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战后初期斯大林大国合作政策的结束(根据新解密的档案材料)(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欧中亚研究》 张盛发 参加讨论

1947年7月6日深夜,苏联驻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芬兰的大使同时得到本国的指示,要他们向上述国家党的领导人铁托、拉科西、乔治乌-德治、贝鲁特、哥特瓦尔德、季米特洛夫、霍查、库西宁等转达联共(布)的建议:“联共(布)中央建议在7月10日以前不要答复英国人和法国人(指英法发出的参加巴黎经济会议的邀请--引注),因为鉴于苏联不参加,有些国家的朋友(指一些国家党的领导人--引注)反对参加7月12日召开的会议。”(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案卷270,页码142,转引自纳林斯基:《苏联与马歇尔计划》,第17页。)7月7日夜间,苏联大使再次向上述国家党的领导人转达联共(布)中央的急电:“苏联政府得到的有关7月12日召开的巴黎会议性质的材料证实了两个新的情况。首先,会议组织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打算对他们那个不尊重小国主权和经济独立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作什么修改。其次,会议组织者们实际上试图以制定欧洲复兴计划为幌子建立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鉴于这两种情况,联共(布)中央撤销7月5日发出的电文,并且建议拒绝参加会议,亦即不要向会议派出代表团。各国可自己斟酌提出拒绝与会的理由。”(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全宗3,目录63,案卷270,页码158,转引自纳林斯基:《苏联与马歇尔计划》,第18页。)
    为了抵御马歇尔计划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冲击,防止东欧可能出现的对苏离心倾向,同时考虑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经济格局的影响和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所可能遭到的经济损失,苏联在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立即开始着手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对东欧国家进行政治安抚和经济援助。
    7月上中旬,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苏捷双方就两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了谈判。两国领导人决定尽快签订一项长期贸易协定(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页。)。12月11日,苏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为期5年(1948~1952年)的供货和支付协定,规定两国每年的贸易额为500万捷克克朗。同时签订的贸易和航行协定,规定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此外还签订了两国科技合作协定(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7月10日,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了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7月15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和匈牙利供货和支付协定。还签订了苏匈贸易和航行条约,两国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页。)。
    7月中旬,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项经济协定,给予后者600万美元的贷款以供其购买轻工业、林业和农业机器(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191页。)。
    8月4日,签订了苏波贸易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向波兰提供大量的棉花、铁矿和锰矿石、石油产品等。波兰则向苏联提供焦炭、纺织品等。1948年1月26日,苏波两国又签订了1948~1952年的为期5年的贸易协定,规定双方的贸易量将在未来5年内达到5亿美元。而在此前的3个月,苏联已经向波兰提供了一笔为期10年的总数为2 800万美元的贷款(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的苏联与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183页。)。
    8月25日和26日,苏联又分别同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注: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5页。)。
    通过上述协定,苏联“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注:普赖斯:《马歇尔计划及其意义》,纽约,1955年,第29页,转引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第一编,第三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0页。)。据统计,1946~1947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的贸易急剧下降(注:涅任斯基:《社会主义联合体的形成》,第192页。)。
    苏联为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而与东欧国家在这段时间内签订的贸易和经济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它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所作出的第一个反击。
    1947年9月,根据斯大林的旨意,苏联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国和意大利等9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一起,在波兰的什卡拉尔斯卡-波伦巴的小城召开各党代表大会。日丹诺夫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报告的中心思想就是提出了“两个阵营”的理论。非常值得指出的是,这份报告是经斯大林事先审阅并多次修改后完成的。在日丹诺夫报告的初稿中还没有“两个阵营”的说法。它只是说,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的结果的话(注: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存和研究中心,全宗77,目录3,案卷91,页码2~4;案卷94,页码2~4、51~53,参见吉比安斯基:《共产党情报局是怎样成立的》,第146页注75。)。在后来的修改中陆续出现了诸如“反帝阵营和民主阵营”、新阵营”和“新民主”以及“苏联--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支柱”,苏联同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阵营”等提法和措词。最后的提法是:“战后政治力量的新的组合和两个阵营--帝国主义的反民主阵营和反帝的民主阵营--的形式。”(注: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存和研究中心,全宗77,目录3,案卷94,页码50~92;案卷91,页码13~14、案卷94,页码58;案卷94,页码1~49,参见吉比安斯基:《共产党情报局是怎样成立的》,第146~147页。这里还有一份尚未得到证实的题为《斯大林同志1948年3月14日在政治局特别会议上讲话的速记记录》也是值得注意的。斯大林说,“我以前就说过,世界已分裂成两个阵营:一个是由掌握着金融资本、剥削地球上大多数人的那些人所组成;另一个阵营则由殖民地和附属国那些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所组成。很自然,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成为前一个阵营的首领,而苏联,根据马克思和列宁的基本原理,则成为后一个阵营的领袖。由于两个阵营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迟早要发生冲突。”(《斯大林在政治局秘密会议上的报告》,“中华民国”外交部档案咨询处,105.11/61.15。据国民党政府驻比利时使馆说,这份斯大林讲话的副本和其它三份文件,是在西欧通过一名叫“苏莱希奥欣察”的苏联信使那里搞到的。详见1948年8月5日曲常[音译--引注]自布鲁塞尔致南京王世杰,“中华民国”外交部档案咨询处,112.1/61.11,转引自布·默里:《斯大林、冷战和中国的分治--多头档案的神秘性》,载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冷战史国际专题研究论文集》,第12期,1995年6月,第9页及注31和32。由笔者翻译的中文载《马恩列斯研究》1997年第3期。)上述斯大林的讲话在俄国档案馆里尚未发现,也就是说,其真伪有待进一步辨别,这里仅提出来参照。但是不管怎样,日丹诺夫《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中有关“两个阵营”的理论是在斯大林的修改和指导下提出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会议结束时各党代表并没有拿到会议的最后文件。只是在会议结束后几天,各党的领导机构才从苏联那里领到了这些文件。苏联领导人单方面对会议文件作了重要的修改(注:在给各党文件的附函中,日丹诺夫和马林科夫轻描淡写地说明,“对文件的内容作了不多的文字上修改。”(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存和研究中心,全宗77,目录3,案卷96,页码30~37,参见吉比安斯基:《共产党情报局是怎样成立的》,第152页。)档案清楚地表明,这些修改均出自斯大林之手。(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存和研究中心,全宗571,目录1,案卷187,页码26,参见同上。)。如,会议通过的文件规定情报局是在“自愿基础上”发挥职能,但在最后的文本里取而代之的是“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注: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存和研究中心,全宗77,目录3,案卷96,页码14,参见同上。)。这样“自愿”就没有了。这种修改显然是更强调情报局内部的步调一致和服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