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明熹宗时期,虽然张皇后张裕妃等后宫都被魏忠贤客氏所迫害,但有一位任容妃则非常安全。因为她本身就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一说为义女)。张皇后生的皇长子朱慈燃由于被客氏派人暗害,一生下来就是死胎(竟损元子)。范慧妃生的皇二子朱慈焴,也生下来不久就神秘地死了。唯独就是任容妃生下来的皇三子朱慈炅健康地生下来并成长,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带着魏家血统的孩子就会成为新一代皇帝,魏忠贤就可以继续操纵明朝大权。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发生了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皇宫里多名太监被殿上掉下来的木槛、鸳瓦砸死,已经七个月的朱慈炅受惊而亡,彻底断送了魏忠贤的美梦。 (九) 明宪宗继位后,先帝明英宗的周贵妃仍不忘与钱皇后相争,先是指使太监夏时,传谕独尊她一人为皇太后。但在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之下,还是两宫并尊,两人都升为皇太后。宪宗的原配皇后吴氏,杖打了宪宗极宠爱的万氏(此时只是侍长),宪宗怒而废后。钱太后站在理性的角度劝阻庶子,但周太后偏偏唱反调支持儿子废后。这样一来,钱太后同时得罪了明宪宗和万氏(实际上的皇后),周太后挑拨成功。钱皇后从此不得庶子尊重,钱氏族人得到的待遇也远不如周氏族人。 (十) 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出身高贵,是陈朝长公主女儿。她性情端静为人正直,不受陈叔宝喜爱。荒淫无度的陈叔宝只喜欢张丽华、孔贵嫔这样的妖媚女子,孔贵嫔和张丽华结成同盟一起诋毁沈皇后的养子太子陈胤,孔贵嫔的义兄佞臣孔范也积极在朝廷中与她们里应外合一起攻击太子陈胤(而张、孔二贵妃又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太子陈胤终于被废,改立张丽华的长子陈深。陈叔宝还想废沈立张,因为隋灭陈之战而不成。隋军灭陈后,高颎斩杀张丽华,沈婺华和陈叔宝一同被俘。隋炀帝相当尊敬沈婺华,对其多加礼遇。 (十一) 万历帝时期的一大政治事件就是国本之争,不得宠的皇后王喜姐选择站队同样不得宠的王恭妃(朱常洛生母),共同抵抗郑贵妃(朱常洵生母)。于是后人总把王喜姐看成是正义的化身,保护朱常洛的好人(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国本之争是正邪之争。但根据宦官刘若愚编写的《酌中志》记载,“贤后”王喜姐有虐待身边宫女太监的恶行(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反而是“奸妃”郑贵妃待周围的太监很厚道(惟皇贵妃郑娘娘近侍各于善衙门带俸)。看来,王喜姐也不是良善之辈,结合她侍奉婆婆李太后(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以稳固位置的举动好,保护王恭妃母子不过是类似于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而已。 (十二) 宋神宗的后宫里,第一号女主人是向皇后,第二号女主人是朱德妃(邢贵妃张淑妃等妃嫔不过是神宗死后才被追封的,生前只是嫔位)。婆婆高太后只喜欢向皇后,处处压制太子赵煦生母朱德妃。宋神宗死后,赵煦继位,即宋哲宗。成了太妃的朱氏护送神宗灵柩去巩县永裕陵,前宰相韩绛亲自去永安郊外迎接。回宫后,朱太妃估计是为了称赞韩绛的知礼向婆婆高太皇太后提起此事(偶为宣仁太后言),结果被高太皇太后斥责她不配受先朝宰相的大礼,吓得朱太妃哭着道歉。 向太后看似不像婆婆高滔滔那样待朱氏刻薄,但宋哲宗才 25 岁就病重将逝,又没有活着的儿子。向太后朱太妃两宫的矛盾升级,朱太妃在儿子病榻前要求他传位于同母弟赵似,引起向太后的极大不满。于是哲宗一病逝向太后就因私心选定了宰相章惇所强烈反对的端王赵佶(生母陈美人,已逝),还把已死多年的宋神宗搬出来当借口:“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其实宋神宗死时赵佶才三岁,生母品级只是美人,宋神宗怎么看得出赵佶有福相? 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后,名义上对朱太妃礼遇(奉礼尤谨),但两年后向太后朱太妃相继去世。宋徽宗就开始对争过皇位的赵似展开报复,掀起一场蔡王府狱案。有人指控赵似的蔡王府中一小史邓铎有叛逆言论(言涉指斥),宋徽宗将邓铎打入大牢,但左司谏江公望上疏劝宋徽宗不要兄弟相残,不要怀疑赵似。但江公望被解职,邓铎也被处死。大臣刘正夫继续为赵似求情,援引西汉文帝和举淮南王兄弟相残一事,正史上的记载是宋徽宗被感动了,与赵似和好如初(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但五年后赵似就以 26 岁之龄去世,死因不明。 (责任编辑:admin) |