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明道二年(1033年)谏止废后。宋仁宗因为郭皇后没有生育儿子,在宰相吕夷简的支持下,下诏废掉她。范仲淹与许多大臣认为皇后母仪天下,一旦更换对朝廷不利,决定第二天上朝当堂争辩,结果当晚就被贬出京城,担任睦州知州。一年多后再转苏州,不久,又转明州。两年后,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再迁吏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 第三次是景祐三年(1036年)朋党之灾。范仲淹发现宰相吕夷简排斥异己,任人为亲,根据调查,他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揭露朝廷里官员之间的裙带关系,批评吕夷简用人不当。吕夷简则指责范仲淹离间君臣,与欧阳修等相互声援是朋党行为,鼓动仁宗皇帝将其贬为饶州知州。范仲淹在饶州一年多,转润州,再转越州。 家贫出孝子,国难思良将。宝元元年(1038年),原本臣服于北宋的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立西夏国,并调集十万军队,侵袭北宋西北重镇延州,即今陕西延安。一时,西北边陲狼烟四起,在西夏的进攻下,宋军节节败退,延州北部数百里沦陷。宋仁宗终于想到了范仲淹,吕夷简也与他冰释前嫌,1040年,恢复他天章阁待制的职衔,旋即又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成为北宋镇守西北的副帅。 网络配图 在边疆,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改革了宋朝将领不识军士,士兵不熟悉将领的军阵体制,亲自挑选士兵、选拔将官,严格进行军事训练。他听从下级军官的意见,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在边境沿线筑城并修建堡寨,开展边境贸易和招民耕种。范仲淹治军号令严明,西夏人言“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经过了数次教训,宋仁宗也非常信任范仲淹,凡有所请无不恩准。这期间,发生了所谓“擅改国书”事件。西夏国在向宋朝上书时,言语不雅,范仲淹当着使者的面修正后将原书信焚毁。有些大臣甚至主张应将范仲淹斩首,仁宗皇帝不听,只将他贬为户部员外郎,任耀州知州,随之改为庆州知州,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缘边招讨使,仍然镇守西北边疆。他率部出其不意,深入敌境,几天的时间筑起了大顺城,成为稳定边防的堡垒。 庆历三年(1043年),鉴于局势稳定。宋仁宗将范仲淹调回京师,出任枢密副使。不久,在欧阳修等人的举荐下,晋升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在宋仁宗的支持下,以范仲淹为主,韩琦、欧阳修、富弼等朝廷重臣协助,以增加国库收入,恢复国家稳定,实现持久繁荣为目的,实施变革。宋仁宗反复追问他治国方略,又亲自下手诏咨询,范仲淹于是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宋仁宗皇帝以诏书的形式通令全国予以执行,这就是著名“庆历新政”,庆历革新运动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吹响了号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