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历史剧 >

《林海雪原》是怎么变成《智取威虎山》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9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人艺将杨子荣升级为男一号

《林海雪原》不仅吸引了普通读者,也无意间迎合了高层口味。1958年3月,在“大跃进”风潮中,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要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现实主义是革命作品历来不缺的,两结合中突出的其实就是浪漫主义。以浪漫而著称的《林海雪原》开始踏上样板之路。

率先将《林海雪原》搬上舞台的是北京人艺。作为新中国倾力打造的最高话剧殿堂,人艺以《雷雨》 《日出》 《骆驼祥子》等剧知名,也招致“不重视现代剧”、“工农兵形象处于劣势”的批评。要排现代剧,首先得有剧本,而老舍、曹禺都苦于写不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好剧本。人艺家属中一个中学生无意中提起《林海雪原》,说“如果叔叔们能把它改成戏就太好了,许多同学看的饭都吃不下”。

人艺党委书记赵起扬亲自操刀,与夏淳、梅阡共同编剧,焦菊隐担纲导演。焦菊隐秉承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要求演员用心体验角色的生活,因此特别把曲波请来与演员谈话,讲述真实的剿匪生活。在原著中,与正面人物的完美相对应,座山雕等反面角色从外表到内心都极度丑恶猥琐。曲波进行这样的脸谱化创作,不仅是被动受到阶级斗争条框约束,更是主动模拟侠义小说的情节模式。曲波坦言实际上土匪外形并不都狰狞,也不全是杀人不眨眼,他们慷慨好义够朋友,嫉妒心很强,有组织,有清规戒律,兔子不吃窝边草,在远处干回来接济穷人,对母亲很孝顺,对孩子也很爱。尤其谈到土匪射击技术非常好,而我军平均六十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这与小说中剿匪小分队三十余人轻松大破二百多名土匪差别很大。

1958年5月,《智取威虎山》首演。郑榕、牛星丽、英若诚等著名演员都参加了演出,龙套大师黄宗洛一人演了深山老人、小道士、土匪、解放军战士四个角色,是全场最忙的人。

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舞台不可能真实再现土匪的复杂人性。焦菊隐1957年险些被打成右派,心有余悸,一向追求艺术标准第一的他也不得不反复强调,阶级斗争这条红线是剧本的最高目的,因此舞台上正反人物的对立比原著还要强烈,《智取威虎山》的水准与人艺其他经典剧目有明显差距。这部戏最大的意义是为后来所有改编版本提供了剧本模型。人艺编导以专业审美眼光,将亦正亦邪的男二号杨子荣提升为男一号,戏份盖过“三好学生”少剑波,砍掉爱情戏,突出英雄主线,将小说中最有戏剧张力的情节提炼出来,浓缩成杨子荣假扮土匪里应外合大破匪巢的故事。《智取威虎山》这个充满传统戏曲色彩的剧名是人艺加的,原著中并没有同题章节,而后来流传全国的样板戏也采用了这个名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