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北平无战事:铁血救国会为什么失败?(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这个秘密组织的目标仍然是像之前的三青团一样,以打击国民党内的腐败为主要目标,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打击老同志,用新人取代老人。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建丰同志甚至不惜重用有重大共产党嫌疑的方孟敖。老同志们当然不甘心,因此千方百计破坏建丰同志的计划。比如故意暴露梁经纶同志的身份,破坏币制改革。建丰同志不让抓学生,他们偏偏抓,激化矛盾。但对这些有着官方公开身份的人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执行建丰同志的命令,更要考虑自己的上级的命令。比如王蒲忱同志,每到关键时刻,需要选边站队的时候,他就身体不好了,光咳嗽,不发表意见。在发粮现场,建丰同志明令要求维持秩序,不要制造冲突,他却为了完成保密局自身抓捕共产党的任务,贸然开枪,造成现场混乱,矛盾激化。再比如忠诚勤勉的曾可达同志,虽然他对建丰同志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但当总统府四组的陈主任衔命而来的时候,也不免有些动摇,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执行总统的命令,还是执行建丰同志的命令。

最后,建丰同志在上海打老虎,扣了孔令侃,发动总决战,逼得蒋委员长不得不也选边站,结果是委员长“不爱江山爱美人”,下令放了孔令侃,打老虎行动戛然而止,金圆券改革也草草结束。对不掌握最高裁定权的建丰同志和铁血救国会来说,这种最后决战迟早都会到来,而且在党国危亡之际,早点决断也许是必要的。但对风雨飘摇的党国江山来说,战争还在继续,退守台湾才开始布局,能把多少人多少军队多少钱拉到台湾去,这是蒋委员长必须首先考虑的,贸然对那些手握重权的党国高官们开刀,其结果恐怕不是刷新了党国的组织纪律,而是将一些本来还在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的人逼到投共的路上去。

就这一点看,老同志显然要成熟得多。徐铁英就知道,必须“避免让总统尴尬”,不过早地将矛头对准建丰同志和铁血救国会,而是打着反共的旗号打击铁血救国会的骨干力量。即使要跟建丰同志叫板,也得让手握重兵的陈继承这样的人去打电话向蒋委员长报告,而不是自己。相比之下,老同志对蒋委员长的心思揣摩得更透彻,也更善于捕捉机会,所以,他们赢了。

更重要的是,无论建丰同志的目标是什么,在党国老人看来,铁血救国会的目的都是打击和排斥老人,用新人取代老人,这不是为了党国利益而反腐败,而是从老人手里夺走权力。所以,历史上每一次改革,第一轮往往由新进的年轻人主导,变成权力斗争,最终年轻人失败,之后再由政治上更为成熟、行政经验更为丰富的老同志主持,才能完成改革的任务。王安石变法如此,张居正变法如此,戊戌维新如此,国民党的系统更新亦如此。建丰同志在大陆想完成的任务,最终由蒋委员长在台湾从容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