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客观公正的评价。数百年来,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褒贬毁誉者皆有之。对此,书中指出“哥伦布研究中的这些多元论观点,恰好说明哥伦布这一伟大历史人物,在现实的人类面前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第447页)。 该书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哥伦布其人其事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书中认为,哥伦布在新大陆的最初两年是结好印第安人的,只是后来有人向国王告发他,说他对西班牙人“太残忍”,而对印第安人“太仁慈”,直接威胁到他的前途和事业,才迫使他违心地改变了做法:“不再去惩罚罪行累累的西班牙匪徒,反而去惩罚无辜的印第安人受害者了”(第699页)。但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结好印第安人的初衷。 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掠卖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在书中都受到了谴责,并指出他是第一个向印第安人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的人。但是,哥伦布毕竟是航海家和探险家,他与嗜杀成性的征服者科尔泰斯之流是有很大区别的。另外,哥伦布在新大陆始终允许部下与印第安人作两厢情愿的不等价交换;但他严禁部下抢劫或用破瓷片去欺骗印第安人,否则要受到割去耳鼻的严厉惩罚。因此,他与德雷克之类的大海盗杀人越货的劫掠行为,也是不同的。 为了充分说明哥伦布伟大航行的历史价值,本书在最后一章《全球历史的发端》中,将哥伦布等人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书中指出:“15-17世纪伟大航海家和探险家们通过驰骋大洋的一系列壮举所创下的丰功伟绩,从根本上打破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各个大陆的封闭状态,特别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联成一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第723页)。这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与其他先期到达美洲者的最大区别之一。 《全传》一书既有上述诸多特长,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其一,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特别是有关哥伦布的一些重要文献尚未引入国内,该书在涉及哥伦布同代人的著作时,多半转引的是第二手材料。这样,在未能掌握全部“既有的事实”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正确判断。 其二,在第62章《五百年来的褒贬》中,作者对国外研究动态多有详述,但对国内研究状况却未涉及,显然是一个疏漏。同时,80年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高级职员约瑟夫·贾奇等通过考察,重提哥伦布首航登陆“萨马纳礁”说,对我国学者有较大影响。但此说已为巴哈马学院尼尔·西利教授所否定。西利在对萨马纳礁岩心样品进行地质学检测之后指出, 该礁的形成还不到300 年的历史(注:《图解美国史》1991年1~2号,参见《世界中世纪史研究通讯》总第7期,第52页。 )。因此,哥伦布首航登陆时,萨马纳礁尚不存在。《全传》对这一最新研究动态未曾提及,望在该书再版时予以补充。 其三,哥伦布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来存在着多元论的观点。对于学术问题应有宽容气度。《全传》虽然承认多元争议有助于哥伦布研究的深化,但在行文中对于不同见解却不够宽容。 其四,作者在附录中列有一些颇有价值的史料,却无哥伦布年表,实为又一疏忽。因为作为传记性作品,为使读者综览其一生概貌,应有传主的记事年表。望以后予以弥补。 综上所述,《哥伦布全传》是我国学者在较为艰难的条件下研究的新成果,似乎可以说是国内哥伦布研究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我国学者与国外同仁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差距。相信随着新的信息的获得,该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将会不断修正和完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