之中,在这个有机体本身所蕴含的内在力量之中,即每个民族的进步将仅仅建立在这个民族特有内在秉赋和先天能力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一个民族局限和服从于后天人工所制定的各种限制,模仿其他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扼杀自己的民族精神,丧失自身的内在秉赋和能力,这个民族的真正幸福和持久的进步则将成为泡影。所以,赫尔德一再坚持,每一个民族将按照他们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及内在本性去发展自己,他们自身有着衡量他们自己进步和完善的标尺。他说:“任何个人、国家、民族的历史都彼此不同,所以,在他们看来,真理、美丽和杰出也各不相同。如果人们不去寻找自身的方式,如果盲目地把另一个民族视为模式,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枯萎而死。文明主要存在于一个民族的潜能之中,也在运用这种潜能之中。这样,“一个民族的幸福不能强制地施于其他民族,每个民族的自由花朵必须由他们自己亲手来采摘,每个民族必须从他们自己的愿望、欢欣和热爱中获得幸福”。〔12〕正因为如此,赫尔德强烈反对模仿外国文化,反对把民族文化建立在外国文化的基础上。他说,德意志从未受过外国的蹂躏,但现在却拚命模仿外国文化,“这些热心肠的德意志人甘愿卑屈地接受、羡慕这些无价值的礼物(指法国文化--译者),他们忘记了他们自己拥有更好的资质。所以德意志是一个保持着分裂的国家,始终对别国感兴趣,始终模仿其他国家,它从未能清理和运用它所具有的力量,去实现它真正的自我或通过自己的优点获得利益。一种文化如果不是从民族自身的环境和民族的必需中生成,它将缺乏生命活力,或将被湮没。”〔13〕
    与赫尔德同时代的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莫泽尔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民族精神”,认为,在每一种组织中,必然存在着一种伟大的普遍的观念,从本质上说,它代表着民族观念的充满生机的力量。如果这种观念占据着所有人的心灵,如果它成为民族的信念、民族的政治信条,那么它也就成为民族精神。他说,现在德意志就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对此,思想家哈曼等人进一步发挥道,民族精神实质上就是一个民族的秉赋,是一种自发的创造力量。它是伴随着民族与生俱来的,不能也无法从其他民族的文化模式中学到,民族秉赋具体体现在民族文化、特性、气质等内容上。显然,这种阐释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意义。德意志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民族文化,他们不能去模仿外国文化,因为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是无法从学习外国文化当中培养形成的。因此,现在德意志民族必须停止对法国文化的幼稚模仿,不能让法国文化影响甚至毁灭德意志民族优秀的精神气质,妨碍德意志成为一个统一和伟大的民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