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穿越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起底当年的真人真事(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协议,利用联合国救济总署提供的18.6万吨粮食,在南京、天津、北平、上海、广州实行粮食配售,北平市于1948年3月相应成立民食调配委员会。该会是北平市民食配售的决策机构,成立之初为6组1室,至1948年4月27日增加为6组4室,员工由108名增加到138名。主任由市长何思源担任,温崇信、凌志斌为副主任委员,另有行政院处理联合国救济物资委员会、粮食部、市参议会成员等为委员。

配购证管理组负责全市20个区发证所的管理工作。全市20个区,每区设发证所一个,各区区长任发证所所长,另设专职副所长1人及干事2人,20个区分388保,由北平市政府工作队队员协助各保办事人员发放票证。城区各保均设配售店1—3个,郊区配售以各区合作社为主。从1948年4月份起,采取“一户一证,一口一票”及“缴款登记”办法开始配售,每口每月15斤。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限制物价。不久,市场上即出现结队抢购商品的风暴,粮食业因损失过重,无力继续营业,社会更显混乱。10月3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令:粮食依照市场价格自由购销,六大城市之配售粮食,仍由政府办理。事实上,早在10月初,北平市场的面粉价格已由8月份的七八元一袋猛涨到100元(金圆券)一袋,上涨10多倍。由于配售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配售面粉所收回的款项不能买回所需原料的十分之一,使得购麦磨面均感困难,“配售办法”形同虚设。民食调配委员会虽然预收了市民的配售粮款,却付不出粮食。许多承办配售的粮店每天售粮仅以30人为限,而且每人只许买1斤。每天清晨4时,粮店门前挤满购粮群众,有些市民跑三四天竟买不到1斤粮食,怨声载道,酿成抢米骚乱。贫民与工人曾于11月中旬先后砸毁了广安门大和恒、东珠市口德聚永及安定门天德等粮店,并与赶去镇压的宪警发生搏斗。

金圆券的出笼与收场

金圆券是南京国民党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国民党政府由于发动内战,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和物价疯狂上涨,国统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恶性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的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